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散文

外中内秀吐芳华

2020-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梦里追月
外中内秀吐芳华

你说这是不是缘分,区区六班竟有两位堂堂皇姓大小姐,而且名字中都带“桂”,她们分别是李桂秀,李桂华是也!

你可别说,她俩虽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个头差不多高,一样的圆脸庞、韩国眼,就连那发型、笑容也几乎一模一样。你若不信,就仔细看看那照片。

其实呀,这李桂秀是兴国县人,性格有点儿内向。上学那会儿我最喜欢听她说话,因为兴国人说话有一与赣南其他县市特别不同的特点,那就是许多音带点卷舌。这种卷舌又跟普通话的翘舌不一样,平中带卷,卷中带平,与其他字音搭配在一起,软软绵绵平平顺顺,好听极了!

说起来,我之所以喜欢听李桂秀说话,其中有个渊源,那就是小时候老家隔壁邻居,是来自广东梅州兴宁县人,两口子操一口地道的兴宁话。男主人姓黄,大家都叫他元古,是个中医郎️中,四邻八乡许多人会来家请他看病、抓药。

久而久之来的人多了,他家便成了本村左邻右舍茶余饭后谈天说地的场所。一到夜晚,无所事事的男人们便不约而来到他家,在那间长长的厅堂兼做诊室、药房的长板櫈、竹椅上,坐的坐、躺的躺、有的干脆靠着墙壁,听元古论病讲古讲鬼神。

那个我烂熟于心,说一个穷书生从书房窗口往外偷窥后花园先生家小姐,月光下在一大树底小解,当即浅吟一首七律的故事,便是出自元古之口,诗曰:“十指尖尖挽绣裾,狂风吹破海棠春……”接下几句虽然传神精彩,但稍有些许不雅,因此不便通首告白。

现在细想估摸起来,元古应该是个文化人。因为他开药方是用毛笔书写在草纸上面,书写速度很快,字迹娟秀挺括。当时对那些字还认不全,更不懂什么楷书行书之分,凭印象对照起来,应该属于行草一类的。

因为跟他们一家人接触的机会太多,️有事没事天天跑到他家玩耍,耳濡目染的时间长了,我竟然可以讲一口跟他家几乎一样的兴宁话。于是,在学校里时不时说上几句,引得同学们忍俊不禁,有不清楚底细的还以为我老家是广东的呢!

外中内秀吐芳华

言归正传话表两头。来到班上第一次听到李桂秀讲话,感觉这种口音听起来很耳熟,因为她说的是带兴国口音的普通话,所以没有将它跟广东兴宁话扯上关系。后来听李桂秀说话多了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像元古俩公婆的口音来的!之后跟李桂秀彼此熟悉了,我就会冷不丁说上一句she.fan.mao(吃饭没)或者是Zhuo se mo (做什么)?李桂秀知道我在学她说话,听了张口笑笑,随手往我肩膀上轻轻一拍,“学什么学,又学不像”!我开心地裂开嘴做个鬼脸,扭头一溜烟地跑开了!

一直到后来才弄明白,原来兴国话兴宁话都属于客家语系,只是由于所处地域不同,使发音吐字语调等有所不同。赣州称作“客家摇篮”,前些年赣州电视台一档本地新闻节目,播音员就是用地道的兴国话播送的,可见兴国话是赣南客家话中的主要代表之一。

李桂秀可真是人如其名。她的“秀”,秀在她一辈子相夫教子,潜心持家。她先后在乡下、县城学校教书,爱人是医院的医生,工作很忙,一子 两女三个小孩全靠李桂秀哺育长大,默默承受工作,照料孩子,操持家务,照顾公婆的四重压力,几十年无怨无悔。在她身上可以看到现代女性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传承。

如今她的三个小孩都在深圳发展,不但事业有成,而且各自都有自己完美幸福的小家庭。孙子(女)、外孙(女)一共有五、六个,大孙子今年已经从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毕业!

她自己则与一上初中的孙女儿居住在老家县城附近颇具规模的庄园里。去年还翻建了园️中的房子。房前屋后那不施化肥、不撒农药的各种疏菜,蓬蓬勃勃郁郁葱葱。李桂秀的晚年生活不也正如这园子里的一眼绿色,充满生机和希望么!

外中内秀吐芳华

这李桂华呢,则是赣县蟠龙人。她跟李桂秀相貌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头发微微卷曲。她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平时话没说出口,先“嘻嘻嘻”笑上两声。是一个性格外向热情开朗,又带些许泼辣味的女孩儿。

说她开朗,是因为她没像一般的女孩子那样拘谨害羞,她跟任何一个男同学打交道都落落大大方,无拘无束。有一次,我们几个男生在教室里小声说着话,李桂华径直凑上前来,笑嘻嘻的问道,“你们在说什么”?

我们故意打趣调侃道,“我们正在说你呢”!她信以为真,“说我什么”?“不告诉你”!听了她更加认真起来,使劲拉着郭卫东手说”快点快点,快点告诉我“!看到她如此笃信,我们开心大笑,李桂华方知其中有诈,红着脸瞪了我们一眼悻悻地走开了。

李桂花专业基础尚好,而且音乐强于美术。但她偏偏对令大部分女同学生怕的油画萌生兴趣,万老师特别喜欢她。凡有油画课的作业,她总是孜孜不倦,一幅画不厌其烦的修改来修改去,若见色调不甚满意,便会缠着绘画水平较高的郭卫东同学给予指导、帮助修正。郭卫东被她屡屡的“打扰”弄得欲罢不能。她身上那股虚心好学,永不服输的劲头让我既折服又敬佩。毕业时,她的作画水平要明显高于班里绝大多数同学,其中当然包括我。

外中内秀吐芳华

李桂华家蟠龙离学校少说也有几公里地,但是她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回去。每次返回时母亲一定会准备一些小吃、小菜让她带回学校。班里单独学习、活动的时候,拿出要不是炒花生,要不就是红薯干来犒劳大家。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她那装在阔口玻璃瓶里的辣椒酱、小魚干之类的小菜。虽说不好意思放肆享用,再怎么说这双筷子总多了个去处,就着桌面上几乎天天见面,少油没味的水煮莲藕片、素炒韭菜等,一钵饭要不了几下便下肚了。现在想起那时她带来的那些美味小菜,仍然满口生津直吞哈拉子!

不知是哪一位人文学者说过,一个生性开朗乐观大方的人,他的人生道路注定要比平常人走得更平坦更顺畅。虽然我不敢断言这种说法是否有普遍性,但是从李桂华这大半生经历来看,似乎可以得到几分印证。

李桂花从教育学校毕业后,由于工作负责,教学水平较高又善于总结创新,硬是从老家的小学教师开始干起,一步步被择优调入县城重点小学任教,最后凭借自己出色的业务能力选调到区教育局教研室直至退休。在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收获了爱情,她与政法系统一青年才俊喜结联理成为夫妻。从此俩人比翼齐飞齐头并进,夫君也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市政法系统一单位的领导。三个小孩一个比一个优秀,都末曾辜负父母的谆谆教导,殷切期待。

外中内秀吐芳华

李桂秀、李桂华两个虽然各自的家庭背景不同,生活历程迵异,经受过的艰辛困难也非同出一辙,唯一相同又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她们用自己的芳华写就了同样可圈可点的精彩人生。

当要结束这篇文章的时候,才猛然想起该给它起个什么标题好?我想,她俩虽有几分形似,但性格却一静一动,芳名都带“桂”,桂花秀蕊的时节不正是人的芳华岁月么?那么就把标题叫作“内中外秀吐芳华”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