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互联网项目 领导 知识体系服务工程师

读书:项目管理修炼之道(1)

2019-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wlp2evan
项目管理修炼之道

第一章 启动项目(是项目就会有风险)

多做一些组织和规划的工作,项目就多一分成功的希望。项目经理必须知道项目关键驱动因素是什么、项目要怎么样才算“完成”,而且还得把这些结论写到章程中,让整个项目团队都能了如指掌。

项目:一个独特的任务或系统化的流程,其目的是创建新的产品或服务,产品和服务交付完成标志着项目的结束。项目都有风险(不同团队具体风险不尽相同),并且受制于有限的资源。

项目经理负责管理风险和资源。每个项目都是独一无二的,项目经理要根据每个项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和规划。启动前,要着手收集信息,了解项目要实现哪些目标

产品:项目产生的一系列可交付物。

成功项目经理应该花些时间来发现当前项目的独特之处。这样你就有可能成功地启动、管理和结束项目。

项目经理:负责向团队清晰说明“完成”的含义,并带领团队完成项目的人。完成(暗含风险,风险总是伴随着我们),是指产品符合组织对这个产品的要求,也能满足客户使用这个产品的需要。在采取任何进一步行动之前,项目经理必须理解项目的关键驱动因素是什么。


需要首先了解项目背景,项目的背景是由所在组织的关键因素决定,当前项目驱动因素与上一个不同。项目的驱动因素是什么?是否存在约束?有没有可能在驱动因素和约束之间进行折衷?项目经理能否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自由运作空间?

首先,要写下客户的期望-客户角度,项目的驱动因素是什么。这个列表应该包括:客户想要什么(功能集合),他们期望何时收到交付物(发布时间),可交付物的质量如何(缺陷等级)。

接下来,写下项目的约束。环境是怎样?能否灵活安排团队的位置?必须遵守的流程?手下的人是哪些?他们能做什么?预算有多少?这些约束是可以改变的,约束决定了项目的规模(还有持续时间和质量)。

对比客户的期望列表和项目约束列表-选择项目成功的必要因素。按重要性排列出关注点,选择其中两三项作为项目约束,重要但有调整余地的条目称为浮动因素,一个项目至少要有三个浮动因素。最后看还未选择的条目,是不是还有哪个比已经选择的更加重要。浮动因素越多,项目越容易管理。

理想情况下,关键驱动因素应该只有一个,约束应该只有一个,而浮动因素可以有四个-过多的关键因素或约束,会让项目过于受限。若存在过多的关键因素和约束,项目经理除了启动项目之外别无选择,选定一个关键驱动因素,并尽可能频繁地向出资人提交项目产出,帮助他们决定想要的东西。

提示:要是约束太多了,就自己做决定吧。有必要的话,让管理层决定项目的关键驱动因素、约束和浮动因素,否则就自己做决定

决定项目的关键驱动因素(制定优先级列表):发布日期、发布成本、功能集合、减少缺陷、人员配备、工作环境等排序。可以草拟优先级,让出资人调整签名通过此列表

项目经理要帮助出资人搞清楚:哪些约束是真正的约束,哪些是出资人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

在对话中使用与上下文无关的问题,有助于识别项目的驱动因素、约束及活动余地-项目怎么样才算成功?为什么想得到这样的结果?这种解决方案对你价值何在?这个系统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个系统会造成什么样的问题?向出资人提问,要营造平等的气氛。

编写项目章程,共享现有决策 -【明确记录项目目标、需求和约束,可助项目经理思考如何进行项目规划,有助于发现潜在问题】-理解风险和成功标准。

项目章程模版:远景【发起缘由?项目价值,实用愿景对团队不可或缺】、需求【特定日期前发布某些功能】、目标【通过项目达成的目的,尽量多成员参与,启动会过章程】、成功标准【客户基于完成做什么给出定义,不涉及缺陷只注重能力-确保成功标准不会包含非项目人员才能完成的任务】、ROI估算【试做计算】

“质量,就是对于某人的价值”:质量对出资人和客户定义可能不同。添加某个功能,该功能吸引(或排斥)了多少个(以及什么样的)某人。若项目经理和团队知道“某人”对质量的定义,大家就可以朝着这个目标来努力;即使改变了主意,团队仍然可以成功。

摩尔的鸿沟

每个项目启动时都要有章程

对项目章程的反复修改要有心理准备。章程不一定完美,它的意义在于帮助整个项目团队进行规划活动

要知道“质量”的意义以及项目的驱动因素。这样项目经理和团队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二章 规划项目

