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冈仁波齐”
一部小众电影《冈仁波齐》,算不上是故事片,更像一部纪录片,没有故事的渲染,没有故事情节,只是简单、真实记录了几个藏民朝圣路上发生的事情。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影片,全程让我神情贯注、不断触动我的感情、我的思想,有几次都从心底涌起一股感动的热浪。
这部影片之所以这么触动到我,主要是我今年4月份进行了17天的川藏旅行,回来后,旅行中的画面时时出现脑海中,出现在梦境里。影片《冈仁波齐》中的朝圣路,主要记录了芒康到拉萨的这一段路程,这是唯一一条的进藏路,即318国道,影片中的朝圣路是如此熟悉、如此亲切、如此有感觉,勾起了我行走在这条路上的点点滴滴。
我的川藏行基本上是路上的感觉,川藏路上的广袤、沧桑、壮观、美丽的景色不时打动着我,但我也仅局限在路上,《冈仁波齐》这部影片弥补了我川藏行局限性的认识和感觉,让我看到了藏民的真实生活和朝圣这件事在他们心中的坚定和神圣。
冈仁波齐是一座神圣的雪山,去神山朝圣在藏民心中是一件人生中最为神圣的事情,朝圣最虔诚的方式是边走边匍匐叩拜,一直扣拜到雪山。
影片没有交待他们走了多长时间,我们自驾川藏线从成都到拉萨走了11天,共计2000多公里,他们步行加上几步一拜扣,按每日约10公里计算,从芒康到拉萨需要约1年的时间,冈仁波齐山在西藏阿里地区,距离与芒康到拉萨差不多,这样一去一回,笼统计算一下,大概需要3-4年,对我们现在普遍存在着没有信仰、信仰危机的社会来说,这样虔诚地、艰辛万苦的叩拜简直不可思议,而对藏民来说,这是天经地义,是必须要这样做到,唯有如此,才能得到神山的保佑。
这几个朝圣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朝圣的理由,盖房子死伤了人,要去朝圣,保佑生活顺利;以宰牛为生,因杀戮太多,感觉身上罪孽深重,要去朝圣,以减轻罪过;怀着身孕要去朝圣,生在朝圣路上的孩子会被神山保佑,一生平安;老人为了有一个圆满的归宿,要去朝圣;小孩子要让自己一生平安,要去朝圣;生活顺利、幸福也要朝圣,去感谢神山的保佑;无论怀着怎样的不同原因,最终都是为自己、为亲人、为天下人祈福。
漫漫朝圣路,朝圣者们的起步很从容,村子里的人听说有人要去朝圣,想去的人就前去商量,搭伴同行,这样就聚集起来,各自准备了必要的物品:帐篷、被子、食物、衣服、做饭用具等,因为朝圣者是边走边全身匍匐在地叩拜,身上不能背负物品,所以有一人专门开一辆拖拉机跟随他们,所有物品都放在拖拉机上。我原想,这样一件隆重而艰难的重大事情,是不是应该有一番热烈的讨论、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后才能出发,就像我们开始一段旅行时要酝酿许久,制定一个详细的攻略一样,没想到,他们出发的如此简单,村子里的人将他们送至村边的公路,朝圣者脚步一踏上公路,就匍匐在地叩拜,朝圣的旅程也就此开始。
每天从帐篷里出来,脚踏上公路时,就开始了叩拜,叩拜认真、虔诚,毫不马虎,两次叩拜之间不能走太多的步子,一般都是五六步,匍匐在地时,额头必须触到地。每走一段路,大家就下到路边去休息,围坐在一起喝奶茶、吃饭,聊聊叩拜时膝盖是否疼、额头是否磕出了大包,手上的扣板有无问题等等,也会拿出手机给家人打个电话,聊天时大家很轻松,没有看到因不停扣拜而显得疲惫不堪,这一定是得益于平时辛勤劳动的健壮体魄。傍晚,大家就在路边搭起帐篷,睡觉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是围坐在一起诵经,每个人口中念念有词,不知是否念的同样的经。
路上诞生了一个小生命,卓玛(暂起名)朝圣的原因就是生下一个朝圣宝宝,因此怀着几个月身孕走上了朝圣路,某一天的叩拜行程完成后,夜里,卓玛感到了阵痛,拖拉机将她送到了最近一处村子的卫生所,孩子顺利出生。
影片没有交待卓玛在拖拉机上休息了几天,只看到小婴儿在车上独自恬睡、独自嬉戏时,卓玛在路上边走边叩拜,当小婴儿大声啼哭,饿了时,卓玛爬上车去喂孩子,之后又下车开始叩拜。这段生命的产生和蕴育显得很简单、很正常,这一幕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因为这与我周围环境中的怀孕、生育,是如此的不同,反差极大。信念蕴育了生命,信念让生命更茁壮,生长的更旺盛,有信念的支持和祝福,他们很从容、很平淡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
