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相亲
现而今对于青年男女来说,“相亲”已经是和工作几乎一样重要的事情,但是成功率往往比较低,所以在实践加上理论思考之后,我总结了一下:相亲为什么会失败。
当然,我们还是要先要分析一下,为什么中国五千年历史,相亲单单在这个时代被视为几乎一个时代特征。往前看,一百年之前,因为生活发展水平的限制,导致每个人能够结实的异性相对而言比例是很少的,再加上文化对其限制,号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多数人往往不需要经过相亲这一个步骤,只要叫做“媒人”的这一工作者认真负责有职业道德,一般的婚姻就可以结成了。如果你说那爱情呢?哪有那么多一生一世非君不可的爱情,故事终究是故事,听听就好,科学研究证明,人们往往爱的是一类人而不是一个人,只不过恰巧碰到过某个人罢了,至于说什么三观不合,性格不搭等等,拜女性权利底下以及文化水平限制所赐,人们觉得这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说到底,找个人过着看起来正常的生活,这就够了。
而到现在,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所以人类的物质以及精神条件达到了一百年前想都想不到的地步。首先,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大大提高,认识的人自然也就多了,然后就会本能的进行比较啊,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一比较,问题自然就出来了。其次,知识水平的提高让我们意识到,两个人要在一起生活需要共同满足很多条件,比如人生观价值观,比如性格相容程度等等,筛选条件多了,被pass的自然就多。第三,女性意识崛起,所有女性同胞深深的意识到,凭什么要自已一味的付出,这是个倡导人人平等的年代,若是没有爱情力量的支撑,拿什么应对繁琐的家务以及无尽的而付出。所以,往往很多家庭在没有爱情力量支撑之后,分崩离析。而据罗胖分析,把爱情当做婚姻的原因,是当代人在自己的生活环境当中构建起来的一种因果关系而已,硬往上套的因果,失败了吧。尤其是一开始是“被愿意”相亲的,不管是别人言还是自己认为应该但其实不情愿,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好的开始,后面的就不用再提。
本人认为,相亲只是认识一个陌生人的途径,仅此而已,和在大马路上碰到一个人一样的阶段,只是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如果除了这个功能还指望它有别的作用之外,失败的几率往往是比较大的。我们的人际关系分为三种,血缘关系,这个无法选择,这属于老天的工作,我们就不再分析。剩下的是朋友关系和夫妻关系,这区别无非就是在于相处时间不同,所以后者我们一般会多关注一部分,时间长嘛,至于交往顺序,往往是一样的,不过相亲往往就打乱了这个顺序。朋友见面,基本都是从相识开始,到相知,然后再往后,至于萍水相逢还是生死之交,完全按顺序发展,然后各归其位就好。而相亲呢,我之前说过,绝大多数人是赋予了相亲额外的功能的,一面之交就完全否定一个完整的人,确实有些仓促,老话说:日久见人心。(当然,刚开始就找到很反感的点的话例外,这样反而可以节约时间。)就像答数学最后一道大题一样,第一问第二问都没有回答,拿什么去做第三问,答不出来才是正常。更何况,人都是喜欢幻想的,尤其这一代是在言情故事的浸泡下长大的,所以都难免下意识的期望过高,可是,一开始就装满水的杯子怎么还会装得下沙子,更别提小石头了。
以上仅代表个人的理性分析,当然还是预祝大家能够制造艺术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