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四要素20200331

2020-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礼文札记

着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沟通的四要素就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一、观察。

每一个人都懂得观看,却不一定懂得观察。观察需要仔细察看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原本地反映你所看到的事实,不需要加任何评论。

可惜的是,我们习惯于对看到人及行为做出反应,给出评判和分析,例如某人迟到30分钟,我们通常不会直观地说他迟到半小时,而是会评判他是个不守时或者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例如,它会说“小文今天推了小琳一下,小琳摔倒了”,而不是说“小文是个坏孩子,他经常欺负小琳”。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印度哲学家 克里希那穆提

二、感受。

感受是一种主观行为,没有对与错。你内心有什么想法,直接表达出来,这就是感受。

比如,“当你说那句话时,我感到害怕“。

我们要善于体会和表达感受,平常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

但与此同时,我们要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

 例如:”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

这个句子中,我评价自己吉他弹得不好,而没有表达感受。

又如:”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郁闷、苦恼)“。

这个句子则表达了认为自己吉他弹得不好时,我的心理感受。

当我们说“我觉得”时,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此外,还有些词表达的是想法,而非感受。例如;被抛弃、被拒绝、被利用、被误解、得不到支持等。

例如:“我觉得我被忽略了。”“被忽略”是我们的判断。

三、需要。

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

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1)责备自己。例如,有人生气地说:“我没从见过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是,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2)指责他人。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恼怒。

3)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4)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生气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指责、批评、评论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的时候,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例如,同事没有听从我们的建议,我们也许会指责他们不负责任。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和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为义务使他人快乐;(2)“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3)“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时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四、请求。

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的回应呢?

我们要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应该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要求。

例如,我们说“我希望我可以参加奖惩标准的制定”,而不是抽象地说“我希望得到公平的对待”。

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例如,“我希望你每周至少有两晚在家陪孩子”,而不是“我不希望你花太多时间在工作上”。

在发言时,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

由于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理解有可能不一致,有时,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反馈。特别是在集体讨论中发言时,我们需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则,讨论可能只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会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如果我们清楚地表达我们无意强人所难,人们一般会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

所以,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它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做好沟通和联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