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宗教,而是一套幸福的方法论
晗韩要声明,绝对没有说宗教不好的意思,也没有推广某个宗教的动机。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科学,可能一谈到信仰,人们就会将信仰看作是科学的对立面,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看到的各种和宗教冲突有关的新闻,甚至是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M国牧师肯尼思·科普兰现场“做法”大喊:“我要代表耶稣,审判你们(新冠病毒)!立即滚出这个国家!”,然后宣布疫情结束,好奇的友友可以去网上搜到这个视频。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基督徒自诩是有信仰的人,批评别人无信仰,晗韩就遇到过好多次。16年晗韩遇到一位阿姨,阿姨看到晗韩之后,居然说因为“有缘”才问晗韩是否信仰基督教,晗韩对基督教还是很了解的,于是敷衍了几句,可是接下来这位阿姨说的话让晗韩大跌眼镜。阿姨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在《圣经》中是魔鬼撒旦的后代,所以中国人必须有信仰才能赎罪。这一点类似于历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为了传教忽悠穷苦百姓的加入而对《圣经》进行篡改,后来洪秀全也发现中华文化中的龙和西方文化中的龙不是一回事儿,中华文化中的龙是美好的象征,而西方文化中的龙是恶魔的象征。
有理性的宗教信仰的人,面对错误的态度会更端正一些。晗韩的一位基督徒同事,能做到“每日三省吾身”。还有一位“暴脾气“亲戚”有一天接到了一M国华人牧师的电话,是其他基督徒亲戚给介绍的,并且能哭着承认自己有罪。但并不是说宗教信仰一定能避免人们犯错误,因为宗教信仰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性的问题,比如贪婪。中世纪的教皇为了能过上奢靡的生活,大量发行“赎罪券”,忽悠老百姓只要购买赎罪券进行赎罪,购买的越多,死后进入天堂的几率就越大,所以马丁路德发起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教徒在犯错误后忏悔,这种态度虽然正确,但最重要的是思考我们在犯错误后如何成长。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甚至一个错误可能会犯很多次,就是因为这样,人才会有缺点存在,而这也是人类最正常的状态。如果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没有第一次那么严重,这也是一种进步,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与缺点,也是一个人接受自己的标志之一。
晗韩的一位关系好的学妹有次出门路过一楼邻居家,邻居家聚集了很多基督徒哭着说“主啊,饶恕我的罪吧”,学妹当时被吓到了,甚至说像精神病院一样。晗韩对于错误的态度可能听起来有些“臭不要脸”,犯了就犯了,犯了就改,改不了也没关系,只要不影响成长、不伤害他人,就无所谓,豁达一些,谁让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呢?所以没必要给自己弄的这么难受。而有些教徒仅仅是将忏悔当作一种形式,所以晗韩也请教过周围的基督徒亲戚,很多虚伪的基督徒犯错误犯了改、改了犯,有什么意义呢?掩耳盗铃而已。
综上所述,虽然人们批评宗教中不好的一面,但真正需要被批评的,是小部分愚昧的教徒所做出的行为。
如果我们想了解西方文明进程,对于宗教的了解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哲学家们的思想和宗教也是彼此交织的,比如著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托马斯·阿奎纳,用理性的方式来思考信仰,将自己的信仰写在《神学大全》里,这部伟大的作品直至去世也没有完成。奥古斯丁这位年少时期的流氓在成为著名的神学家后,在《忏悔录》中思考了“恶”的问题,例如恶的来源、为什么世界上会有那么多恶。莱布尼茨去荷兰海牙拜访斯宾诺莎,两位哲学大咖讨论的核心话题就是上帝。帕斯卡,上学期间我们在物理课学到压强原理所熟知的科学家,其实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在《思想录》中也思考过上帝是否存在。
哲学家的思想我们很难理解,但是对于好人没好报,是很容易理解的一件事情。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就曾在小说《老实人》表达了“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哲学家莱布尼茨认为上帝在创造世界之前已经考虑到了无数个可能世界,就像复仇者联盟中的奇异博士在主角们和灭霸决斗之前,预测了无数个决斗的过程,只有一个过程的结果是战胜灭霸。所以上帝所创造的世界,也一定是无数个可能世界中的最好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存在很多恶,但是这个世界中善的占比,一定是所有世界中最大的。
但是伏尔泰很反对这种理论,并且向一位支持莱布尼茨的青年通信,大意就是既然这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被抹脖子呢?我等着你的反驳。1755年,欧洲首次有科学记录和进行研究的里斯本地震恰好发生在万圣节,死伤惨重,伏尔泰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愤怒,所以伏尔泰认为人类所处的世界绝不是所有可能世界中的最好世界,因为一定存在一个更好的世界,而人类想将自己所处的世界变得更好,绝不是单纯的依靠宗教信仰就可以做到的。晗韩也是长大后才真正意识到:“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甚至偶尔看到别人受苦的新闻,想将自己戴的十字架项链扔垃圾桶里!
