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八日反思
今日关键词:自以为是。
这是一个我最耿耿于怀的词,也是我至今也摆脱不掉的一个词。没事的时候总是自我感觉良好,但是遇到问题,还不是一样会着急,和为找不到办法而焦虑。昨天和闺女为了志愿的事情吵了几句。我有没能很好的控制情绪。我自己还有些焦虑呢,我又怎么能要求孩子不焦虑呢。你应该是孩子情绪的稳定器,怎么能跟孩子一起失控呢!
你曾经一直要求自己要做家里的根,和锚。你是支柱,你需要对所有人负责。所以你的情绪必须稳定!生活中不可能没有问题,而且生活中的问题也不像考试都有正确答案。生活的问题就像炒菜做饭,放入不同的调料就会有不同的味道。但没有一个标准是必须的,你只需要根据自己喜好添加就可以。所以这也就让人很烦恼,在没有做出成品前,你也不确定会是什么味道。这就需要你先确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味道。然后再根据你的喜好,来确定用什么调料和用多少调料。
现在再回到志愿的问题上来。无外乎就是根据你自身的具体情况,来设置各种的限制条件。然后按照这些限制条件来缩小范围,最终确定最符合你要求的顺序。对于做事的顺序,程序我感觉我没有错。但是我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我应该在过程中多给一些关注,不能等孩子主动找我,我应该主动的找孩子。或是及时的对孩子的要求给与反馈。就是要跟孩子一起来确定这些具体的限制条件。要让孩子有掌控感。你自以为时间还久,没必要着急,但是孩子在失去掌控感后,会更焦虑。这是你忽略的一个问题。再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你自己都还没有确定一个坚定的原则。所以这段时间你也是在思考,在你自己没有得出结果前,有些东西你也不确定,或是说你都说服不了自己。那你也不应该忽视孩子的感受。还是你跟孩子一起研究比较好。这样既能及时的了解孩子的想法,又能与孩子共同掌控进度。那就每天拿出一点时间来选择和熟悉专业和学校。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可以发现孩子对于专业的一些想法。
这件事对我的启发就是,生活是由具体的和琐碎的事情组成。你总是思考一些原则性的东西和抽象的东西是不行的。最终所有的思考还是都要再落实到具体事情上。那这就需要你不但要思考,还要实践。就是要把思考的结果应用到生活中。只有能解决具体的问题,才能证明你思考的内容是有用的,是符合规律的。解决问题也就是对你思考内容的一个验证过程。
就拿这个专业的选择来说,你总是从周期的角度说,可是这个东西太虚了,而且你自己都说不清。你对于未来的预期也只是凭感觉,那么这就无法指导你做决策。这就让你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假大空。在理论层面你没有能力,在实操层面你还是没有能力。你说了半天,也只是凭感觉在做事。这样肯定是不行的。你还是需要脚踏实地的做事。不要再思考那些虚的东西了,还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做选择。
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孩子的分数,你能提供给孩子的资源。这两项我们都不占优势。那你需要再确定的就是尽量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或是孩子在意的地方。但孩子自己也不清楚,她还是只能想到一些表面的问题。这应该就需要我介入了,根据你的判断来给她提供一些选择范围。可我也不确定,看了这些专业,我也都是无感的。那就先从专业入手,今天把专业梳理一下。把具体的专业范围划定,再去寻找匹配的学校。其实最终的工作还不是要落实到专业上吗?总之就是不要急,只要有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先确定了专业范围再说下一步的问题。通过对于专业和学校的选择,你和闺女一起做选择,你既可以通过对过程的掌控来缓解孩子的焦虑。也可以在过程中教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把报志愿这件事,搞成一个父女合作的项目。既要圆满的解决问题,也要增进父女的感情。还是要强调,通过具体的事情来提高你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孩子得到锻炼。通过和孩子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来实现我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确定的方向也可以决定你需要面对的问题。在每一个具体的问题前,你还需要有选择。比如说你是选择上专科,还是选择复读。每个阶段都会有很多选择,你的不同选择就会让你面对不同的具体问题。而且这些选择中,你也无法确定到底哪个是对是错。生活无法重来,也就无法进行比较。可能这个就是最难决策的地方。你只能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你的价值排序来确定该怎么做。这就又要说的人生目标了,可是在你没有足够经历的时候,你又不可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目标只能是在过程中明确。生活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混沌的系统。你无法做到清楚明了。太多的选择都是在抓住一个要点得出的。在你没有非常明确的关注点时,你的决策就是痛苦的。也就是你的价值排序很混乱,你就无法做出明确的选择。
哪能怎么办呢?边走边说。一点点的往前走,把问题都梳理清楚了,可能答案也就出来了。不着急,慢慢来。先做好具体的事情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