要是团队成员不能跟你一起编程,项目启动会议上跟团队成员一起把它过一遍。下一步就是有目的的规划和日程安排工作。

规划(敏捷即发布计划)是指制订带有发布条件的项目计划,而日程安排则对工作项目的有序描述。

使项目足以启动的规划:规划不必完美无缺【能让项目启动起来,同时让大家看到成功希望就可以了】,时间有压力就用时间盒来辅助规划活动。

时间盒是指特定的时间长度,个人或团队用它来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个人或团队在这段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就是项目接下来工作的基础。如有必要,可调整范围。

时间盒限制启动规划活动

提示:要根据经验而不是预言来规划项目。经验式规划是指不妨先做少量规划,再根据实际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反馈来影响未来的规划,这样做具有很高的可行性。预言式规划则是试图预测未来,是很难奏效的。应该尽量在项目中使用经验式规划和日程安排。

“规划毫无用处,但是制定规划必不可少”-反复规划,滚动式规划,不要创建完美的规划

提示:以始为终【开始规划时要想清楚有多少内容需要写下来。发布条件可以使出资人和项目团队集中注意力。如果想减少制订规划的时间,至少要保证规划出发布条件和风险列表,必要时要反复修订规划】

开发项目规划模板(重用)

产品意图【简单描述产品,为什么要开发这个产品,能带来哪些收益-每个子团队有自己的意图,与章程大方向保持一致但又不完全相同】

历史记录【发现技术债务,复查发布频率-产品生命周期、发布后发现的缺陷数和类型-技术债务、客户报告的问题-文档还是代码,及会影响项目经理对质量的定义,对项目管理方式的任何内容】

提示:知道的越少……感到惊讶的几率也就越大。适用于技术债务、新的架构、开发或测试风险或制订规划等多个方面。反复规划,减少意外。

发布条件【详细列出项目产品的关键交付物-不那么做还能发布产品吗?将功能、性能和质量要求都涵盖在内】

目标【产品目标:已设置好优先级不承诺在当前版本完成 + 项目目标:诸如性能之类的指标,高于一般需求 + 团队目标:改进功能可靠性 + 组织目标:减少项目耗费时间,提升组织敏捷性 】

项目组织【明确说明职责分配,采用哪些关键实践,是否有决策人可以影响当前项目-团队结构】

要是有一个产品负责人专门负责做出与产品相关的所有决策,可以考虑是否给他一个任命。如果有多个人同时决定功能特性及彼此间的权衡,就把这些决策人和对应的领域都列出来。时间盒限制迭代说明迭代长度,版本火车同样如此。

日程总览【主要里程碑,迭代增量说明预期产出,生命周期不放这里】

复杂项目开始之前就已经感受到日程安排的风险,不妨考虑多几个方案,让出资人进行选择。

项目经理要确保自己可以理解项目的价值,发布条件要明确。

人员配备(人员曲线)【要在此说明何时需要多少、何种类型的人员】

建议日程【列出主要里程碑,滚动式规划,即时贴安排日程。小心过早细化日程】

风险列表【至少把排名前十风险记录在案,经常监控这些风险,不到十个则进行头脑风暴】

尽早开始识别和管理风险。随时更新风险列表

风险列表

制订发布条件

为产品是否可以发布提供一些客观的评判标准,出资人和客户可以为发布条件做出合理的决策,对产品的质量和风险做出判断。

制定发布条件时,要先判断当前项目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做这个?为什么客户愿意买?试运营条件?业务使用条件?监控中心?培训?利用发布条件,项目经理可以将整个产品的职责分工贯穿到产品的发布之中

步骤:确定当前发布最重要的因素【相关活动贯穿项目始终】-草拟发布条件-发布条件符合SMART原则-得到项目团队与高层管理人员认可

1. 当前项目最重要的因素,由组织需要和客户需要共同组成。制定发布条件应该考虑缺陷水平,但要确保发布条件中不仅仅包括缺陷相关内容。大局观-发布日期、功能特性和低缺陷率都很重要。取舍

2. 提供讨论草案,而非承诺

发布条件草稿 发布条件修改稿

3. 让发布条件符合SMART原则

检查合理和客观性,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评估这些条件。每个条件是确定可测量的可达到的,具有相关性和可跟踪性。

4. 再发布条件上达成多方共识

发布前,我们是不是必须满足这个条件?不在发布日期前满足这个条件会发生什么?若不满足,我们产品或公司会不会因此而承担风险?人们的安全感会不会因此被破坏?

与团队和职能经理一起讨论并产生发布条件形成归属感。达成一致后用这些条件来监控项目了。

使用发布条件

产品发布时只能有“满足”或“未满足”两种状态(还未满足某个条件),整个团队看仪表盘状态,距离发布日期还有多久。

早期预警信号,不要到最后时刻才发现有惊喜。项目经理了解到项目真实情况,就此与管理层沟通,看看哪些方面可以折衷,可以产生最现实的结果。

必要时变更发布条件【比如完成日期无法达到】:不满足会有什么后果?

