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力量之最长情的陪伴
国培力量之最长情的陪伴
——“国培计划”(2018)陕西省乡村教师团队培训总结
岐山县第三初级中学 侯会芳
走进你的时候
你是静默的
沉静里满是鸟语花香
装点,每一次启航
熟悉你的时候
你依然静默
沉静里,把成长的种子悄悄播撒
每一张笑脸
每一次前行
每一回碰撞
那些美丽的身影
那些亲切的手势
那一声声的叮咛
那来去匆匆的步履
总以最美的姿态
印在我们心上
化成一股力量
在这个以收获为名义的
秋天
演绎最长情的陪伴
当我写下这首小诗的时候,记忆如珍藏的电影画面,一幕幕闪现在眼前。国培,这个熟悉而亲切的名字如一股无形的力量,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勇气,给我们改变和奇迹。
一、集中学习,大师给力
国培力量之最长情的陪伴“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空杯心态,是我们面对每一次学习必须有的态度。参加本次培训的老师,在本地本县都是优秀的、有一定水准和影响力的。不过正因如此,许多优秀的老师大多业务娴熟风格固定突破困难止步不前,似乎进入了进一步发展提升从优秀走向卓越的瓶颈期。这就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不断自我“减负”,清空固有积淀,补充新知。本次教院组织集中学习,真可谓是大咖云集。曹公奇、高继堂、张昭、刘大春、张成武、李春杰、孟繁胜、贺三宁、张宏、罗恭……高深理论专家与一线名师全方位给我们补给精神食粮,给我们转型发展以强大的力量,更教给我们受之不尽的教育宝藏。学习的同时,我们不断收获。
1.浩瀚如海的学习阅读。于漪老师说:“选择了语文,就是选择了高尚。”语文老师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挤出时间读书。既读文学作品,又读教育书籍;既读现当代作品,又读文言书籍;既读专业作品,又读哲学论著;既读名师课例,又读前沿理论。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坚持思考,在批判中继承吸收。这样才能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
2.持之以恒的专业写作。一个老师写三年教案不如写三年反思。课前、课中、课后都值得去思考。针对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反思,是一个教师专业写作的最好途径,也是成长最快的途径之一。那么,语文老师怎样坚持写作呢?我们可以从下水作文、课堂观察、教学反思、教学札记、课例分析等方面入手,逐渐积累,教学论文自然会内容充实有理有据。
3.公平公正关爱每一个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贺老师说:“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像艺术家欣赏艺术品一样欣赏自己的学生。”面对性格各异、能力各异、爱好不同的学生,我们要爱而有度,学会等待,在关怀与爱中走进孩子们的心灵,陪伴他们成长,静等每一朵花开。
二、两地四校,跟岗助力
国培力量之最长情的陪伴八百里秦川天高地阔
9月17日,为期两周的理论学习之后,“国培计划(2018)”陕西省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初中班跟岗实践在宝鸡市第一初级中学和陈仓初中同时拉开帷幕。短短四天,初中班三十三名学员在宝鸡教育学院的精心安排下,分批走进这两所学校,近距离了解名校教育教学常态,深入课堂推门观课,跟随导师议教评教,零距离参与两所学校组织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全方位体验名校的工作生活。虽然紧张忙碌,但我们乐此不疲,累并快乐着。
(一)立德树人,为学生一生奠基。走进陈仓初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张载的警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踏入书香氤氲的走廊,每一扇晶亮的玻璃门上都粘贴着这样的标语:“三年为三十年奠基”,白底蓝字格外醒目,总让人憧憬着美好的明天。宝一中呢?教学楼侧两行大字“培养具有周秦底色和世界胸怀的时代英才”,办公楼上明训朗朗——“尊重生命,奠基幸福”,时空隧道里高高悬挂着——“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字样,高高低低的墙壁上张贴着——“凝神静气”“至善至纯”等标语,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伴着一声声接连不断的“老师好”,突然间让人心生感动。
两所学校,两种氛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都是一幅美丽的画。画的灵魂是“立德树人”,画的内容是为学生一生奠基,画的视野是深厚的历史与现代世界,画的前景是孩子们的幸福未来。
