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读书会哲思读书

关于生死的沉思

2017-04-09  本文已影响192人  爽爽Sunshine
关于生死的沉思
“其他动物只知道活在当下,不自觉的遵循着一种智慧,而我用了八十年时间才领悟到这种智慧。自然界里没有什么会真正死去,各种形式的生命体,都在自我更新。”恩吉.洛格斯登说,“我们得像大自然一样,面对变化甚至逆境的时候,气定神闲,能容大度。学会积极地看待,接受和应对眼前的一切,就像蜜蜂,橡树,白蜡和榆树,他们总有办法,挺过难关延续子嗣。我们需要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虚心向自然讨教学习。”

生命和死亡的问题,可以说是哲学所讨论的终极话题。虽然我是一个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但是面对生命的无常,以及无常带来的痛苦至今仍然无法淡定从容。四月正值清明,吉恩.洛格斯登的《农夫哲学》,使我对人生,以及对死亡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们的选择是否正确?

抢救和延长患者的生命,是医生的天职。用生命支持系统来对抗死亡,这是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把大量的精力和医疗资源投入在临终病人延缓死亡的治疗上。如果这些投入能带给病人多一点快乐时间,也是值得,但是病人被机器维持的生命质量是极差的。我们知道巴金身患恶性间皮细胞瘤,最后六年都在医院度过,巨大的痛苦让他多次提到安乐死,不止一次地说:“长寿是对我的折磨。”但是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希望他活着。最后的日子里,巴金说的只有一句:“我是为你们而活啊。”死亡是每个人迟早都要面对的问题。作为医生深知药物和手术对人体的伤害,当面临死亡又会如何选择?我想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活了多久,而在于是否有质量,有意义地活着。

如何理解死亡?

死亡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毕竟没有人真正经历过死亡。对死亡的恐惧或许不是因为死亡本身,而是由于对死亡缺乏认知。佛教认为,生命与死亡是一体的两面,人死并不是生命的极限,仅仅是这一期生命的终点站,但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终点,还有一个方向可去。此生的结束意味着下一次生命的开始。对于死亡的理解,吉恩的观点与佛家相似。他认为,万物都能在食物链上得到永生,死亡不过是生命形式转变的开始。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是这么说的:如果我们只是原子的聚合,那么死亡只是原子的消散,如果我们是一个统一有机体,那么死便是湮灭,或者是去往另一个世界。

我不知道死后有没有所谓的灵魂,有没有另外一个世界可以去。但是我想,既然没有科学证明另一个世界是否存在,我们为什么不去相信它的存在呢?没有科学依据作为前提,信或不信都像一碗毒鸡汤。如果必须选择一碗,当然要选好喝点的,你说呢?至少相信死亡是另一段生命旅程的开始,可以减少对死亡的焦虑和心灵的困扰,也可以减轻生者对亲友离世所带来的痛苦。

生命是那么短暂,那么脆弱,但愿有生之年利用时间,多做有意义的事,让自己的生命价值最大化。如果生命到了尽头,那就静静地面对死亡吧。各种飘忽不定的想法不再出现,肉体的劳作也就此停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