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母
二舅母今年70岁了,身体非常的健康,和二舅两个人种有十多亩地,不管是去赶集还是走亲戚,二舅母就发动起三轮车,二舅就坐在三轮车的车箱里的椅子上,夫妻二人是妇唱夫随,二人恩爱了一辈子。
二舅母与二舅结婚近50年了,育有两个儿子,依二舅母的话说“我娶了两个媳妇都没有花钱,这在彩礼繁重的农村我已经算是光棍(非常了不起的意思)的了,我的两个儿子都是靠自己都在城里扎下了根,大儿子在城里开一家饭店,买了车买了一套复式楼,二儿子在城里的一家公司里当经理,一年收入十多万,我的两个儿子都给我争气哇!”说着就伴着哈哈哈爽朗的大笑声。
二舅母年轻的时候是方圆十多里有名的大美人,双眼皮大眼睛,嘴巴唇线清晰,嘴唇不薄不厚,总之一句话有点似书中描写的薛宝钗,人不生气面自威的那一种,人是非常聪明能干的,二舅母家的成份放在当年是不好的,是地主家庭的女儿,当年二舅母不嫌弃外婆孤儿寡母的贫穷,就看上了当兵的二舅,因为二舅长得很帅,在三个舅当中应该是最帅的那一个。
婚后没多久外婆就提出了要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分出去单过,家里的土地按人头平均分,但家里只有一头快要出栏的大肥猪就不好平均分了,外婆提议把大肥猪整个分给大舅家,因为那时候大舅结婚后已经生了几个孩子了,外婆心疼几个自己一手带大的孙子孙女。
二舅母不同意,并且说“我不同意你那种分法,即然土地都是按人头平均分的,那这头猪要不就由婆婆和岁数尚幼的小叔子留着我没有意见,如果非说要给大哥一家的话,那就平均分,我连杀猪的钱都会给你们省了,我自己找把刀把那头猪给劈成三等份,我们每家一份,我这分法走到哪我都能说出个理来,我就见不得偏心,大家都穷,又不是哪家富让一下穷的那一家。”外婆听了二舅母的话坐在地上大哭,骂二舅母心狠,二舅母也不再理会外婆,就去村里找了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到家里跟外婆说道说道,结果那两位老人也觉得二舅母说的分法有理,外婆便不再哭闹了。
二舅和大舅家住在一前一后两道院里,二舅母不仅漂亮,人聪明又能干,人家也不装什么新媳妇的样子,和二舅结了婚后就没日没夜的干活,二舅母常说“人没有累死的,只有病死的,今天把力气用完了,睡一夜明天就又有力气了,力气是无法积攒下来的,所以该用的时候就一定要用。”二舅母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干的。
分家后的二舅母和二舅的日子是越过越好,那年头别人还存在温饱问题的时候二舅母两口子都已经吃上了白面馒头,这让住在前院的大舅家的几个孩子眼红又眼馋,经常趁二舅母两口子不在家的时候硬是从厨房的门缝里挤进去偷吃馒头,我想二舅母应该是知道这件事的,但也许是不知道的吧,因为农村人每次蒸馒头一锅都是几十个,具体几十个我真的不知道有人数过没有。
反正二舅母从来没有为丢了馒头而去骂过人的 ,而大舅母刚好与二舅母相反,大舅母一辈子是从不下地干农活的,天天坐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大舅若是去做生意或者是赶集的时候就用自行车把大舅母给带着,两口子一出门也就不管家里的几个孩子,几个孩子就饿得不是偷二舅家的馒头,就是赖在外婆家里混饭吃,外婆可怜那几个孙子孙女,总是做饭给他们几个吃。
二舅退伍后曾在集镇上找了一份工作,家里经常就二舅母一个人家里地里的干着,但二舅母从不觉得累,后来二舅母生了两个儿子,在两个孩子上小学后二舅母还当选了村里的村长,二舅母能说会道,做事公平,村里的人也非常信服二舅母。
二舅母能干,人讲理,心还善良,在外婆年老的时候,小舅一家悄悄外走了,最后听说去了新疆,大舅得了不治之症先外婆一步走了,本来外婆有三个儿子防老的,老了老了大儿子死了,小儿子去了万里之外,外婆成了二舅一个人的妈了。
二舅母还是啥话也不说,就独自一家养起了外婆,外婆91岁去世的,临走的前十多年全部是由二舅母照顾的。
不仅外婆老年时是由二舅母照顾的,就连二舅母的母亲,我也叫她外婆的,年老的时候唯一的儿子不赡养母亲,还是也由二舅母和二舅两口子给养老送终的。
现在母亲经常和二舅母通电话,在电话中二舅母说“我那坏良心的弟弟和弟媳两口子,没养我妈的老,现在两口子也没得啥好,两口子都天天生病,啥活也干不成,天天坐在家里吃药。”
“你们不在老家,离我太远了,要是离我近的话我自己种了各种菜,养了鸡和鸭,那啥都吃不完,要是你们离我近,这些蛋和菜的我全给你们包了”二舅母在电话中跟我讲。
我给二舅母两个一箱在老家买不到的水果和两床夏天的薄毛毯寄了过去,二舅母收到后打电话给我妈说“别给我寄了,啥都不缺,现在农村日子好过得很,他们二舅现在每个月政府还给发几百元的退伍费,我们不缺吃不缺穿,日子过得真是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