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你对速读的了解很可能都是错的!真正的速读,从来都不是快速的读

2020-10-06  本文已影响0人  胡晓闲

老夫掐指一算——

你读书肯定很慢,而且你很清楚的知道这一点!

于是,如果你略有上进心或者有追求,你大概就会求助于各种速读法,开始按照那些方法去训练自己读书速度。

只是,关于速读,你的了解很可能都是错的!

速读就是略读,不用理解太多,因为没时间去理解太多;

速读就是加快眼球移动速度和提升视距,相当于物理外挂,咋听着跟“散光”有点儿像;

速读适合所有的书籍,只要学会速读,就可以搞定市面上所有的书,到时就算赶不上樊登,应该也差不远了吧。

在学习研究速读法的那些日子里,这些问题我都遇到过而且坑了我很久,以至于我一度以为速读法是需要天赋异禀的。直到后来某一天我遇到了一本叫作《王者速读法》的书。

对,就是这个书!

是的,就叫这个名儿!

《王者速读法》,光是这个土到爆的书名,都会劝退很多人。

至少当时我在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心里是有无尽的洪荒之力想要倾泄而出的。

不过,既然相遇就是缘分,再加上那时的我实在无聊,刚好有两个小时可以浪费,那倒不如来看看这本书,日后吐槽的时候也不至于只会说一句“我曹,什么土味儿书名啊,这个岛国作者的文化层次居然这么低吗?”

然而,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后悔了——

倒不是因为浪费了两个小时,而是因为我原本想好的满腔吐槽无处发泄,憋得要死。

想了很久,我唯一的槽点就是:这个叫作齐藤英治的日本作者对待自己的作品也太随意了些,这么好一书居然起了这么一书名儿,这就好像明明生了个倾国倾城的姑娘你却非要给她取名叫诸葛钢铁一样……

记得知乎上曾经有一个帖子叫作“那些年你因为奇葩的书名而错过的好书”,这个《王者速读法》简直就是标准答案啊!

《王者速读法》,虽然名字很扯淡,但绝对称得上“败絮其外,金玉其中”八个字。

在书里,作者齐藤英治用一个故事来深入浅出地纠正了人们关于速读的错误认知。就我而言,主要是以下三个层面:

1、速读并不是适合所有书籍!

速读法只适合某些类型的某一部分书籍,可以是技能类书籍,工具类书籍、方法论类书籍以及一些解决特定问题的书籍,比如《微习惯》、《5秒法则》以及《非暴力沟通等》。

但如果是像《红楼梦》那样长篇文学巨著,速读肯定是不行的;又或者是像《国富论》那样晦涩难懂的理论,速读也是搞不定的。

2、速读并不一定要依靠物理外挂

《王者读书法》里并没提到眼球移动速度和视距等物理外挂,不知道是作者对此嗤之以鼻还是干脆觉得没必要去解释。不过,在我看来,物理外挂并非毫无用处,但却不是必须!

如果你有时间和精力,可以去训练一下眼球移动速度和视距,但最重要的是了解速读更正的核心方法论——跳读!

3、速读不是略读,而且理解更重要

速读不是略读,而是跳读,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略读是指在阅读的时候略过某些内容,这是一种很主观的方式,而且一旦你想着要略过某些内容时,你很可能会习惯于这种做法,以至于你对所有内容都略过,根本没有重点。

但是,跳读就不一样了。跳读是指在你正式阅读之前,就已经定好了哪些内容可以一眼带过,哪些内容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读。这是在一开始你自己就确定了的,当然就不会再错过那些重要的内容。

这时,可能有人会说了——“我要怎么确定哪些部分要跳过呢?如果我跳过的东西很重要呢?岂不是错过了?”

的确,在速读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会面对这样的问题,但其实在《王者速读法》里已经做了完美的解释,也就是最经典的帕累托法则,又叫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又名帕累托法则或者最省力法则。它的意思是,在任何要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优先搞定这20%的内容。

我们将二八定律运用到阅读,就会出现下面这种情况:

如果我们事无巨细的阅读整本书,我们就需要花费100%的时间来阅读100%的内容,那么效率就是100÷100=1。

但是,如果我们花费20%的时间来阅读最重要的20%的内容,以得到80%的关键信息,那么我们的效率就是80÷2=4,瞬间得到了4倍的效率。

另外,就算我们逐字逐句的精读整本书,我们也不可能理解透所有的内容,没人能够做到,因为信息量太大了,可能最后的结果是囫囵吞枣,能记住30%就不错了。

但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20%的重要内容上,我们理解上的负担就会小很多,当然也就更容易理解。这样算下来,只关注最重要的20%内容反而会让你吃透更多信息和知识——高达80%。