每个人都拥有信仰,中国人也一样,并不是像一些“神棍”说的中国人没有信仰。他们这么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一谈到信仰,误将信仰和宗教当作一回事儿,宗教信仰只是信仰的一部分而已。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新教和天主教作为中国的五大宗教,绝对说明中国人有宗教信仰,可能由于中国人信仰宗教的比例较少,所以“神棍”能说出这种话。
晗韩曾经坐火车遇到一位女孩儿在看《圣经》,和她聊天聊得很开心,晗韩请教她为什么很多人信仰宗教,她告诉晗韩:“宗教有时就像一把椅子,累的时候也可以坐下来休息”,晗韩的一位朋友信仰佛教,会吹笛子,经常上台演出,朋友告诉晗韩每次演出之前都会拜佛,如果不拜佛演出的过程中可能就会“卡壳”。
其实这位女孩儿和朋友所说的话,更多的是心理作用,或者说使我们拥有一个好的心态,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信仰就会为我们指引方向、提供动力、端正我们的心态。晗韩在抖音看过一个和佛教有关的视频,教授人们如何有好运,其中一条就是将屋子清扫干净,这其实就是一个改善心态的过程,我们拥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拥有一个好心情,做事情的心态或与人相处的方式自然就变好了,成功的概率自然就增加了。或者说我们做不成一件事,我们可以认为是上天故意安排我们做不成这件事,并不是命运和我们作对,只是我们降低了期待,与自己和解,幸福感自然就上升了。
当我们在道德与利益之间做出选择时,信仰能帮助我们选择更符合本心的选项。晗韩骑共享单车总能遇到上一个人未上锁的情况,晗韩每次都会上锁后重新开锁计费,如果不重新计费,虽然可以用“投机取巧”的方式节省不到2元钱,但是也相当于“坑”了上一个人2元钱。当我们选择更符合本心的选项后,就不会在违背道德后获得蝇头小利而沾沾自喜。
苹果公司CEO乔布斯作为一名佛教徒,将电子产品小型化、简单化,真正做到了改变世界,就是信仰的一种体现。新一任CEO蒂姆库克会见了来苹果公司总部参观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希望释永信可以指点迷津,释永信讲到:“你们做出好的产品,改变世界,这就是一种善行”。试想一下,如果乔布斯和蒂姆库克的修行再高,做的产品很烂,那这种信仰还有什么意义呢?甚至有些人不努力只注重信仰的重要性,和不种地希望长出庄稼有什么区别呢?
信仰可以使我们敢于表明自己的立场,向不公正大胆抗议甚至是维护正义,比如全网怒赞的“成都六勇士”。电影《血战钢锯岭》的主角坚持不带枪上战场,因为自己上战场的目的是救人而不是杀人,所以,当我们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对的,就敢于行动,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可能友友会好奇,晗韩,你很了解基督教,你是不是有很多基督徒朋友?并不是,晗韩并不信仰任何宗教,也不会为了多几个朋友而撒谎说自己是基督徒,为人真诚也是晗韩的信仰之一。
信仰的作用太多了,南方的祠堂就是一种信仰,充满了人们对先人的敬畏之情。做人的原则是我们的信仰。我们喜欢的书也是一种信仰,因为我们相信看完这本书之后,自己就会变好。做事方法也是一种信仰,我们相信按照这些方法,自己就会走向成功。如果友友像晗韩一样相信结婚生子对自己来说不会幸福,独居会很快乐,那就选择独居的方式。
而信仰的作用绝不仅仅这些。
信仰,就是一套使我们获得幸福的方法论,也是每个人必须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