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读书,读书用心
今天继续学习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写作课程之写作内容与形式。
1.教育备忘
指的是每天做了什么,内容的字数不限,这种流水账的形式是积累素材的最好方式,也是定格记忆的方式,可以是三言两语,非常简洁的记录,这样记录的目的是为以后有价值详实的记录做准备。
李老师是一个非常用心的人,单从他举的几个小例子就可以感受的到。记录同学梯教室的门,还有某一个同学因转学不舍流泪,还有陪学生踢足球等等,虽然只是简短的几句话,几个词语,但是看到这些词语就能够想象那些细节。其实我从去年寒假开始,在美篇里记录每一天的生活,每天用一张图片,然后写下一小段文字,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是关于我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一些琐事,记录和学生成长的不多。不过听到李老师说她曾经教过的学生,因为转学不舍流泪的故事,我还是想到了五一的时候,我离开那一帮孩子的时候,学生抱着我痛哭的场面,至今回忆起来,历历在目,非常感动,学生写的小纸条,每次看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流泪。做一个能让学生喜欢的老师,真的是很幸福的。看到李老师还为他的学生作诗,真的觉得能做李老师的学生太幸运了。我也曾为孩子送过卡片,写过祝福,送给他们好多张我写的毛笔字,作为奖品,鼓励他们,我相信他们一定视为珍宝。
2.教育杂感
教育杂感主要是教师对教育现象有感而发,写成的杂文或者是随想甚至是小的言论,他是最随意,最灵活的写作方式,特点是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夹叙夹议有深度的思考,所谓杂指的是思考的对象宽泛,包罗万象,所谓感就是由此即彼,由表及里,从小处着眼,往大处思考。
镇西茶馆里的茶余碎想,更是用四字词语的方式道出来,真的很佩服李老师的才华。
他所举的两篇文字,特别的朴实真切,我还是忍不住把它抄了下来,复读反复咀嚼,觉得特别有共鸣。老师是一个非常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善于思考,为一线老师说话,很难得。思考和写作是相互促进的,老师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教育一旦没有了人的气息和温度,教育便消失了。
李老师举的一篇教育杂感的例子是:《老师用我的笔吧》,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李老师能够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去挖掘和思考。
3.教育故事
所谓教育故事,就是自己的故事,是有情节,有寓意的教育经历,它应具有五个特点:第一个是故事应该用含某种意义或是成功的经验,或是失败的教训,或是其他方面的启迪,也就是说,交流要有意义;
故事应该完整,老师在写教育故事的时候,往往虎头蛇尾或结构不全,完整故事应该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尽量保持故事的曲折性,注意叙事的顺序;
保持现场情境,特别是原汁原味,有价值的细节一定要写清楚;
夹叙夹议,不要过度的阐释,不可让理论分析冲淡故事,可以写出当时心理的活动,但一定是当时真实的想法。
李老师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描写和叙述的区别,并举例子作了示范,详写时泼墨如云,就是描写,略写时吸墨如金,也就是叙述。
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就放在床边,与文字对话,每天进步一点点…
用心读书,读书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