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剽悍江湖写作营心理婚姻育儿

叛逆期不是真叛逆

2016-12-26  本文已影响69人  七夕FFF

001

囡囡快两岁了。一般她早上起床后我会把她的睡袋脱下,换上方便活动的衣服。并且会一边给她换,一边跟她说话。今天我照常讲:囡囡起床啦,妈妈给你脱下睡衣,换上外套和裤子,穿上鞋子和袜子哈。孩子竟然回答道,不要,不要脱睡衣,不要穿衣服,不要穿鞋穿袜。我没有停下动作,而她穿戴过程中也非常的配合,抬手臂,放下手臂……

今天吃早餐时,按照惯例把她抱到餐桌上,系好饭兜,然后把鸡蛋拿到她面前,我笑嘻嘻的说:囡囡最喜欢吃的鸡蛋来咯。她又答道:不要,不要吃鸡蛋。但话刚落地,手就拿着鸡蛋大口吃起来。

孩子为什么会一边嘴里拒绝你,一边动作上又配合你?这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了。“不”也叫“非”,是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逻辑否定。把一个言语否定了,把一个意思否定了,把一个问题,要求,甚至命令否定了,显然是“我”的显示。

图片来源于网络


002

江湖上也俗称两岁为叛逆期,或者terrible two。但我不太喜欢找个称呼。因为所谓叛逆,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或者忤逆正常的规律,是对旧的规矩、事物、观点的不满。

而此时此刻的孩子只是他“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通过一次一次的说“不”,来感受他“自我”的力量,来体会他与周围环境,周围人的界限,而并不是他有意要去反叛谁,所以并不是真正的叛逆。

而我们之所以喜欢称孩子的这种行为为叛逆,是因为我们开始失去对孩子的控制。让习惯控制的我们无所适从。他从一个完全无任何自主生活能力,听任我们摆布的人,慢慢地能直立起头,能翻身,会坐,会爬,到会走,会跑,慢慢地会开始有物权意识,自我意识,自我选择,慢慢学会了对我们说“不”。

邻居小珊珊的爸爸回来可能心情不好就对她吼了一句。珊珊平静的回了爸爸一句,你心情不好,你只能生自己的气,不能生我的气。她知道爸爸的情绪是爸爸的,跟她没有关系。

对面的小琪从幼儿园回来,边走边跟妈妈聊天,不知聊到什么起了些争执,小琪重复说道:反正那是你的想法,我不是这样想的,我是不会改变我的想法的……小琪妈妈笑着跟我说,小大人了呢。孩子已经把自己的意识与他人的意识分离开了,而不是受他人意识的控制或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孩子从开始占有“我的”东西,拥有“我的”想法,“我的”意志……到5岁时,孩子开始慷慨分享“我的”东西,以便拥有“我的”朋友,获得分享之后“我的”心理感觉,“我的”爱和友情。自“我”我获得了成长,积蓄了力量。

记得听一位朋友分享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位妈妈,婆媳关系不融洽,尤其是公公在家里特别不尊重她。但一般都回避了孩子,但有一次,四岁的孩子在场。这时四岁的小家伙义正言辞的对爷爷说:你刚刚没有尊重妈妈,你必须向她道歉!小家伙严肃的连说了四次。爷爷当时就懵了。因为他几十年在家里的权威从来没被反抗过,更别说被指出是错误,还要道歉了。最后爷爷开门出去了,但从此以后对这位妈妈再也没有不敬的言行。

004

为什么在现实中很多孩子生活在暴力中?他们没有能力自救,并准许这种暴力的发生?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内在的力量去防御。他们的自我由于外部环境的压力,无法得到成长。只能任由其他各色人等强势入驻。让他们彼此在自己的身体里争斗,谁赢了或者谁更有力量就听谁的。

小区门口看到一位奶奶用推车推着孩子,孩子要下来,奶奶不肯,小孩也不依,最后,奶奶啪啪的打了两个巴掌,嘴里还顺带吼道:我叫你呆在车里,你就呆在车里,必须听我的。孩子虽然还是大声哭泣,但仍然坐在了推车里。

在超市里,有个小女孩看中了一张小贴纸,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图形。但她妈妈嫌这张贴纸档次太低,给小女孩选择了一个高档的芭比娃娃,就算小女孩是流着泪被妈妈拖走的,她妈妈从始至终都眼神坚定的认为自己是对的。

无论怎样的童年,自我都会在成长,只是成长环境良好的自我,长大的力量会非常强大,它不受外界的干扰,他能感受来自内在的力量,知道自己的行为边界,知道自己内心想要什么,而不是人云亦云。而那些自我成长环境恶劣的自我,就像一个圆润饱满的种子,由于缺少阳光,缺少水的滋润,它的生命力非常脆弱。它经常会被外在的侵扰所打败,而又永远不甘心,从而使它的主人一生都饱受挣扎与焦虑。

图片来源于网络

005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未出生前就有一种精神开展的模式或精神密码,她称为“精神胚胎”。儿童的生命成长受这个预定模式的引导,这个预定模式在生命诞生时我们看不到,它必须借由发展的过程才能显现出来,这个过程必须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儿童必须与四周环境中的物和人保持一种圆满的依赖关系,实质上就是爱的环境,二是儿童必须拥有自由。

所以,为了孩子能更好的成长为他自己,请为他创造一个用爱包裹的自由环境。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加以控制,还给孩子冠以“叛逆”的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