路上,他们遇到了从山上落下的飞石,飞石砸在身上,但依然是叩拜前行;他们遇到了一段及膝的水路,试探了一下水的深度后,没有犹豫,将身上的羊毛皮衣脱下后,叩拜在了水里,如同在公路上一样,在叩拜中走过了这段水路;318国道上不仅有这样的水路,还有泥泞的沙石路,过路的车扬起尘沙,脚下是泥水拌着沙子,路面高低不平,在虔诚的叩拜中,这种路已不算是磨难。
在距拉萨还有100多公里的途中,他们的随行拖拉机被后面一辆旅游车撞坏,旅游车司机说,车内有一人呼吸急促,需要赶到拉萨去救治,他们丝毫没有与旅游车纠缠,催促旅游车赶紧上路,我想这种现象发生在川藏路上并不见怪,每一位走上川藏路的人内心深处都怀着一颗感恩、祈福的心。
拖拉机的车头被撞坏了,只能舍弃车头,四五个男人拉着车前行,我以为拉车的人因无法叩拜就可以不用叩拜了,但是拉车的人把车拉到前面一段距离后,停下来小跑回到原来的叩拜处,开始叩拜,当看到几个男人往回跑时的刹那,我心里涌起一阵热浪,为他们执着信念之下的执着行为而感动。
朝圣路上有磨难,更有友爱。他们在路边休息时,会将路上的叩拜者邀请过来喝茶,路过村庄时,村庄里的村民会邀请他们前来歇息,村中一位老人邀请他们去他家住宿,不要搭帐篷了,因为老人的儿子们也去朝圣了,家里有空房可以免费住,作为回报,朝圣者们给老人梨了两天的地。友爱、互助,让漫漫朝圣路有了许多温暖,这些温暖是对朝圣者们朝圣的最好体现和最好诠释。
朝圣路上每天基本是叩拜、休息、吃饭、搭帐篷、诵经、睡觉,大家交流的时间有限,朝圣的生活看似有些枯燥,但藏族人载歌载舞、欢乐的生活态度,不时地让朝圣生活出现一抹阳光。休息时,他们围在一起,在路边跳起欢快的舞蹈,我看到了最自然、最发自心底的快乐,这一幕让我心底涌起了一股幸福的热浪。
朝圣路上要翻越很多座雪山,海拔大多在5000米左右,我们在川藏行时,每每攀行高山时,我都精神高度紧张,不敢眺望峡谷、不敢放眼远方,因为实在是太陡峭了。所以我想象的出,朝圣者们翻越雪山时的艰难,虽然步行攀爬的危险小于行车,但攀爬的艰难是行车难以比拟的,要比汽车艰难的多。影片中记录了一段这样艰难的行程,当时他们的拖拉机已被撞坏,只能靠人力拉着拖拉机走,在翻越业达拉山时(业达拉山海拔5000多米),全体朝圣者们推拉着拖拉机,脸上流着汗水,身上的肌肉紧绷,全身用着力,为了劲往一处使,走过这段爬山路,他们唱起了歌,有两句歌词很有意思,反映藏族人的一个幸福观,这两句歌词的大意是:幸福的人当了喇嘛,不幸福的人去了远方。就这两句歌词我还调侃着跟爱人说,按照他们的幸福观,我们俩人都是离乡背井的不幸福的人。
圣城拉萨到了,朝圣者们排成一行,双手合十,向着布达拉宫行礼,神圣而虔诚。我记得我来到布达拉宫面前时,内心一阵激动,但除了仰头仔细端详这座空中神殿和拿起相机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外,没有其他什么方式表达我对它的敬仰,影片中朝圣者们双手合十,举过头顶的行礼,真是身心合一,和谐自然,我的敬仰时刻只有心动而没有自己的表达仪式,我想如果我也像他们那样表达自己的敬意,一定很不自然,在信仰的路上,我只是个匆匆的过客,无法自如地达到身心统一。
拉萨不是他们朝圣的终点,终点是距拉萨千里之外的冈仁波齐雪山,前方还有漫长的路要去叩拜,朝圣者们带的经费只够到拉萨,到了拉萨后,由于经费不足,需要他们中的年轻人出去打工,挣到足够经费后再启程,这也是让我非常赞叹的生活,在朝圣者们的心里,朝圣是大事,路上遇到的一切问题都是小事,都可以解决,所以有了坚定的信仰,就有了实现信仰的力量,这种生活态度及行为方式看起来自然又符合逻辑,对我们来说是难以做到的。
到达冈仁波齐雪山时,最年长的老人走了,朝圣者们说,老爷爷能够死在朝圣的雪山下,是老爷爷的幸福,他们以藏族方式,将老爷爷身上裹上洁白的哈达,背上山坡,有三个喇嘛超度着老爷爷,老爷爷回归了大自然里。
影片在朝圣者们转冈仁波齐雪山中结束了,片尾响起了朴树的歌声,悠远、深长、平和、淡然,这就是藏族人民坚定信仰下的朴实生活。
与同事讨论这部影片时,我们都同时认为,影片中的朝圣者生活的最幸福,我们虽然比他们拥有更好的物质生活,但我们不如他们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