首先跟团队确认为什么无法满足条件,向管理层解释。促使管理层向项目团队解释目前的状况-下个版本不会发生,当前版本说明复盘不能满足的原因和改进措施。

第三章  使用生命周期组织项目

生命周期是项目经理和团队组织产品开发的方式。定义需求、设计、开发、测试以及与这些工作同时进行的过程,都算是生命周期的一部分。

从整体上组织项目时,不要把现实状况理想化。要讲求时效-将内外部风险记在心间,选择的生命周期要有助于识别项目风险,帮助项目经理交付成功的产品。

项目经理必须找出对客户最重要的风险:能否及时发布、缺陷、特性、成本等。

四种不同类型的生命周期:顺序、迭代、增量、迭代/增量(敏捷)

不同生命周期风险管理风险

提示:编码并修复-永远糟糕透顶的生命周期,绝不选择其作为生命周期。开始时一定要做规划,哪怕一点点也成。一开始是不必获得所有需求的,时间盒迭代+客户参与。

生命周期是组织项目的理想化方式。可以整合其他生命周期的管理方式。


在项目中寻求反馈

测试反馈开发,得不到反馈很难评估剩余的项目风险、项目集状态以及团队的开发工作效率。顺序式生命周期预测未来但缺少足够的数据,越早得到产品反馈,预测未来越容易。

反馈循环

大规模项目需要组合使用多种生命周期

多种生命周期的结合

原型化设计是需要的, 随时留意架构能否满足需求,风险越早发现越好。要想完全掌控架构风险,只有基于它实现某些功能并进行测试。


从瀑布中摆脱出来

用迭代来规划所有工作,包括规划、需求收集和原型化等工作;将产品原型化,尽早向客户或代理人展示(越多反馈越好);从项目一开始就加入测试的工作;功能要逐个实现,完成后随即进行集成和测试;要确保文档不是唯一的可交付物,与客户一起探讨原型,并交付可工作的产品,为团队提供很有价值的反馈。

项目经理如何管理项目,要向出资人坦诚相告,告诉他们你要应对很多风险。

尽早向代码库提交功能代码,使用Scrum产生演进的架构和交付功能。加入XP实践,敏捷-阶段式交付-瀑布式

铭记在心

在组织项目时,使用任何生命周期或多种生命周期的组合,都可以让项目踏上成功之路

不要怯于创建反映你自己项目实际情况的生命周期。“完美的”生命周期只是模型而已,你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

阶段-关卡流程或瀑布式生命周期,只有在确定使用它可以获得成功时才使用,而不是不经思考,上来就用。

第四章 安排项目日程

估算要准确,而不是精确:这个时间表基于目前状况所做出的最好猜测,会发生变化的

对于照顾来说,规划和日程安排二者不可或缺。让项目先启动起来,会做恰到好处的规划。

日常排定要安排工作任务的顺序,展示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工作估算则要猜测某个任务要花费的工时数。日程与估算工时数和需要的特定人员有关,对未知事物判断本来就是一种艺术。

提示:总时间盒限制初始规划-前期规划活动耗费的时间要尽量少,特别在团队已到位的情况下,只要产生的规划足以让项目启动起来。用一个小时制订项目章程,再用一个小时完成项目规划,日程安排草案也一小时完成。考虑接下来一到两周大家要做什么,每个人注意力放在项目启动的关键活动上,最后补充内容。


可供选择的项目日程安排技术

自顶向下:设置里程碑开始-制定任务支撑这些里程碑。即时贴,最底层的任务越小,估算任务完成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容易。

自底向上:从特定任务开始,从任务产生里程碑,任务如何组织在一起。

由内而外:思维导图开始,把所有与项目有关的东西放进去。可行性审查点,整理出来作为讨论基石,团队一起制定任务和里程碑

哈德逊湾式启动:先尝试在项目的实际环境中开展某些工作。项目经理应尽量缩短这个过程。关键要让团队了解到,在当前项目产品所在的领域中实际工作会是怎样的状况。先短期迭代,分析4个小时内完成的工作并分析它。

短期迭代:开发环境了解,开发任务没有把握,可以使用短时间迭代。时间盒迭代(不超过两周,再看看团队能完成多少工作-迭代结束回顾),大家更清楚如何安排项目日程。


用低技术含量的工具安排项目日程:要是项目团队有时间表的所有权,他们就会对其负责到底。黄色即时贴可以让整个团队参与项目日程安排的讨论。

使用即时贴安排项目日程的基本技术:写下主要的里程碑,每个人把所有任务写到即时贴,放在墙上,墙上放了些停车位用于摆放大家收集到的问题和假设,项目经理应该把这些疑惑作为日程安排的一部分。

