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辉东《论语史鉴》7·29洁己以进,反身而诚!
第29章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互:䇘的本字,指一种绞绳工具,为象形字,后引申为交错,相互等意,如《书·尧典》:“交接春夏相与交,秋冬相与互。”
互又指交互、交替,如宋·苏洵《六国论》:“六国互丧。”《汉书·刘向传》:“渔歌互答。”
互又指古代挂肉的木架,如《文选·张衡·西京赋》:“置互摆牲。”
也有一说,二指天地或阴阳,五指天地间阴阳交午,互指天地间阴阳交易。此虽有郢书燕说之嫌,亦不失一家之言也。
互亦作一不足千人的稀有姓氏,本文的互乡为古邑名,又作合邑,为春秋宋邑,在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北。
东汉的郑玄说:“互乡人言语自专,不达时宜。”
与:赞许、鼓励之意。如《论语》:“吾与点”。意为:我赞同曾点。孟子曾说:“与人为善”。意为鼓励别人行善。
孔安国曰:“教诲之道,与其进,不与其退!”
洁:瀞(净)也,从水絜(jié)声。絜指用刀割草并整理束之,水絜结合,表示经过水的清洗并整理。
洁的本义就是干净、清洁,如《管子·水地》:“鲜而不垢,洁也。”《国语·周语》:“姑洗所以脩洁百物。”
洁又延伸指操行清白,品德高尚,如《楚辞·招魂》:“联幼清以廉洁兮。”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
洁又指简明、精炼、使清白,如《史记.魏公子列传》:“修身洁行。”
洁也指一不足千人的罕见姓氏。
本文的洁己以进意为:洁身自好,以求进步。后人常把此句和孟子说的“反身而诚(反躬自问,真诚踏实)”合用。
保:养也,负子于背谓之保,会意字,其甲骨文象一人背子于后背,保的原义就是带孩子的人,如保姆,指保育幼儿的妇女。又如《礼・文王世子》:“入则有保,出则有师。”
太保为三公之一,位次太傅。原指保育太子的官职,后指为恩宠所加的头衔,并无实职。《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太保也指不良少年。
保后引申则有“保养”、“保护”、“维护”、“担保”、“保证”等义。如《书・召诰》:“天迪格保。”注:格正夏命而保佑之。又《诗・小雅》:“天保定尔,亦孔之固。”
保也指养,如《前汉・宣帝纪》:“尝有阿保之功。”注:阿,倚也。保,养也。
保也通褓,指襁褓,包裹婴儿的衣服。如《礼・月令》:“保介之御闲。”
保也指旧时一种户籍编制单位,把若干户编成甲,若干甲编成一保,使百姓相互监督、担保,以便于统治。《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
保也指小城,后用“堡”代替。如《礼・月令》:“四鄙入保。”
保也指中华姓氏,据史籍《路史》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公族有后裔名保,其后代以祖上名字之“保”为氏,世代相传至今。
全文理解为:
互乡那个地方的人很粗野而不讨人喜欢,但当地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我们肯定他能改正错误,但我们不能保证他以后会不会故态复萌”。
这一章讲的是孔子如何辩证的看待一个人的过往和未来,人是高等动物,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是很容易改变的。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只要愿意学,他都会教,但态度一定要端正,古人说:“只闻来学,不闻往教”。想学习,一定要主动去请教,老师不应该去求人来学。
教学不能歧视学生,不该抓住学生的过去不放,要看到他的优点,鼓励他他的进步,但谁也无法保证学生以后会怎样,老师也不必太纠结,问心无愧就可以了。
大将军窦宪
