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在基层待过,你永远不知道供电所工作有多难!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经常到一些基层供电所进行调研,接触到了很多具体的基层事务,也接接触到了众多的基层供电员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多数人都在向我这个三方人士吐露“基层工作是多么的难”的心声;为了一探究竟,我跟他们同吃同住、一起上下班,和他们一起去抄表、一起去抢修……
第一部分
基层供电所工作开展为什么难?
通过深入的了解和大量的走访接触,我发现在基层供电所工作开展的难度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大到整个供电所的运营管理,小到一个具体的工作事件,在实际解决和处理的过程中都不是我们嘴上说的那么容易,更不是一个“标准化”所能囊括的。
一个真实案例引发的思考......
有位在基层供电所工作的朋友曾经和我交流过一个具体的问题:近年来,政府鼓励农户自建新房,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但农村地区用户用电安全意识不足,导致他们在施工与后期用电过程中没有采取必要的用电安全措施,以至于出现了多起用电安全事故,甚至还有部分用户在高压线下建房、施工,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面对这些问题,他们多次宣传、多次上门沟通,甚至请求政府协助沟通,都很难有效解决,因为当地村民根本不鸟你,政府更是擅长推诿扯皮。
我给出的建议是:在用户建房之前要进行必要的用电安全区域划分,开展必要的用电安全宣传活动;在用电申请与安装过程中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再次进行用电安全宣传;在其用电过程中定期的进行用电安全问题排查,时刻强调安全用电重要性;在加强宣传和采取必要安全措施的同时,还要与用户签订用电安全责任书等。
我所给出的一系列的建议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全面的,然而细想一下,这些建议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些现实问题导致难以实现。在非常理想的状况下给出的建议其实本身就不具备一定的操作性,加上事情本身是多变的、对象是形形色色的、基层员工素养是参差不齐的,所以面对一些非常具体而复杂的问题,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绝不是一个看似有道理的建议就可以解决的,更不是一个标准化制度或规范化操作就能实现的!
供电所的工作开展为什么难呢?是基层员工的借口还是本身确实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可否认,确实有个别基层员工经常抱怨“工作难开展”,也会找出各种借口来“证明基层工作确实不好做”。但是通过对基层供电所的实地调研与分析发现,供电所工作难开展其实并不完全是大家的抱怨或借口,而是普遍存在于广大基层供电所的一个现实问题。
毫不夸张的说,10个供电所员工有8个都认为基层工作不好做,剩下的两个中:一个属于能力很强,什么事情都能做好的,还有一个属于心态超好,什么都无所谓的。供电所的基础工作开展之所以难,主要因为:
事实一:单位虽小,但是各种工作却一样也不能少!
供电所是一个基层的供电单位,不论是从业务开展还是经营管理上,都需要按照一个企业的运营模式进行管理与运行。不仅仅要面对业务上的工作,还需要承担经营与管理上的工作,不仅仅需要处理具体的事务,还需要建设团队、传播形象;供电所的各项事务中大到经营指标与战略落地、小到鸡毛蒜皮的日杂事务都应有尽有;我曾经按照标准化供电所的管理考核标准进行过分析,如果完全按照标准化供电所管理的9大模块来执行供电所管理的话,供电所大大小小的事务将多达几百项。
事实二:基层工作更具体、更复杂,执行难度超过想象!
基层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具体的、实际的,就拿抄表收费这一项具体工作来说,我曾经亲身体验过一次抄表收费的过程,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基层工作的具体、复杂、对象是形形色色的!不仅仅是抄表收费如此,抢修、巡线、砍伐障碍物、农村用电宣传等基层工作都是这样。
作者亲身经历的一次“抄表收费”
在某次辅导中,我一大早就跟随供电所的抄表员去抄表,抄表员骑着摩托车载着我,先是走了10多公里的机耕道路,颠得我屁股生疼,在他停下来的时候,我心想应该到了,结果又徒步走了几公里的山路,连摩托车都去不了的地方,只能选择走路过去。到了那个只有10来户的寨子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时分了,我和他一道挨家挨户的抄表,他拿着抄表册,斜挎着一个小皮包,而我则按照他的要求拿着一根1米多长的树枝用来防狗。
中午,我们就在村子里一农户家吃了午饭,饭后,抄表员大哥仔细核对着抄表册和收来的现金,清点后他和农户拉起了家常。休息了片刻,我们又出发去村里一困难户家里,他告诉我这家的电费最难收,“也不是不交,就是每次都比较费劲,因为政府将其认定为特困户,所以他认为供电所应该减免他全部的电费,所以每次收他们家的电费都要做不少的工作”。不过当天还算顺利,抄表大哥刚进门就递上了香烟,还帮着把他家里的电线都检查了一遍;虽然那家用户依然嘴里嘀嘀咕咕,但是并没多说什么便交了电费,听他说曾经有同事过来磨蹭了半天愣是没交。
返程时我们走的是一条相对较近的山路,路程近是因为刚好是村里电线架设的路线,但是走起来却相当困难,他告诉我每次进村来抄收的时候就要顺便巡视一下线路,这也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一天工作下来,我们一共抄了10多户电表,收到了300多元的电费,当我们回到供电所时已经是晚饭时间了,晚饭期间,我提醒他们“省公司不是已经明文禁止提供走收服务了吗”,几个同事不约而同的笑起来“就像你今天去的那个地方,在我们供电所范围内有十几个这样的寨子,村民们半年都难得来镇子上一趟,如果我们不上门去收,电费根本收不回来,现在电费考核又那么严格;本来我们可以先垫付的,不过我们这地方的村民不太好做工作,曾经出现过多次电费上的误会,所以我们还是严格的按照一月一抄的制度在执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第二部分
供电所工作开展难的现实原因是什么?