现在,你懂得了速读的本质是利用二八定律——只花费20%的时间来阅读20%的内容,得到80%的关键信息——那么,我们就来说说《王者速读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在《王者速读法》中,作者提出的是一个30分钟读一本书的方法,我们先来看一看具体的三步操作:

1、5分钟预览

说白了,就是先用5分钟来预览整本书,主要包括封面,序言,目录,后记。

这一步的作用是先对整本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粗略理解作者到底是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或者提出什么样的想法。

就拿《微习惯》这本书来举例,我们仅从封面上来作分析——

封面上,“微习惯”三个字告诉我们这本书是有关习惯的,只不过作为第一次听说这本书的人可能不懂这个“微”字指的是什么,我们可以猜测一下,可能是微妙、微小之类的意思。

接下来,我们在封面上还能看到副标题叫作“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那么我们就能知道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应该是一种很简单的培养习惯的方法——至少作者是这样宣称的。

再来,我们还能在封面最下面看到这样一行字:“1天1个俯卧撑,1天1页书,1天50字,每天只做一点点的无负担习惯养成法”。这时,我们大概就能看出来了,这本书应该是提倡每天只做一点点并以此为方式来养成习惯。

综合以上,我们仅仅通过封面上的信息就可以了解到这本书大概的核心——用一种每天只做一点点的很微小的简单方式来帮助人们培养习惯。

如果仍然不太确定我们预览到的核心观点是否正确,我们还可以再去看看序言、目录、后记等,用与分析封面一样的方法来进行推测,可以做到心中有谱。

预览的过程,总体来说只用5分钟就够了,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找到大致观点以及与其有关的关键词。

2、5分钟预估

推测出一本书的大致观点后,我们当然可以直接来读书,但《王者速读法》并不建议这一点,而是指出我们应该先做一个5分钟左右的预估过程,说白了就是随便翻翻这本书,每页用上2秒钟左右就行。

这时,很多人可能都会说“这样随便翻翻有什么意义,根本看不到任何东西啊!”

不可否认,这种说法是没问题的,随便翻翻真的不可能读懂一本书。但是,“知森林才能见树”,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对这本书有个直观的印象,同时隐隐约约的找到一种“这章好像挺重要,这章好像没意义”的感觉。

这里打个比方,如果幼儿园的小朋友有自家的孩子,你站在园外看一群孩子,但你的关注点永远都是自家孩子以及其周边的某些事物。

《王者速读法》也一样。当你“随便翻翻”的时候,你不止是在翻翻,同时还在找自己的孩子——也就是你在上一步找到了那个大致观点。这样一来,你就会敏感许多,瞬间分辨出哪些内容是与之有关的,哪些是可以跳过的。同时,这里还运用了右脑的图片记忆功能,将你看到的词汇当作图片来进行记忆,直观到达大脑,你才会对你关注的有更深的印象。

通过这一步,你就可以预估出来你要读的书里哪部分是最重要的20%,以便为下一步作好铺垫。

3、20分钟跳读

所谓跳读,说白了就是从某本书里,“唰”地抽出一页或者一章来,将大量精力放在它们上面,领会理解其中的信息。也就是说,我们要花费20%的时间去理解80%的内容。

在书中,作者给跳读作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可以帮你理解跳读的本质:

跳读,就像茫茫海面上飞翔的鸟儿,边滑翔边眺望海面。一旦发现鱼的踪影就俯冲下去。

我们要像鸟儿一样从高处着眼阅读书籍,看到关键词出现的地方,能意识到“这里比较重要”,就放慢速度详加阅读……如此往复,直到读完一本书。

当然,在一开始跳读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里也重要,那里也重要,好像哪哪儿都重要”。这种时候,我们一定要谨遵前面两部的“观点和关键词”策略,该放弃的一定要放弃,不要觉得可惜——因为,那些是不太重要的80%,就算你漏了一些内容,其实也无伤大雅。

继续回到“鸟儿捕鱼”的例子,在上空的鸟儿总是觉得整片海面都有鱼,但是如果它一直俯冲的话,会耗费太大力气却得不到太多的好处。真正正确的做法是有的放矢,舍弃那些该舍弃的,只去关注那些真正有结果的东西。

《王者速读法》虽然提出来的“5+5+20”这样的30分钟速读理论,但我们却不是非得遵循这个时间概念。在开始做速读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跳读的时间拉得稍长一些,比如50分钟,这样也可以做到1个小时读完1本书,而且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

当然,速读是需要训练的,尤其是“跳读”的概念,一定要多去尝试,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出哪些该舍弃、哪些该精读,久而久之,你将会越来越纯熟,读起书来也会越来越快。

试试王者速读法吧,每天抽出一个小时来,20天左右,你就可以轻易掌握这项技能。

最后:

祝你阅读愉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