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

2017-02-27  本文已影响0人  言深假意

断断续续的把这本书看完了,不知道要如何形容那种感觉。坏孩子变成了坏大人,依然很好的生活着。做错了事的人,在愧疚了很多年后还有个自我救赎的机会。而好人在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后遗憾的死去。

哈桑和阿米尔是两个极端,一个善良淳朴、一个懦弱自私。在阿米尔父亲的心中始终觉得阿米尔的性格中缺少了什么东西。拉辛汗说缺少了卑劣的性格。可是阿米尔性格中的卑劣全给了哈桑。也可以说是因为他渴望得到父亲的关注,希望父亲完全独属于他一个人。可是由于性格的原因,不管怎么做都无法达到父亲的要求。作为一个一出生就没有了母亲的孩子,最多的爱都要从父亲那里索取,而阿米尔很少得到父亲的温情。相反,阿米尔一次一次的感受到父亲对哈桑的关怀。导致他一直在内心自我怀疑,为什么仆人的儿子都比我得到的父爱要多?阿米尔的父亲,勇敢的像一只熊,拥有不接受别人的施舍的魄力,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的病痛的自尊,不屈服于枪口的正义,希望自己的儿子学会勇敢,给予孩子最沉默的爱。不管他做了多少好事,都始终改变不了他犯下的错。哈桑继承了他的勇敢淳朴,阿米尔继承了他的懦弱自私。他的后半生一直在自我救赎。他一直在教育阿米尔要做一个勇敢正直的人,做个能为了朋友挺身而出的人,直到他们离开阿富汗去到美国,阿米尔都没有做到。

最后,拉辛汗打电话说:你回来吧,这里有通往好人的路。他最终去到喀布尔,并带回了哈桑的儿子他的侄子—索拉博。他在救赎索拉博的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救赎。可是他回去的太晚了,哈桑已经被塔利班杀死了,为了守护他们的房子。和儿时的那一幕多么相似,哈桑为了替阿米尔拿回属于象征胜利的风筝,而收到了严重的侵害。文中出现了好几次“为你,千千万万遍”。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他们在一次风筝大赛中赢得了最后的比赛,哈桑在去为阿米尔追回风筝的时候,转身说:“为你,千千万万遍”。就是这次追风筝造成了他们之间最大的转折。阿米尔眼睁睁的看着哈桑被伤害,选择了转身离开。他始终没有勇气像哈桑挡在他面前一样保护哈桑,最后因为自身的愧疚,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而把哈桑赶走。

小说的开头说,阿米尔从来没有认为他与哈桑是朋友。“最终,我是普什图人,他是哈扎拉人,我是逊尼派,他是叶派,这些没有什么能改变得了。”从最开始就奠定了他们之间不同的结局。也间接的说明了从内心深处阿米尔是没有把哈桑当做朋友的,他看不起哈桑仆人的身份,却因为自身孤僻的性格离不开哈桑这样一个玩伴。

在最后,李继宏说:‘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的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