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读情深乡土故事

有座城叫呼和浩特

2017-07-24  本文已影响80人  相处以墨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

虽然我不至于“鬓毛衰”,但也确实算是“少小离家老大回”。2002年上大学离开呼和浩特,从那便留在了南京。有了孩子之后,每年都会带小小福回呼市住上一段时间。这期间,也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家乡的变化。
呼和浩特是个塞外小城,不出名,也不出奇。以至于有人甚至搞不清它是新疆的还是内蒙的。以为它是新疆的朋友们,你们一定是把它和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搞混了。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所谓首府,其实就是省会,只不过在少数民族自治区换了个叫法。通常我和别人说我是内蒙呼和浩特的,大家一般都会问“你们那儿有草原吗?”“你们是不都骑马出门?”“你们住的那种帐篷是不是叫蒙古包?”“你们是不只吃羊肉?”“你们在家都穿那种长袍子吧?”嗯,不好意思,以上问题都——不是的。
呼和浩特也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城市,也有纵横交错的公路街道立交桥,也有林立时尚的高楼大厦CBD,也有上下班高峰的堵车难题,也有优衣库ZARA星巴克。基本上就是,别的城市有的,我们呼市也都有。

图片来自网络

呼和浩特是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城市,所以会有很多少数民族特色。在街上,你可以看到穿着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小伙子小姑娘,也可以看到戴着“回回帽”的回族小伙子和裹着头纱的回族姑娘。你能吃到地道的蒙古族烤全羊和手把肉,也能吃到正宗的回族特色小吃。我们这儿的“烧麦”里面包的是羊肉大葱,18块钱一两,一两八个,每个不比小笼包大多少。我们这儿的粽子里面没肉没蛋黄,红枣糯米蘸糖吃。我们这儿有种烧饼叫“焙(bei四声)子”,从两毛钱一个涨到现在两块钱一个,吃一个饱半天。

图片来自网络

呼和浩特的许多街道和建筑也很有民族特色。回民区的伊斯兰风情街;玉泉区的大召小召;还有最著名的昭君墓,就是历史课里学过的为和亲嫁给呼韩邪单于的那个王昭君——的墓。印象中的昭君墓,就是一个大土包和一尊昭君和呼韩邪骑马的雕像,那是我们童年旅游的必选胜地,也是拍照必选的背景。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都是我从小所认识的呼和浩特。离开的这些年,呼和浩特在不断的飞速发展。前几年回来,只是看见旧城改造。而现在,新的生态旅游区,农家乐,新开拓的城市环线,已开通的高铁,在建的地铁,这个塞外小城就像那种上学时在班上默默无闻,长大后却惊艳动人的的孩子一样,让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图片来自网络

当人们感叹北上广深的就业机会和生活压力不成正比的时候,我的同学们却在呼和浩特用在上海买一个洗手间的钱买到百平大房;当全国多地陷入烤箱模式的时候,呼和浩特却不吹空调仅靠风扇就能安然度夏。呼和浩特人均收入没有一线城市那么高,但是房价物价也相应较低。这里比不上一线城市的发达,但是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充满幸福感。

这就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呼和浩特。一座塞外小城,一座越来越可爱,越来越先进的小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