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为什么故事很重要?——幽默、胖子与库伯循环圈
今日到川师自习,有缘混到学生中,聆听了一场心理知识课。其精彩之处及其联想,与各位分享。
1
精彩之处,不在于理论有何等精彩。你也知道大学教科书很难出彩,估计这个也是汇编版本,泛泛而谈,非常学术。
而在于案例丰富生动,既有自己的例子,也有身边的例子,有经典例子,也有昨天的例子。
另外,演绎时还非常幽默,其中有对自己体重等自嘲、有对老公的吐槽等。让我恍惚郭老师或jack在现场的赶脚,也许幽默是微胖界的标配技能。一想到我也要越来越变得幽默了,赶紧决定明天病愈开始游泳。
2
为什么丰富生动的案例,那么打动人心呢?
我想,除了人人从小就爱听故事,故事有画面感、故事扩展体验等之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
故事能帮助人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因为简单地说,知识=例子+理论。
前者是演绎,后者是归纳。有了故事,很多时候,知识就几乎成了。
如果你要问这个概念何处来的、有何依据?我只能说,最初来自我对大卫库伯的kolb学习循环圈的理解。
这个圈,是体验式学习(就是拓展训练、历奇训练)的核心思想。最初我以为是库伯的原创,后来在他的《体验学习》里看到什么勒温、皮亚杰啊等,都有非常类似的研究,好像库伯只是归纳、整理、找靠山的样子,真是太阳底下无新事,天下文章一大抄,英雄所见略同。
举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这个模型。
假设你遇见了1个胖子,很幽默,又遇见了一个微胖人士,也很幽默(2次具体体验),于是你开始思考(反思观察),于是你大胆地猜测(抽象概括):微胖人士都很幽默。
接下来,你为了验证你的理论,走出去逮住几个微胖人士看他们幽默不(行动应用),结果有以下2种可能:
1、没错,还是幽默。因此,你下了论断:胖=幽默(再次抽象概括)。
2、也不一定,何老师现在也很胖,但是很严肃啊。因此,你下了论断:有些胖=幽默(同上)。
不管如何,你的认知实现了螺旋式的循环上升,你得到了“胖与幽默的关系”知识。你再想想你迄今最深刻的人生经验,是不是也是这个
你看举例有用吧?一下子就知道郭老师和jack很胖…不对,是库伯学习循环圈。
因此,知识不就是等于例子+理论嘛?
3
为什么有些人学习效果不好?
根据“知识=例子+理论”,不是他不会抽象概括,就是他缺少例子加以理解,不是他没有学习理论,就是没有模仿行动。
因此,我们学习知识要左手干货,右手段子,两只手一起抓,都要硬。再加上自己编干货、演段子,学霸可成也。
突然想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不知道这些西方老爷爷,是不是抄的孔老夫子的话。
感谢乌梅的运营,欢迎关注学习家公共号,我会不定时给出秘密福利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