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自何处来往何处去《时间之箭》

2018-07-17  本文已影响20人  4ca0fc422952

第一推动系列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丛书,说的明明是艰涩难懂的基础科学或理论推演世界里的东西,偏偏就是有太多刻板的桥段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或忍俊不禁。譬如长时间被奉为圭臬的牛顿系列定理,只有在地球表面这种极有限且微概率的观测条件下,才能勉强成立。对此,作者代表无奈的科学界给出的观点是,大部分看起来顺理成章的东西,其实都是彻头彻尾的骗局。

单个科学分支里的争执,似乎都有类似非黑即白的极端性。还好,我们的世界在日常运作的过程中,还是相当的符合一般人类的接受程度,尽管支配我们人生的大多是片面的理论、局部的应用以及意外的巧合——然而有意思的是,这种复杂且不可预测的错综混乱,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增熵原则是符合的。

那就是物质世界天生就有一种喜欢搞事情的属性,简单和纯粹决不符合它的恶趣味,所以地球这犄角旮旯上才会发展出千奇百怪的地理风貌、飞鸟走兽,即便是同一物种,也各有姿态绝不重复。

于是,相当一批科学家就以此作为时间之箭,流矢既出概不回头。显然,这和爱因斯坦老爷爷提出的相对论是不搭调的。既然是概不回头,便已然给时间的单向性下了定论,于是时间旅行也只能存在于幻想世界而无法付诸于实施。

可是当时间被认为是一个单纯的衡量维度,就如同XYZ长宽高一样可以前后移动,直到挑选到一个很喜欢的位置。既然如此,时间就不可能是一支飞向不知名所在的箭矢,它应该是一根钢丝绳,或者是一个奇异的隧道,当然也可能是层层重叠的储存体系——类似《星际穿越》里的那种诡谲次元,库珀如同失去了时间维度的流浪者一样,借助超出认知范围的介质和女儿沟通的画面,和跑到房间外面去,在隔音玻璃上敲出一串串的摩斯码,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那么,时间果然是代表位置的维度或坐标之一?还是诚如更多的科学家企图论证的那样,它不过是一个单向箭头,无论它的终点(如果有的话)和起点是怎样的相似,仍然无法证明它是一个循环箭头,或者它有可逆性,或者它从起点出发飞驰的终点不过就是自己出发的起点。或许有一种可逆反应能够提供看得见的佐证,来指出可逆顺序下的前后对称,足以说明大自然对“逆流而上”这种偶发事件的垂青,使它即便是在无限接近于零概率的情况下依旧有百分百的可能性会发生。于是哲学家告诉我们,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而量子世界则告诉我们,即便你看到了名字一样的分子团,但是在极致微观的罅缝里,它们完全没有相似性。


我已经不止在一本物理科普读物里看到科学家的纠结。一开始的基础科学,是那样急不可耐的想要脱离哲学与人文的世界,追求基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论述,来拆解我们眼见的这个世界。或许,达尔文算是个中的先驱,因为他就是从各个大陆上的动植物类比里推演出了令人咋舌的生物进化史。他认为,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算是自然演变的选择,显然,每一个分叉点上,懵懵懂懂的自然机制都做了看似最好的选择——那么最好的选择被一再的重复最终促成了人类世界的光怪陆离,这是大概率的吗?

无奈的科学家们却发现,这种鬼畜的进化史其实是概率最小的可能性一再叠加的结果。对的,就好像有一个上帝之手,基于他的恶趣味随性的撒落各式各样的弹珠,唯有那个乖乖落地之后既不弹起也不滚动的才会被拣到筐子里一样。人存定理,或曰人择定理就是这样被酝酿起来的。简单的来说,世界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样子,宇宙之所以是这个样子,那是因为人在看它们的时候,就看到了它们是这个样子。于是观测者成为了物理推演的核心因素,没错,虽然看起来玄之又玄然而偏偏就是如同铁板钉钉——你的眼睛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看到了一个让人细思极恐的观点,说是我们眼中的一切都是因为光线的反射才被视觉神经接受,而吸收什么光反射什么光都是由物质自己决定,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的这个东西,实际上是怎样的,真的有人知道吗?

当然,严苛的数学工具并不会把驱动见识进步的核心地位让给想象力——虽然转动钥匙发动机器的基本上就是想象力,但大胆想象之后必然要倚靠小心求证才能以德服人。

于是越来越多可以被用数学工具认同的推理,都站在人存定理的反面,也站在时间可逆的对立位置。看起来,科学家们想用哲学工具来解释时间之箭的策略,被尴尬的打败,体无完肤。


没错,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物理学的世界里似乎更符合武夫的价值观,非胜即败,非友即敌,非死即伤——不对,应该是大是大非。科学家们就如同TVB里抢占泊车位的古惑仔一样,也会发生激烈的争吵以证明自己才是嫡传。在这个过程中,甚至有人孩子气的夸大了自己的研究结果,也有人发现了论敌的小小瑕疵而以偏概全的攻击。

不过百余年的现代物理学发展史,这种状况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尤其是围绕时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这件事上。从被彻底无视,到时间旅行的可能性,从量子世界的双生子佯谬,到无法逃脱混沌和极大熵宿命,看起来还真是谁都没有说服谁,谁都没有打败谁。甚至在这本书的结尾处,作者也没有给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告诉懵懵懂如我这般的读者,为什么世界喜欢越来越复杂,为什么理论喜欢和自己打架,为什么奇异因子有撬动宇宙的能力,为什么时间如他的论著书名一样是一支开弓不回头的箭。

即便如此,翻完最后一页,居然还是大感畅快。因为以时间属性的争议为线索,纵览了现代物理学纠结史的感受,竟然颇为有趣。或许,这就是第一推动系列的精彩所在——看不懂也是收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