我经常研究网、省公司的各种文件、规范与标准,发现对于基层供电所管理的标准是非常清楚而且细致的,甚至有的都规范到了工器具室要多少个、某个岗位要几个人等细节问题上,然而在基层供电所这些规范的实用性却并不那么大,因为供电所的现实状况是这样的:
现实原因一:所谓的岗位职责,只存在于文件中
在供电所,很难做到严格的按照岗位职责来开展工作,因为工作有那么多,该完成的都要完成,如果完全按照各个岗位的职责来进行工作分配,那至少应该保证供电所的每一个岗位都要有相应的人员,但是目前在供电所是很难达到的,大多数供电所的定员与定编情况和实际工作完全不符。
现实原因二:一岗多能是供电所基本的要求
在供电所,我们往往看到一岗多能的情况,他既是抄表员、又是抢修工,既要做资料、又要客串营业员;基层供电所的人员情况就是这样,因为只有一岗多能才能满足“随时顶上”的可能性,说简单点就是“啥都要会”,虽然在基层供电单位的员工素养与综合能力并不能与机关部室相比较,但是对于技术能力来说,他们一定是多面性的,因为这是对基层员工最基本的要求。
现实原因三:结构性缺员是现实而又无奈的问题
结构性缺员是基层供电单位的重要管理问题之一,大多数供电所都明确表示了“缺员”,而按照定员定编的相关规范,他们的人手又是充足的,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人才结构出了问题。人才绝对不能单纯的以“个数”作为衡量标准,而是以人员的效能与供电所的实际工作量的匹配来作为衡量标准,在供电所的各项工作中,实际工作难度远远大于了设计工作的难度,如抢修工作:标准要求偏远农村地区120分钟到达抢修现场,但是有很多偏远地区在2小时根本就不可能到达。并且,在很多供电所都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老员工爬不动电线杆了,年轻人又不愿意爬电线杆”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而近年来电网企业青年员工离职率增加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
现实原因四:员工素养未能匹配当前管理标准
说到这一点,并不是说目前基层供电所员工素养不足,而是强调从目前的管理标准与要求出发,大多数基层供电所员工很难适应或匹配。供电企业多年传承下来的工作方式、工作作风很难快速的转变,有很多管理者试图用一些方法来改变现状,但是都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管理标准与员工素养的不匹配,要么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来提升员工素养,要么在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标准时就要充分考虑基层供电员工的基本特性。
现实原因五:企业文化成了不实际的精神食粮
我们在基层供电所发现大多数一线员工对企业的文化认同度较低,有的连最基本的文化认知都没有,甚至出现企业文化的误读与偏见,我曾经问一问基层员工“国网公司的服务理念是什么?”,她思索了半天带着疑问的反问我:“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对于基层供电所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情况,并不乐观,因为他们对文化的认知还停留在标语、口号、包装等形式化的层次上,并没有深入的解读文化精神背后所体现的企业价值观。因此,想要用从文化层次上来统一基层的员工的价值、认知、行为,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
第三部分
如何解决“基层工作开展难”的问题?
基层供电所工作纷繁、具体、复杂......除此以外,导致供电所工作开展难度大的原因还包括了:人才结构问题、员工素养问题、管理能力问题、执行能力问题、企业文化问题等,解决基层供电所“工作开展难”的问题还需要系统的推进。
管理人员任用避免“论资历”
供电所管理者是供电所各项工作开展的组织者与推动者,是工作质量与标准的落实与监督者,所以管理者的任用应该采用公平的竞聘机制,避免论资排辈,鼓励能者居上,通过任用一批高素养的管理者来影响和改变目前基层的工作状态,通过一批高水平基层管理者来推动供电企业战略与管理标准在基层单位的落地生根。
管理标准制定切勿“一刀切”
制定一切管理标准都应该充分结合基层供电所的现实状况、结合供电所的具体问题来制定;避免出现管理标准的不切实际,甚至引发基层员工对管理标准的排斥与对抗,我们把规范化与标准化作为供电企业最重要的管理理念,但也要考虑管理的“差异化”,我们并不倡导完全的“个性化管理”,但是可以允许求同存异,只要能实现提升组织效能的目标。
基层员工待遇不要“太基层”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价飞速的上涨,供电企业员工待遇矛盾愈发突出,很多员工表示“物价上涨,工资却不怎么涨”,其实对比以前的收入情况,基层员工的待遇还是有所提升的,不过相比其他行业相对应的岗位层级来说,确实显得“太基层”了。当然,这里所指的员工待遇并不是单指员工的经济收入,还包括了:福利待遇、精神鼓励、职业发展等非经济待遇,这些问题都需要逐步的去解决。
企业文化落地避免“走形式”
供电所是供电企业的基础单位,是具体工作体现与执行地方,供电企业的战略、理念、文化的落地与传承的阵地;基层员工的企业认同感与归属感都是依靠着企业文化的落地而建立起来的,想要基层员工更多的认知、认同、践行企业文化,就要避免文化落地过于形式化、标语化,只有务实的文化落地与传承,才能通过文化来对基层员工树立信念、克服困难,让其不“畏难”。
能力素质提升做到“讲实效”
任何人感到工作开展有难度,都是因为自身能力的不足而导致的“难”;抛开一切客观因素,真正让基层供电所员工感觉到工作难的原因都是能力素质与工作岗位匹配问题,基层员工的能力素质提升就必须要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让能力提升“有实效”,才能真正将工作推动效能进行提高。
最后,都说基层工作开展难,其实也并不难,只要我们能不断的提升自我能力,改善管理上的不足,解决实际的问题,相信终有一天,基层供电所的工作开展会越来越顺利、越来越高效,更会被大家所理解与认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尽之处,欢迎参与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