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简友广场

来自大山的踏实

2021-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刘会专

“你妈刚出去了。”

“是啊,我看见她了,姑父。”清晨出门往娘家去开车,路上遇见一家人的姑父。我现在的模样有很多娘家人都不认识我了,路上遇见,大家都是聊起来,我说我是谁家的闺女,他们才都恍然大悟,哦~

早上的太阳格外精神,立夏后的太阳都喜欢从大山后边跳出来,雨后的山翠盈盈的,绿色像是在调色盘里打翻了,深浅不一,点缀着晨雾的朦胧。回娘家,就是迎着大山走,越走越近,越走越是清晰。

每每这个时候,我都在感慨,就像之前上大学时候选择了离家近的大学一样被人所不解。当时,有人问我,大学是长见识的,怎么会在一所小城上大学?为什么呢?当时我的想法是离家越远越好,老爸的想法是在家最好。家门口就有大学,为啥出去呢?在我俩的意见分歧里,妥协的结果就是在临市上学。所以之所以选择那所大学,之前因为她离得我家足够近,而我也能体会长大后的自由。

又有人问我,为啥大学毕业后你没有去北京啊?在我们这边人的印象里,有出息的人是要在大城市的,而北京是最有出息的人待的地方。你是这片第一个本科生,就该去最牛的地方有所成就啊!或许从小到大,我的优越感蒙蔽过我的双眼,一直以来的第一名像是自我加上的魔咒,直到上了初中以后,外貌引起来的自卑让我选择逃离人群,上了高中后,沉迷于各色书籍后丧失了目标与方向,在老妈某次家长会后给我一封信后的幡然醒悟,然后破冰似的学习考取大学,我的骄傲在某次数学奥林匹克大赛中错失佳绩而粉碎了一地。一个丢掉骄傲铠甲的人,一个体会过大城市繁华孤寂,一个离不开大山的庇佑的人是走不出去那座山的。

假如说最初是因为胆怯,因为害怕,因为不自信而不愿去他乡,那么到了后来,却是因为习惯了离不开,习惯了那种每天都能看到大山,习惯了大山的依恋,包括乡音乡貌。

外边的繁华经历后却没有归属感,而在大山脚下,那种作为本地人的归属感无处不在,累了可以停下来歇歇,可以在家懒着吃老妈做的饭,还可以到喜欢的山间坐看落花流水。樱桃熟了可以上山采摘,杏儿黄了可以到树下去捡,等待桃儿挂满枝头的日子,可以找到好吃的桑椹还有酸枣。我就这样没有出息地生活着…

就像我曾经在梨园后边的山头发现了冬天的第一片雪花一样,而后整个世界开始熙熙攘攘,雪花簇拥着结伴而来,这个世界就在站在山头的我的世界里安静了。

我曾经爬上那个小山头,看着天色渐暗,看着躺在山下的小城陆续亮起来了灯,我会努力辨认我熟悉的地方,哪条街是我上学时候的必经,哪个地方是我们约定常去的地方,哪里是那个小孩的家,还有哪里是我的家。有时候灯光会随着眼睛模糊,成了和星空混合在一起的亮斑,成了一条河流,静静地卧在大山的怀抱里。

那些渐渐走远的同学,朋友们,他们离开了这座山,偶尔的聊天里,听着他们世界里的故事,熟悉的人,陌生的他乡。偶尔会感慨,偶尔也会恍惚他乡,就像那些曾经流浪在异乡的日子,心里却在眷恋着大山的怀抱。

为什么留在这山脚下?就是因为看见大山,就会觉得踏实,那份儿踏实来自骨子里流淌的每一血液,来自打小吃起来的家里的饭,来自你来我往的乡音乡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