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山花子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夜读:山花子今夜天气寒凉,饮热茶暖身。读纳兰容若词,意象朦胧,意境空灵,意绪万端。咏柳?咏雪?还是怀远思人?只觉得这一阕《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像是一位有林下之风的闺中女子表达望柳伤春的情怀,又像一位才情俱佳的风流才子因触景而生出浪漫情怀,更像是一首令人魂牵梦索的怀远之作。这大概就是纳兰容若含蓄蕴藉的词风产生的一种独特魅力吧?
夜读:山花子纳兰容若: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开篇一句“林下荒苔道韫家”,注意“林下”二字,初看上去不像是典故,很容易被忽略过去,但是细品,就会发现这是关于谢道韫的一则轶闻:谢遏和张玄,各夸各的妹妹好,谁的妹妹都是天下第一。据说当时有位尼姑,跟这两个妹妹都打过交道,有人就问尼姑:“你觉得谢、张这两位,谁的妹妹更好呢?”尼姑说:“谢妹妹,神情疏朗,自有林下之风;张妹妹,清心玉映,应是闺房之秀。”“林下之风”是说像竹林七贤那样仙逸的风采,“林下”一词就是这么来的,那位谢妹妹正是谢道韫。这番不着痕迹的用典,大概只有冰雪聪明的谢娘才能领悟吧?
由此想到古典诗词里,通常会用到有关谢道韫的典故,大约有两则。一则与下雪有关:有一日,大家在庭院赏雪,谢安忽然问道:“大雪纷纷何所似?”谢安哥哥的儿子谢朗抢先回答道:“空中撒盐差可拟。”众人大笑。这时,侄女谢道韫从容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这形神兼备的一句,谢道韫便以“咏絮才”之美称而在古今才女榜上雄踞千年。若从这层意思上说,纳兰容若写“林下荒苔道韫家”,或许与雪花有关,或许与柳絮有关。
另外一个典故,是从谢道韫的姓氏引申为“谢娘”。而谢娘这个称呼,则可以作为一切心爱女子的代称。若从这层意思上说,纳兰容若写“林下荒苔道韫家”,或许是在怀人吧?
开篇意象朦胧,究竟是怀人,还是咏柳或者咏雪?像一个迷团,确指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呢?下一句“生怜玉骨委尘沙”,不仅没有确认前一句中所指,反倒对每一个都可以作出解释。生,这里是“非常”的意思,而“玉骨委尘沙”既可指女子之死,亦可指柳絮沾泥,或是雪花落地。前一句里留下来的三种可能,在这里依然并存。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点明愁字,而“归鸦”的意象是苍凉萧瑟的。乌鸦在黄昏归巢,归鸦便带出了黄昏暮色的感觉,如唐诗有“斜阳古岸归鸦晚,红蓼低沙宿雁愁”;若是离情对此再加折柳,那更是愁上加愁了。比如宋词有“柳外归鸦,点点是离愁”,再有“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归鸦已是愁绪无尽,前边再加个“数”字,是化用辛弃疾“佳人何处,数尽归鸦”,更显得愁思千缕,惆怅万端。
下片开头是一组意味深长的对句,“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上句是柳絮入水化为浮萍的传说,而“半世”与“一宵”对仗,一言时间极长,一言时间极短,造成了一种突兀陡峭的意味。仔细推敲,“半世浮萍随逝水”似是容若自况,“一宵冷雨葬名花”大抵是所咏之人或所咏之物吧?
末句“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化用自顾敻词“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却明显比顾词更胜一筹,以柳絮来比拟魂魄,“吹欲碎”双关心碎,“绕天涯”更传达出亘古旷远和飘泊无定的意味,由此情绪沉痛到了极点。
以知人论世之法,推测情路坎坷的纳兰容若隐秘的内心,大体是怀念那美好的往昔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彼此欣赏、心神默契,懂他并且才情高致颇有林下之风的女子,对雪咏柳该是多么浪漫的记忆,而这一切已成云烟,只留下词人此生最大的遗憾。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纳兰容若那首著名的《浣溪沙》中的句子,以此作为本文的结尾:“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