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生民》:充满传奇色彩的大周“国歌”
《大雅·生民》:充满传奇色彩的大周“国歌”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昂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纵观中国文化,说到底就是一群老头的文化。
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董仲舒、朱熹、二程,但凡在文学、思想领域留下点东西的,无不是个白发皓首的老头儿。换句话说,不是老头儿,压根没有说话的资格,不是老头儿,留下的那点东西便很难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中泛起涟漪。
鲁迅笔下有个“九斤老太”,常嘟囔的一句话是“一代不如一代”。老年人作为联通先人文明与现实文明的一个载体,或者说坐在两种文明之间门槛上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有更多的在两种文明之间穿越转化的法门。
在乡村,我们最常见到的是一群老者,聚在一起。在年轻人看来,他们所讲不过是“七年经,八年戏”,这些“七年经,八年戏”,尽信了百无一用,完全不信又“吃亏在眼前”。那些说道里,一定程度上蕴含着先人们传递给这些老者的智慧,但那些智慧又是既有的、固话的,没有变通,很难在现实世界中有用武之地。
这些“七年经,八年戏”沉淀下来,就是各个家族编修的家族式,于一个国家而言,就是它的发家史,于一个民族而言,就是它的民族史。《大雅·生民》也算是周朝的“七年经,八年戏”,不同的是写得太好了,以至于直接被周朝皇帝拿来用作祭祀乐歌,每逢初一十五,过年过节,逢着国家有大的事情,就拿来唱唱。相当于今天各个国家的国歌。
既然是国歌,就得有国歌的样子。
《大雅·生民》全诗共八个小节,每两个小节为一段,每段的第一小节为十句,第二小节为八句。同今天的乐曲差不多,旋律只有一个,歌词有四段。
四段歌词讲完周的先祖后稷的故事。故事也很简单,一是出生时的种种神奇天象;二是成人后在农业方面的巨大创造和贡献。
第一段,“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意思是说,当初后稷,也就是周先民的母亲是母系氏族时代的姜嫄,她总是很虔诚的供奉上帝,踩着上帝的拇指印受感应怀胎,受到神灵的护佑生下后稷。
类似的传说,我们在不同的故事中都看到过。包括尧舜禹时代,每一个伟大人物的出生,都源自于他们的母亲受到上帝的感应。实际上,这是母系氏族时代的一个特点。在采摘时期,女子有着天然的创造经济价值的优势,自然而然的在部落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部落中的人很难成为她公开的婚姻对象。因此,总会通过离奇的与上帝的奇缘来解释怀孕生子之事。
第二段“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第二段重点描述后稷出生后的神奇天象。把他扔在人迹罕至的窄巷,牛羊庇护他,用乳汁喂养他;把他丢在平原上的密林里,又被伐木人救护起;把他扔在寒冰上,大鸟用羽毛覆盖他的身体,为他取暖;等到大鸟飞走了,后稷呱呱地哭出声来。他的哭声又长又有力,所有在路上行走的人都能听得到。
如果第一段是讲后稷之所以受到天的佑护,是她的母亲姜嫄虔诚祈福的结果。
这一段,简直是用各种磨难来验证后稷就是上天的儿子,谁也别想杀死他。
考虑到下一段突出写后稷对农业生产的贡献。讲到种地,便不能有太多的传奇,毕竟种地是件本分活儿。所以,这一段后半小节做了个过度:
等到后稷会爬的时候,便显出了他的聪明、能干。没过多久,便果然能够依靠种大豆养活自己。这实际上有点像民间的抓周,在孩子一周岁时,在他身边摆上各种各样的东西,观察他对什么感兴趣,以判断他将来以后会在那个行当上有出息。很显然,在抓周中选择大豆种子的后稷,被后人神话了。种大豆,大豆丰收;种禾粟,禾苗茁壮;种麻桑,麻桑丰产;种瓜果,瓜果硕圆。
后稷不负众望,果然成了一个种庄稼的好手。
第三段“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所有人都是先成为裤头反穿的超人,然后才成为神的。后稷也是如此,大豆、禾粟、麻桑、瓜果样样在行后,慢慢成为农耕专家。他的一些做法开始被总结、传承下来:
深耕厚翻辨土质啦,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啦。人勤地不懒,杂草全除光啦,根正苗红结好果的选种原则啦,拔节抽穗防病虫啦,种种农业生产的宝贵经验都被他总结出来。
最要紧的是后稷的育种、选种技术,秬子秠子、红米白米,经他手育得种,总能让人们收获满满,谷仓充实。他还虔诚地把育种、选种的功劳归结给上天。
由此,一个农神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了。
第四段“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昂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这一段基本就是“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了。
后稷开创了祭享礼,用以向上天祈福,以佑护农业生产的顺利,佑护部落的农业生产取得大丰收。
慢慢地,他死后,这种由他创造的祭祀礼,基本上就用来纪念他了。
《大雅·生民》这首周朝的国歌,贯穿着一种神明佑德的理念。神明总是眷顾那些懂得感恩,心怀敬重的人和部族。大周的先民后稷便是神明佑护的人,只要我们沿着先民的心愿和足迹前行,便能得到先民和上天的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