据史料记载,霍去病率军出征漠北与匈奴作战,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汉书》评价道:“经此一役,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在战争节节胜利之际,霍去病途经狼居胥山,便在此处筑坛祭天,以宣示成功和决心!后来,此典故就被世人称为“封狼居胥”,后来“封狼居胥”成了中国古代武将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
在历史上真正做到了“封狼居胥”的武将仅有四人,他们分别是东汉的窦宪,唐朝的李靖,明朝的蓝玉以及明成祖朱棣。
窦宪,今陕西咸阳人,其先祖窦融是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的大司空,深受刘秀信任,窦氏可谓满门荣耀。
后来,窦融的儿子窦穆(窦宪祖父)因假传太后旨意被打入天牢,不久就死于狱中。窦穆一死,窦家就开始走下坡路,门庭冷清。
直到汉章帝建初三年,窦宪的妹妹被封为皇后,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窦家兄弟也随着妹妹的受宠,屡屡升迁。
窦宪初封为侍郎(宫廷的近侍,尚书属官),后任侍中、虎贲中郎将,其弟窦笃任黄门侍郎,窦氏一门因此重回昔日之风光。
窦家兄弟成功上位后,王公大臣却纷纷对他们“避而远之”,因为他们仗着皇后的权势,到处为非作歹。
一次,窦宪看中了沁水公主刘致(汉明帝刘庄女)的一块田地,想要强行用低价购买,公主因畏惧其权势,只好卖给他。
有一天,章帝途经此处,询问窦宪园田是从何处得来的,窦宪不知如何回答,就随意蒙骗了过去。
章帝有所怀疑,便派人暗中调查,了解到事情的经过后,章帝异常震怒,召来窦宪,想要惩治他,幸得皇后降服(降低自己的服式等级来谢罪)求情,才得以让窦宪免受牢狱之灾。
经此一事后,章帝虽未惩处他,但心中或多或少生出一些芥蒂,开始疏远窦宪。
公元88年,33岁的章帝驾崩,年仅10岁的太子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窦皇后晋升为太后,因新帝年幼,太后就开始了临朝听政,窦宪也因此再度被重用。
窦宪以侍中的身份,内主机密,外宣诏命,一时之间,荣宠无人能及!
窦宪心胸狭隘,睚眦必报,他掌权后,秘密处决了许多以前得罪过他的人,弄得朝中人心惶惶。
都乡侯刘畅前来吊唁章帝时,太后曾数次召见与他,对他颇为信任。窦宪见太后对刘畅过于信赖,怕刘畅会分了自己的权力,于是就悄悄派人把刘畅杀害,之后为了脱罪,还又将此事嫁祸给刘畅的弟弟刘刚。
太后对此有所怀疑,于是暗中派人前去查访,得知真相后她非常生气,于是将窦宪囚于宫中,导致其行动和自由都受到限制。
当时恰逢北匈奴来犯(彼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匈奴亲近汉朝,而北匈奴则相反),慑于匈奴的强悍,朝中无人敢带兵出征,窦宪为了“戴罪立功”主动请缨,经过窦太后的一番教育之后,同意任命其为“车骑将军”。
在南匈奴的协助之下,窦宪很快就将北匈奴打得溃不成军,大获全胜后途经燕然山,他效仿霍去病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
由于战争取得了胜利,窦宪不但很快就被免罪,而且还恢复了官职。
此战,窦宪虽然击退了北匈奴,但威胁并没有因此而解除。为了彻底解决北匈奴这个“祸患”,不久后他再度带兵追击北匈奴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彻底歼灭了北匈奴。
平定匈奴之后,窦宪自恃有功,故态复萌,愈加跋扈恣肆,明目张胆地把持朝政,朝中许多大臣都去巴结他,以谋求高官厚禄。
私下里,他还勾结许多有实权的大臣,甚至有了想要篡位夺权的想法。此时的汉和帝刘肇也逐渐长大,对窦宪的把持朝政越来越不满,在暗中得知他有篡位的想法以后,就使用计谋将其引入宫中,并迫令自尽,一代武将的一生就此画上了句号。
不得不说,窦宪此人英勇善战,其“燕然勒石”的功绩也足以和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相媲美,但由于他的野心太大,不洁己以进,反身而诚,最终把自己害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