(二)集体备课,自生长与共生长。我们在宝一中观课五节,陈仓初中观课四节,交流研讨两次。印象最深的,是宝一中七年级一课三上的《秋天的怀念》。《秋天的怀念》这课第一节由孙红梅老师执教,第二节由马菁菁老师执教,第三节由罗江泉老师执教。三位老师均以单元目标“感情朗读”为课堂起点,以“摘录感动你的片段朗读并赏析”为主问题,以关键词句(动词、副词、形容词等)为抓手,深入文本仔细品析,感悟“我”的心路历程,感受母亲的坚强伟大。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顺势回归文题“秋天的怀念”,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为什么以此为题”,进行深度探究,最后均以写作训练和推荐阅读结课。在细节处理上,孙红梅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配乐感情朗读全由学生完成,且入情入心,智慧追问注重学生思维的点燃,总能在无形中深入文本,一节课激情满满贴近生活灵动有味。马菁菁老师虽然年轻,但稳重大方。她的配乐范读情感投入,对“我”的心路历程剖析深刻。罗江泉老师与学生一起感情朗读课文,聚焦“我”的成长,引导学生从文本细微处去发现、去解读,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自我阅读体验,线条明晰简约大气。
课后交流时我们了解到,宝一中备课组先是集体备课共同打磨,然后个人根据自己特点微调。相同的整体框架,不同的真我课堂,在这三位老师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三人中有专家名师,有省级能手,有青年教师。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共同提升,自生长与共生长在这里不是空话大话,是实实在在的体验过程。
在宝一中和陈仓初中跟岗实践的几天里,每一节课、每一次研讨、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深入学习。两所学校领导的科学安排,指导老师的认真负责,班主任的细心体贴都令人难忘。我们在感佩的同时,认真踏实地做着学生。不同思想的碰撞,多种方法的交流,使每个人悄悄发生着变化。这,就是催生的力量。催生新我,保持真我,远方在招手,路就在脚下……
华东门户城山青水秀
9月28日,我们在宝鸡教育学院副院长李春杰、岐山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杨剑钧、岐山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刘林茂的带领下,走进了“方正高雅,卓尔能群”的雅园——徐州市撷秀中学。
撷秀中学建于1997年,前身为徐州一中,后选址新建时更名为“撷秀”中学。“雅”,是这所学校的文化名片,“雅言、雅行、雅量”“雅文、雅艺、雅趣”随时随地到处可见。学校领导的温文尔雅,集体早操的整齐活泼,开放书吧的各具特色,校园活动的精彩纷呈……无不体现着“每天美好一点点”的教育理念。在学校领导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分学科走进了课堂。
第一节是八年级九班的语文课,课题为《黄鹤楼》。执教的李老师先进行互动,唱歌活跃课堂气氛;之后播放央视文化频道的视频短片,导入课题《黄鹤楼》;再展示学习目标,了解黄鹤楼的美丽传说和作者崔颢;接着朗读诗歌,感悟诗意,研读赏析;最后拓展运用,将《黄鹤楼》改写为现代诗歌。第二节是八年级三班的语文课,课题为《渡荆门送别》与《钱塘湖春行》。执教的纪老师先引导学生学习《渡荆门送别》。课堂由古诗题目“渡荆门送别”直接导入(题目中的“送别”是谁送谁呢?),再介绍作者和背景(都是投影显示,指名一学生朗读),接着朗读感知(师示范读~学生练读~全班赛读),译读释义、品读鉴赏、诵读悟情。然后运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钱塘湖春行》。自学提示、方法指导、惑者求助和知者加速贯穿课堂始终,充分体现了自分教学的特点。
下午,我们来到徐州市历史悠久的十三中学。“进门求真,出门尚真”是这所学校的治校真言。初心亭,清风亭,追梦桥,文化长廊,东坡文化墙……这所学校古风古韵令人流连忘返。“民族化、国际化、信息化”是这所学校的三大特色。在这里,我们一起聆听了吴老师的《皇帝的新装》。吴老师直接由安徒生童话的魅力导入新课,介绍童话特点,抓住其夸张这一要点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从细节描写的夸张中品析荒诞,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演出荒诞(课本剧表演),再质疑拓展探究主题,插入背景介绍知人论世,总结提升(这篇童话其实在写人们的“心装”,你如何看待讲“真”话?)结束全文。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师者,当以行践之。追求“本色”,坚持“本真”,树专业之理想,走务实之大道。低在尘埃之中,开出盛世繁花。三、立足本土,返岗促力
国培力量之最长情的陪伴返岗实践过程中,我在本校讲座一次(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组织本校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策略研讨两次,作示范课一节,课题为《白杨礼赞》。岐山一中送教一次,课题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陇县城关中学送教一次,课题为《昆明的雨》。
