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美文•艺术作品荟萃三毛荷西简书优秀作者文诗荟萃

话剧《窦娥》随感

2018-07-13  本文已影响7人  ba8dbc13e7c1

该剧是由90后导演丁一滕从关汉卿的元杂剧-《窦娥冤》改编而来的,在整个框架里,保留了该剧原来基本人物的角色设定,但颠覆了父女关系、婆媳关系以及张驴儿父子的形象。

剧里冤字缺,重点不在冤,而在于活着的目的。

剧目的上半场,蔡婆为了一己私利,和张家老子协商怎么杀掉家中媳妇-窦娥,而其张家儿子不同意,为了迎娶窦娥,想办法毒死蔡婆,在一场争执后,张家老子错喝了那碗药,因此而丧命。那碗药原本是窦娥熬给蔡婆,作为身体营养补给所用,被张家儿子偷偷放进了毒药,当下蔡婆并不知其实情,将曾经儿子的死以及张家老子的死一并算在窦娥头上,打算击鼓鸣冤一举告上公堂,窦娥处处喊冤,为了和父亲团圆——那个十三年前为了进京赶考的父亲,所以依然还不愿屈服于此案。

到了下半场,判官来了,出现在眼前的是窦天章,正是窦娥的父亲,蔡婆乘此机会也开始和判官叙旧,谈起十三年前的事情,可他好像得了失忆症,一口否认十三年前发生的一切。

一句否认,让亲情在利欲面前也变得廉价了,至此,窦娥心灰意冷,毅然的选择了成全,但内心仍然恨。这十多年来,她之所以选择坚强的活着,度过这漫长十三个年头的意义在于:等待父亲的回来,和他团聚。可如今,为成全父亲而认罪,因本就清白而许下誓愿,因上天不公而选择弑神。她向上天申诉的三个诅咒:第一,鲜血飞上白练、第二,山阳县三年旱灾、第三,六月飞雪。

剧目的改编,虽说是先锋小剧场的提升,但在创新路上仍未缺失核心内容,突出的主题思想也全然不同。可能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这部剧存在的意义。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守候的信仰,是独一无二的;是不会因潮流所驱动而忘记的。经典故事的人物设定原型也是人尽皆知,如果原封不动照搬演绎,也就没什么实质的意义了。

视觉上,所看到的并没有呈现给观众眼前太大场景的画面,更令人担心的是,在整场戏里,有一半的时间,演员窦娥是用威亚悬吊在舞台半空中,还真让人为演员捏了一把汗!不过此举也的确是创新,还是挺佩服工作人员的“脑洞”和敬业精神的。

听觉上,保留了最原始的音效,比如以二胡和小提琴等演奏的方式来代替背景音乐,一旁弹奏出的音效有着惊人的契合度,带动现场的每一个情绪,与台上的演员在动作上的配合已堪称完美。这种协调性是很难得的,内心是很喜欢,在团队默契度上很加分;内容上印象很深的是,当窦娥和窦天章相认时,窦天章死活不承认,随之窦娥搞笑的说:请看视频,然后当场放了一个小片段,视频里就是记者和他十三年前离别后时的采访。再三问他,考完后会不会回来?他说拿人品担保,甚至被同样的问题迁怒了,实在逗乐了所有人。

想一想,谁又能百分之百的了解自己,会不会被物质洗刷掉曾经脱口而出的诺言。每个人都只是平凡人,免不了有认不清自己的时候。认不清所谓的好与坏,被眼前的一切蒙蔽了双眼,仍躲不开世俗里的牵绊与纠缠,从而失去人生的根本意义,随波逐流。熬到老,甚至可能到死前才恍然大悟,也有可能等老了思考自己度过的一切,那时候有些已晚。

我们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人生太短,而明白得太晚。

稿件来源:公众号“十点小屋”

编辑微信:x9173y

投稿邮箱:1060764068@qq.com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