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即知识管理?
就算古代有文化的读书人大部分也不需要系统化思维,因为四书五经就是大部分读书人的全部。
而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每个人几乎零成本随时随地的发布自己的观点和信息。在这样的时代中,知识不再系统化,而是越来越碎片化。
如果我们不把学到的知识系统化,那么就可能在碎片化的信息中迷失。
一、什么是系统
维基百科中给出这样的介绍:
系统(英语:system;德语:system;法语:système;西班牙语:sistema)泛指由一群有关联的个体组成,根据某种规则运作,能完成个别元件不能单独完成的工作的群体。
简单的来说,一个系统至少包含三个模块:元素,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功能。
如果把桃树看做是一个系统,那么其中包含的元素有:泥土、水、花粉、蜜蜂等;泥土和水可以给桃树提供养分,花粉和蜜蜂可以让桃树结出果实,这是元素之间的关系;最后一颗正常的桃树结出香甜可口的桃子,这是系统的功能。
更进一步,系统会从这些关系中寻找反馈,比如:今年的桃子个头比较小,是水分出了问题,还是蜜蜂传播花粉出了问题等等,逐一排查,让系统可以稳定健康的运行下去。
二、如何把学到的知识系统化
1.提高信息的质量
别人说什么,对于我们而言可以理解为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别人传递出来的信息分为三种情况:
他听过的:对某个事情或者信息有些印象
他知道的:对涉及到的环节比较熟悉,能回答出相关的问题
他用到的: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用到的,抽象出方法和故事
那么我们需要判断信息是否可靠,可以反问对方相关的细节,如果这个信息只是对方听过的,那么他对所涉及到细节是基本不了解的。
毕竟,每一个谎言都需要另一个谎言来掩盖。在我们连续几次反问下,对方所说的是不是靠谱,我们的心中就有了答案。
除了需要确保信息是否可靠以外,我们还需要判断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是否有损耗,别人表达的和我们理解的是同一个意思吗?
之前听朋友讲,日本人布置工作至少说5遍。
第一遍,麻烦你做个什么事。
第二遍,麻烦你重复一下我让你做什么事。
第三遍,你知道我让你做这个事的目的是什么.
第四遍,这个事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你怎么应对?
第五遍,你自己做这个事,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其中第一遍和第二遍就是在确认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是否有损耗。
对于大多数信息,我们只需要「听过」,而不需要「知道」,甚至「用到」。
判断信息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问自己三个问题。
①它能不能提升你的技能?
②能不能和你现在的知识体系发生交集?
③能不能满足你对这个世界的好奇?
如果我们要获取的信息无法满足上述三条中的任意一条,那么它停留到「听过」的阶段就够了。
如果满足了三条中的任意一条,我们可以考虑把这个信息纳入我们的个人知识管理中,对它进行加工整理和研究,进一步强化与原有知识的联系。
进入了「知道」的阶段,我们需要判断一下这条信息的思维密度。
万维钢在《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这本书中提到一个概念:思维密集度。
思维密集度=准备这个读物需要的总时间/阅读这个读物需要的时间。
比如一个人以正常的思维速度边想边说一个小时,那么听他说这一小时话所能得到的信息的思维密集度就是一;然而写文章就完全不同,它可能需要经过修改和润色,一个小时写出来的文章,可能别人五分钟就看完了,那么这篇文章的思维密集度就是十二。
写一本好书可能需要作者从搜集材料开始花费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如果读者两个晚上看完,那么这本书的思维密集度可能达到几百。
为什么上网让我们更浅薄?因为网上大部分信息都是思维密集度非常低的,浅薄,通常形容一个人肤浅,对知识和信息不求甚解,流于表面。
2.挖掘信息之间的关系
我们以该问题中提到的标签:个人知识管理,为例子来进行一次如何从「听到」进入「得到」的阶段探索。
在古代大部分人是不需要系统化的思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探索往往离不开两个工具:
维基百科/互动百科:在 2006 年的时候《自然》杂志曾经刊登过一个数据:维基百科信息量要比《大英百科全书》大得多,但却只找到了162处错误,而在《大英百科全书》上有123处错误。
Google /其它搜索引擎:2016 年全世界的互联网企业创造的产值是4500亿美元,其中 Google 占了 1/3 的产值。
维基百科中对个人知识管理有如下解释:
个人知识管理(英语: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PKM)是指个人对知识的搜集、分类、存储、索引等一系列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实现对个人行动更好的指引。个人知识管理反映了知识工作者对于个人学习和成长的诉求,属于信息学、知识管理的范畴。
搜索引擎出现之后,知识的本体记忆变得不那么重要,而快速搜集资料并内化学习的能力越来越成为学习者的重要技能,这种技能就属于个人知识管理(PKM)。
与之容易混淆的概念有个人信息管理(英语: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简称PIM),后者还包括日程、邮件、通讯录、闹钟、通知等信息。
分类:认知科学、管理学分支、知识管理
从解释中我们知道,个人知识管理,包括搜集、分类、存储、索引等一系列过程。而别人说什么,我们仅仅完成的是搜集过程,后续分类是我们认识、理解世界最常用的方式之一。比如上述信息中提到:个人知识管理属于:认知科学、管理学分支、知识管理。
我们以管理学分支为例子,来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我们对图书管理学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发现这是一门大学专业:
图书馆学是一门研究图书馆收集、加工、整理、保藏、控制、传递和利用文献信息的理论、方法以及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回到我们的主题上,我们这次探索的关键字是分类,如下图所示,至此我们至少知道了九种图书的分类方法,至于用哪一种,还需要后续进行探索。
维基百科中关于个人知识管理还有一段解释:搜索引擎出现之后,知识的本体记忆变得不那么重要,而快速搜集资料并内化学习的能力越来越成为学习者的重要技能,这种技能就属于个人知识管理(PKM)。
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在维基百科中找到,搜索引擎才是最大的免费知识库,比如我们在搜索引擎中搜索:个人知识管理 搜索
参与、思考并输出,才是知识系统化的最佳途径。这样,「他的」才可以内化成「你的」。
码字不易,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左下角点个赞,点赞也是反馈的一种哟~
更多资讯可以关注互云脉片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