简书批评每天写1000字想法

如有雷同,那可能是你抄袭我|关于网络讨论中的理性态度与言论边界之

2017-08-24  本文已影响94人  e99038676a72

简书终于开始出现大规模的讨论。首先是由简书对话创作大赛评委参赛并获奖一事引起的,经过激烈的争论,简书官方承认错误做出了比较公正的处理,对比赛获奖结果做了调整。但接着出现第二个问题,“我是洛小安”因为被举报另一篇文章涉嫌抄袭,被剥夺了获奖资格。

我非常高兴,不仅是因为“看戏”的心态得到了满足,还因为怀疑精神与批评精神的出现。你或者会说,这算什么批评,不过是谩骂,是攻讦,是另有所图。这种情况当然不能遽然排除,但也不用大惊小怪,这不是一切讨论中的惯常现象吗?何况谩骂并未成为主流,相反,理性的声音一直都在,指引同样具有理性的人,去追求事实的真相与一个特殊群体内的普遍正义。

回过头来,我们也需要对讨论中的原则性问题做一个探讨,以使讨论中理性的方面更为强大,而不致被情绪冲昏了头脑。那么最突出的问题似乎就是:在讨论中,我们应秉持怎样的心态,方算得上理性?

但这个问题之先,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讨论者是否都具备了足够的理性能力?

网络时代,天下大同。基于对人类平等要求的尊重,加入评论几乎没有门槛,唯一的要求似乎就是你必须有打字的能力(当然这话仍然似是而非,有力者可以控制信息来源,和谐不和谐的声音)。

在传统熟人社会中,人们面对的问题具有一定边界,往往凭借自身经验与圈子内的经验就足以解决。但现代社会,江河汇入大海,凶险迥非前比,横渡长江的伟人、飞越黄河的健儿,没有一个人游得过太平洋。

我们对于很多问题并不具备评论的能力,却从不缺少评论的欲望。如何建立自知之明,保持睿智的沉默?这是一个大问题,同时又是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因为这取决于每一个讨论者的主观判断与自觉。

那么对于因此产生的纷争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一般的要求似乎是理性讨论,不要谩骂,人身攻击。

但是什么是谩骂?除了脏字以外,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与事实不符的无理的骂,还是心怀恨意的骂?也就是从道理上来判断,还是从居心来判断?

因为既然讨论中总是存在有能力不够的一部分,甚至本身智性就存在严重缺陷的人,那么攻击他们的知识水准与认识能力算不算谩骂?

举一个生动的例子:我前一段时间写了一篇“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么蠢的故事有什么看头?”,贴在企鹅号上,无意竟引来二三十条评论。

除开一些花时间注册、评论,赚提不了现的零钱的。有如下几段:

如有雷同,那可能是你抄袭我|关于网络讨论中的理性态度与言论边界之一斑

第一条,与主题无关,抓住四个字,臆测作者。第二条,很明显水准是很成问题的。第三条,不知所云,胡乱东拉西扯。

对于这种情况,我当然不愿首先用脏字,而会代以“智商堪忧”之类不具太大杀伤性的用语。

我们不是又一直在说现在是道德沦丧的时代吗?那么网上肯定是重灾区。如果攻击他们的道德素养算不算谩骂?

我最欣赏李敖的一句话:我不光说你是王八蛋,我还能证明你是王八蛋。这话最敞亮,虽然我并不认为他很多的证明就是正确。关键是证据!

如果证明一个人就是无耻,那不过是把属于他的东西赋予他,不存在谩骂,中伤。同样,脏字也不是绝对不可以用,只要对方确实就是脏。不过不能辱及妻儿父母,伤害无辜,能指与所指严格对应,并注意审美感受。以使骂战在理性与美学上都能使观者赏心悦目,会心而笑。

我们不应以居心去评断别人的批评是否为谩骂,我们的真假美丑还是待检验的悬置之物。

同样在讨论中,没有事实基础的揣测都是不适宜的。

我最不喜欢用的网络用语:一个是黑,一个是喷。从表达技巧来说,这两个字都够得上简洁有力。“黑”去掉了“抹”,自己变成了动词,“喷”则暗含“喷”的是排泄物,或垃圾之类的东西。但正因简洁有力,而有大问题。好用则随意用,实用快感会渐渐战胜理性认知,一切批评都变成了“黑”,居心不良!一切反对都变成了“喷”,屌丝作风!

如某些遭遇攻击者所说,“只接受善意的批评”。这并不是一句聪明的话,批评只在对于不对,不是善意恶意,如果侵害到公德,乃至法律,再恶意也不由你不接受。

又如某些人所说,不喜勿喷。这心态也奇怪,网络本来是舆论场,话说出来,就要接受赞成与反对,不是加一个“喷”字,就可以封住的。

上一篇文章有人评论简短的二字:傻屌!我回他,傻屌遇傻逼,究竟是谁的不幸?

如果有根据,当然要骂,这世界少了骂,会失掉很多趣味,文学也将消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