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写西读心情随笔随笔散文

超哥与他的炊事班

2019-05-24  本文已影响261人  姜言姜语

       “有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这是相声贯口《报菜名》。说实话年轻的时候,我是最愿意听这段相声的。

       我们这些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人,应该说对吃还是比较向往的。那个年月能够吃饱就是比较奢侈了,什么是吃好的,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大致的想法,也就是天天像过年一样吃好的。所谓吃好的也就是炸带鱼、炸耦合、煮的方子肉(五花肉)而已,但绝大多数的家庭是没有带鱼可炸的,只好将就着炸点儿香椿芽或是菠菜代替鱼。即使家里有了这些个炸货,也不是能够随意放开肚皮大快朵颐的,是在招待客人后,撤下盘子剩下的,才能一饱口福。方子肉用刀切得薄如纸的肉片是在蔬菜炒熟了放在外面当菜冒的,客人也不会轻易把这菜冒给吃了的。据说有的人家,就是这几片子菜冒,可以招待客人或亲戚直到来完了为止,最后才可以吃掉的。就是这些个朴素的原因,成了我与厨师交友的动力了。  

        随着生活的不断向好,年龄的增大,好吃的或没吃过的东西也太多了,不是吃不过来了,而是吃不动了,“三高一硬”闹得想吃也不敢吃了。在养生“砖家”的忽悠下,这不一下子又回到了从前,重新拿起了放下多年的窝头、野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又一次得到验证。这不,最近一个时期,经常在单位食堂吃饭,对炊事班的同志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

       超哥是从部队专业到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他一直负责单位的后勤和食堂。单位食堂应该说是一个不好管理又惹人埋怨的窗口,可这些年来超哥不负众望,把全部心思都用在食堂管理和服务同事们加班用餐上,把个原来同事们都意见的场所,打理的井井有条,饭菜花样也不断翻新,就餐的同事们也越来越多,加班的同事也纷纷为超哥的工作点赞叫好。这些年来单位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和荣誉,单位的声誉和地位在社会上和群众中也不断的提升。应该说,尽管超哥不是在一线工作,在这些成绩和荣誉的背后,也同样凝聚着超哥和他的炊事班的心血。

      老高是炊事班的大厨,这位个子不高,戴着一副近视镜,脸上有些许雀斑的中年汉子,文质彬彬中又透露出了一种精明和好学能干的气质。他来单位之前曾在省城的一高级饭庄学艺,出徒后也在小城的几大饭馆任过红案的大灶,白案也是手到擒来,包子、花卷、肉饼更是他拿手的面食。要说招牌菜,据说在餐饮界是些名头的,但他在咱们的单位食堂,可是有点儿大材小用了,因为他要做好同事们的日常加班用餐。这样的饭菜不求最好,只求同事们吃的可口。这可考验的是老高的水平和耐心。人都说众口难调,况且要长期的为一波人做饭,吃的时间长了,难免会有感觉腻烦的意味。但这难不倒高大厨,他主动与超哥商量,每天是变着花样的改变菜式的味道,在色、香、味、低糖、低盐上,下了不少的功夫。他还根据同事们经常加班的特点,自己钻研制做了几道养生汤,这些汤物美价廉效果也不错,博得了同事们的好评。

       老高小的时候曾遭受过很多磨难,所以他更知道生活的不易。但老高又是一位生活多彩的人,他除了钻研厨艺外,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业余的时间喜欢高歌一曲,他演唱的《我的老父亲》,曾入选省城一家电视台的综艺节目。有人说,喜欢音乐的人,才是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的人。无疑我们的老高就是这样一位充满着希望和快乐的大厨。

       孙姐和姜姐是炊事班里的两位工作人员,平时帮着老高打下手,摘菜、杯盘碗勺、打扫卫生也都有她们负责。孙姐身体微胖,是炊事班里话语比较多的人,有她在炊事班里就笑声不断。孙姐还是一个自带喜庆的人,同事们在就餐的时候,也常常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姜姐却是一位不善言谈的妇女,在她的眼里似乎永远有干不完的活。一个沉默寡言,一个快言快语,真是相得益彰,给这枯燥的炊事班带来了别样的情趣。

       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人生。正是有了这些平凡的人,让我们感悟到了生活的本真和幸福的真谛。

        2019年5月24日  老姜不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