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沐春风//我的妈妈
![](https://img.haomeiwen.com/i21228424/94e737ad2c642d24.jpg)
五一避开旅游小高峰选择回家,原本想着能回老家给妈妈过一个母亲节,但是因为其他的事情被耽误了只能回1天,临时又没有车下去自己又不敢开车,只能就此作罢。
中午给妈妈打了电话说明天要回家,给妈妈寄的快递也到了,妈妈取完快递后就给我打电话说收到快递的事情,然后就去准备好吃的了。
我和姐姐也买了一堆吃的准备带回去给妈妈,然而晚上因为没有找到车的事情(此刻才知道会开车的重要性,自己拿了四年的驾照却还是不敢开车上路),只能跟妈妈电话联系不回去了,只能下次回去。给他们买的东西只能过几天让姐姐他们带过去了。
没能回家的日子更多的就是在姐姐家带娃,小外甥女今年1.5岁,距离我两个月前还不会走路的她,现在已经会走路了,开始了牙牙学语,会叫“妈妈”、“爸爸”,当然还有一些叽里咕噜听不懂的话。会走路的她特别的能跑,你一眨眼的功夫她有可能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每日背着她的大黄蜂或者是拖着大白牛(大黄蜂和大白牛都是她的玩具)就开始走了,我在想刚学会走路的她,更多是在用脚步去丈量对世界的好奇心。
每日她极强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让我得时刻看着一点,因为她还没有任何的危险意识,要爬要翻要走,还不让人阻止,当然这也给她自己带来了痛苦,她摔了好几跤。哭一会爬起来继续玩耍,好像又忘记了刚才摔过的痛。
看着她开心的时候像个天使,哭起来的时候简直让人不知所措,都不知道怎么哄她,然而她一笑你又感觉整颗心都融化了,好像全世界都亮了一样。
在带小外甥女的这段时间,看着她的一颦一笑我都在想小时候的自己是怎么样的?自己也是从她这样小小的一只长成现在这样,妈妈得花了多少心思才能把我们养大?是不是也有很多时候我让妈妈抓狂不已,很多时候又让她觉得生活无限美好!
正如古话所说的那句“养儿才知父母恩”。这句话也是姐姐在有了小孩之后常跟我说,虽然自己没有小孩但是也算经常跟姐姐带小孩的人,我也能感受到当妈妈的辛苦。
记得以前我经常问妈妈的问题“妈,感觉你一辈子都在为我们几个孩子而活,我们都这么大了,你还在操心,感觉永远有操不完的心,你不累吗?”
妈妈总是笑着说“把你们几个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大,如今又看着你们成家立业,各自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之后,过得好我就很开心了,觉得自己的一生就值了”。
我又问“妈,你有没有想过为自己而活,做你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围绕着我们几个孩子转”。
妈妈说:“你在说什么话,生你们养你们就是我喜欢的事情,做父母不为儿女而活,要为什么而活”。
那一刻我就明白了,妈妈这一代人(60年代出生)的生活方式永远都是围着子女而转,这是她的生活方式,我不能以现在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妈妈怎么样?人生最重要的不就是开心吗?如果妈妈能够因为养育子女看着我们健康成长而开心,这也不是一件莫大的幸福吗?
在我的印象中,妈妈永远都是那么的乐观善良,妈妈是一个有信仰的人,总坚持着自己做的事情都会被看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到以德报怨。曾经我总觉得妈妈所谓的以德报怨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别人都欺负到头上了还不还口,还寄托在所谓的信仰上。
长大后,我才真正的明白妈妈的大智慧,如果别人对我们不好我们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那么我们跟他们又有什么区别,不就活在以怨报怨、以暴制暴的混乱中。而采取以德报怨的方式,看似是我们受了委屈吃了亏,但何尝又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让生活更加地美好。
从大学开始就在外地上学,慢慢学会了报喜不报忧,但是也在每周跟爸妈分享自己的生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生活状态。不过,偶尔也会有心情低落到谷底,负能量爆棚的时候,每当自己快抗不过去的时候,我会选择回家。
回家去吃一顿妈妈做的饭,跟爸妈聊聊天,只要看着他们的笑容,自己觉得又满血复活了,我经常跟自己说的家就是我的避风港和充电桩,让我有勇气去选择和面对外面生活的风浪,即使做不好我也知道我还有一个坚强的后盾,可以回家回到那个充满爱的地方。
这可能就是家的伟大之处,有爱在地方充满了欢歌笑语,让人感受现世安稳与温暖,人间值得。在这个家中爸爸撑起了一片天,而妈妈是这个家中最温暖的存在,让整个家都充满爱与期待。
本想借着母亲节好好的把妈妈的故事写一写,发现不知道自己都写到哪里了,好像是想起什么就写什么,但是我想表达的就是妈妈谢谢你的出现与爱,用爱温暖了我们整个家庭,也让我感受到用爱包裹的一生是多么的幸福,你是我们家的大棉袄,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