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经在一个教室里上课的人,正在以倍速成长
偶然想到还没有加高中一个同学的微信,自毕业后就断了联系。好像从来不曾认识过一样,又或许,我们两的最后一面就是那次毕业晚餐。
他是一个男生,一个很上进很传奇的人,他说他小时候很皮,拿着鞭炮炸死过邻居家养在小池子里的鱼。但自从我认识他后,就觉得他很成熟,他是班长,当我连上讲台讲话都打哆嗦时,他能冷静地在同学面前讲话、做汇报。
他说他以前是个学渣,(我一度以为他是骗我的)四五百人中可以考到年级前十,英语好到爆炸,理科也学得很棒,学渣,这打死我也不信。但他那真诚的眼神,我只能被迫自己相信他是一个传奇人物。
高一的时候他是隔壁班的,对他的了解不多,但貌似他的出现率还蛮高。后来我们选了一样的课,分到了一个班,之间出现了一次“物理风波”,我连着换了三个班级,神奇的是他好像一直跟我转班,或许我们都对某些课程有特殊的执念。
转班的过程中对他了解也很少,几乎没有什么接触。直到最后一次“安定”下来,才多了些交集,但也只是限于讨论讨论题目吧。
高二刚换班的时候,我当了那个班的数学课代表,我记得有一次的数学证明题特别难,而我又要按时收作业,大多数同学不会的就找个人的抄抄,到最后,只有我自己的交不上,我盯着最后两道证明题,愣是瞪不明白。
那种无助感我至今印象还蛮深刻,身为一个课代表,我在记录未完成作业的名单纸条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有尴尬也有自我怀疑。那时候我挺轴的,自认为数学一直都是我的强项,怎么能做不出来呢,越看题心里越烦,思绪完全找不到。我记得那时候是一、二两节晚自修之间的课间,我狰狞地坐在位置上,咬着笔盖,看仇人似的盯得蓝色的线条,时不时用铅笔填上几条辅助线,但貌似都无所帮助。这时他刚好从外面回来,看到我还在看这个数学题,就走过来跟我讲解了一下,其实他讲了什么我似懂分懂,只是他最后说了一句“慢慢做,会做出来的”,虽然是一句很简单的鼓励,但还是挺温暖的。
高三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缘故,除了上课的时间,其他时间我都选择回家自习,迈不过心里那道坎;后来我发现他也在通读了,就这样,我们两之间的交集越来越少,但我知道,他是个努力的人,只是选择一种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罢了。
因为我待在学校里的时间比较少,有很多事情也了解的不全面。在高三的第一个学期末,在他身上发生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事,除了他谈恋爱可考证外,其他的我都不敢相信。有人说他半夜跑出寝室,这在当时算得上很严重的违反校规行为,据说他是压力太大,一直去操场上跑圈,总之,纵说纷纭,还有人说他跑去女寝......
反正各种言论压力吧,有来自老师的同学的。在老师眼中,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得知他谈恋爱后就像是干了件十恶不赦的坏事,几乎每个老师上课前总要提几嘴,还很讽刺地说“希望能喝到他们的喜酒”。
我不知道,老师的这些话对他造成过对大的影响,但我知道肯定有不少的压力。
......
他填了一个很远的志愿,在录取结果出来,他在QQ朋友圈晒出了那张截图,我似乎有点明白他为什么想跑这么远,虽然有吃惊,但细想,似乎又很符合他的“人设”。今天想到没加微信时,去到那个封尘许久的微信群,看了一圈都没有看到他的名字,仔细搜寻了一个那些没加备注的头像和昵称,随手点了一个,没想到就中了,还好他的朋友圈对陌生人是开放的,点进去我就知道那肯定是他。看来我对一个人的认识和把握还是蛮准确的,人喜欢的东西基本上就定型了,跳脱的不经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很难变得安静,而内向腼腆的注定是那个小透明。喜欢文艺散文的很难转变兴趣到动漫二次元,二次元迷也很难转变自己的风格,有些东西从第一次认识的时候就知道了,人就是这么神奇,虽然交集不多,但从一个人的谈吐、行事风格中就可以看出个大概。
他选得是法律专业,一点进他的朋友圈,封面图就是他打在便签里的一段话,虽然我不涉足这个行业,但读到时还是心头一颤,所有的文字都是有感染力的,不管内容是什么,总有些力量会让你震惊、让你感动。
很喜欢,所以就摘录在这里吧。
偷来的,希望他永远不要发现,不然我也太尴尬了吧“我很喜欢法律,
我认为法律是人类发明过的最好的东西。
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就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
它清楚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点脏事儿,
想想可以,但做出来不行。
法律更像人性是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
它不像宗教,要求你眼高手低,
就踏踏实实地告诉你,至少应该是什么样。
又讲人情,又残酷无情。”
很少没有听到过看到过这种话了,很感动。
很少没有接受过这种打击了,很刺激。
我问了问他有没有秃头,他开玩笑说发量多不怕突。本想再闲扯几句,没想到人家有很多事。
其实这样也挺好的,至少他激励了我。我记得有一个偶然在他的水杯上看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中国政法大学,以及那些高到让人望而却步的高考目标分数,我问他这有可能吗。他告诉我:目标总要定得高一些,就算不能达到这个目标,但起码自己还有退路,不至于很差。
他似乎总有那么多勇气与可能性。
我的朋友圈里大概有很多这样的人,毕业之后,他们都在自己的圈子里发光发亮,这时我就忍不住自我反思,为什么人家都能却来越好,明明都曾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明明都是一个老师,而人家却在一个我们不知道的远方,以倍速成长。
写这篇文章,也不是为了自暴自弃,而是告诉自己要努力,要抓住自己喜欢的东西,要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东西,对他们要有一种执念。也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没有什么不可能,只是人家去做了,而你停留在“要不要去做呢?”
很感恩,他今天在不知不觉中给我灌了一碗苦到颤抖的鸡汤。
你加油,你们都加油,我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