把诗歌长成活动课,对我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九年级第一单元第四首诗歌,这个单元的主要任务是“活动•探究”。项目校点课时已是十月中旬,我估计孩子们已经学过了这课,果不其然,上课一问孩子们都背得很熟练了。记得黄厚江老师说过:“语文教学要由‘教’的基点,转向‘学’的基点。”于是我便将原来设计的背诵比赛活动减掉了。王荣生老师曾说:“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于是课堂上我聚焦于两个活动——“诗意•诗眼”“比读•鉴赏”来探究诗歌的魅力。通过朗读中的重音、换行、停连、节奏、关键词等方面的比较阅读活动,与学生一起探究诗歌的感情基调,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炼含蓄,把握“这一首”的独一无二。虽然在这上面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我没有心急,没有把自己的解读强加给学生,我们一起慢慢地向前走去,向前走去。近了,近了……“四月天”的“你”如柔风暖阳一般渐渐走进学生心里,那情景仿佛如“细雨点洒在花前”。
从文本语言到学生思维,从学生思维到审美能力,从审美能力到文化意蕴,无需多言,课堂上,一切都那么自然。但是,诗歌教学重在诵读,最好设定读的层级要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体味诗意,领悟诗情。显然,这堂课“读”得还是不够充分,如果在比较中适时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感情,读出韵律那就更有味儿了。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很“散”的一篇散文。拿到课题的时候,我又重新仔细地把课文读了几遍。肥大的仙人掌,各种好吃的和不好吃的菌子,雨季里的火炭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和友人雨中小酌,卖杨梅的苗族女孩,房东母女俩……字里行间充满一种味道,那就是想念。课文开头还是宁坤求画,作者赠画是屋檐下倒挂的仙人掌,顶端开着黄灿灿的小花,下面是几朵菌子挤在一起。因为在汪曾祺看来,这副画最能体现昆明的特点。确实,昆明的雨季一般从五月到十月,长长的雨季,湿润的空气,浓绿的生命,开着金黄的小花,舒服而又明亮地生长在这饱满的有滋有味的生活里。看似散乱的内容被一条情感主线(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怀念)串了起来。
对于这篇自读课文,我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有人说这篇文章读起来乱七八糟啰哩啰嗦,你如何看?从文中找出依据来。请分别从情感的角度说说看,从内容的角度说说看,从语言的角度说说看。一节课我始终跟着学生的思路走,注重课堂追问,展开对话,聊聊文本,谈谈情感,在文字中自由徜徉。
送教是磨练教师本领的有力抓手。每一次思考,每一次面对陌生的学生,能力在无形中提高,自我在挑战中突破,为他人提供示范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成长。
四、反思总结,提升强力
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陈果
学习实践只有在反思中才能提升,成为从优秀教师向优秀培训师迈进的助推器。我们不仅要自我反思,还要辐射引领他人学会反思。
1.课前反思一定要关注学情。语文老师要有三只眼,一只看教材(素读文本),一只看学生(了解学情),一只看自己(个性解读)。三只眼所见之影像重叠在一起,才能找到撬起课堂的支点。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了解学情,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到师生共鸣点,这样才能唤醒,才能点燃。因此,课前反思除了着眼于教材开发利用之外,一定要关注学情。
2.课中反思要注意预设与生成。一堂课确实需要教师课前精心设计,但是课堂上除了“再现”还有“生成”,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生成,并据此调整课堂设计、结构和板书等。课中反思,就是课堂机智的关键节点。
3.课后反思要着眼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核心素养的高阶目标,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阵地之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不迷信教材,不迷信老师,敢于发表自我见解,敢于挑战权威和老师。因此,课后反思不能仅限于教学手段与技巧,更应落脚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两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当我们刚刚接触教师培训师研修的时候,一切似乎是那么遥远。此刻回首往事,眼前浮现李崇祥老师、汤超老师、王允兰老师、黄瑞娟老师亲切的笑容,耳边传来张昭院长、李春杰院长一声声的叮咛激励。团队中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如一粒粒种子,在教院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扎根,发芽,直到今天枝繁叶茂。
人们常说:人世间最长情的陪伴,莫过于我看着你渐渐长大。当我们遍洒乡村沃土参天耸立时,只想倾最真之心做一次最长情的告白:把最衷心的祝福送给恩师,把最诚挚的感谢送给教院,把最长情的感恩送给国培。一路陪伴,一路收获,一路记忆,一路珍藏——“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轮闲月,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