即时贴日程安排

项目团队一起讨论事件的顺序、任何前置条件、假定以及问题。项目启动时跨职能团队互相提问-团队成员写完所有故事并解决完问题后,项目经理上场。

项目安排中的问题

使用即时贴和箭头安排项目日程、为每一个职能组使用即时贴安排项目日程,每周计划标识,项目团队结束时间表示出来。

每个可交付物一张即时贴,写明截至日期,短期迭代不必根据即时贴生成甘特图。

软件项目的关键路径是通过任务、人,有时是设备来体现的。即使使用甘特图每天也在变化,每个人更有意识地去思考关键路径有力于大家对其的责任意识。

跨多地点项目,项目经理应该把各个团队的带头人或项目负责人召集在一起,确保他们理解:谁负责何时把什么交付给谁。

基于可交付物的规划,尽早获取关于项目的反馈。若是需求冻结或代码冻结,这个项目就是基于阶段进行规划的。

提示:延迟的项目无法弥补时间进度,一定会延迟……项目开始时就意识到团队没有按进度进行,就应该想点别的办法了。


铭记在心

用低技术含量的工具开始安排项目日程。如果真需要相关软件工具,过后再转换数据。-要注意不使用“大型可见图表”或“信息辐射器”所带来的成本。

按可交付物安排日程,而不是按功能。

要有以迭代的方式安排日程的准备。一次完成的项目时间表,其作用根本无法对得起花在上面的时间。

第五章 估算工作

实用的项目估算方式:历史数据【考虑项目的非线性】、德尔菲【团队成员估算,提各种问题,每个人写下自己的任务列表和时间估算,同时注明自己对项目的预设条件-团队收集任务列表进行复查,看哪些任务可以同时进行,项目经理求和】、宽带德尔菲【专家暂时替代项目团队,产生任务列表和估算-完成估算后提交任务列表、预设条件和风险】

何时不应相信团队的估算:了解你的团队【没必要在项目第一周就解决所有估算问题】、去掉每个任务的任何缓冲时间【询问大家是否考虑,确保最精确估算-考虑约束理论,不要为任务的估算添加过多松散的时间,提供一个估算信心百分比、一个日期范围,考虑三点情况】估算质量因子监控数据

小心一开始就估算整个项目,这是个陷阱。顺序式生命周期可以先动手,测量出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多长时间,利用估算信心百分比和日期范围,透明不确定性。

如何加入松散时间

项目日程并非一成不变。可能性范围就是自信心水平,利用自信心范围进行估算。使用自信心水平解释交付-早期里程碑【需求冻结、设计冻结和代码冻结】,不确定性锥形图。估算需要准确性【预测离实际情况有多远】,而不是精确性。

使用三个日期:最佳状况【最早可能的完成日期,由于某些原因不太可能】、最有可能【根据经验系数和缓冲时间】、墨菲日期【某事可能出错,它一定会在最不应该出错的时候出错,最有可能基础上再加入一些经验系数】

在估算时分开考虑任务的大小与持续时间-斐波那列数列估算,试探性开发决定任务大小(短期时间盒:拆分任务和确定时间)。建议用人时估算,理想日大家理解不同-规划扑克牌团队参与。

让估算更容易的提示:记住,估算只是一个大概值-一个猜测,让听众知道你是猜测;开发人员都是可观的;完成一项任务总是要花费比预计更多的时间;估算小块工作更容易;推荐用人时估算;项目经理和团队需要练习估算并收集反馈;做好反复估算的准备【已延迟的项目一定会继续延迟】;必须遵循某个日期,按优先级开发;项目被限制得很死,就要用时间盒把各个阶段和任务包围起来;任务过大(包含很多技术风险)不容易估算,可以先用试探性开发。

如果截止时间定死了,就别浪费时间进行估算了。制定出功能开发顺序,大体估计,快速估计。


用里程碑切分项目

用可交付物作为里程碑,不要用与功能相关的活动。比如开发系统需要架构原型,可交付的里程碑:为架构制定三种可选方案、审查这些可选方案、选择一种方案原型实现、完成架构原型。

要使用低技术含量的方式做项目日程安排,特别是管理时间紧张的项目时。时间约束越紧,团队制订日程时间安排要求越紧迫,保证每个人都接受这个时间表,并且努力去达成它。花些时间和团队成员在会议室中安排项目日程,可以用黄色即时贴让大家看到潜在约束条件。

提示:将里程碑(或迭代)结束安排一周之中的某天。选择周二或周三作为开始/结束的日期。


你们能够不做哪些事情

“能做哪些事情”思维方式基于假设:人不是稀缺资源、日程安排其实无关紧要、开发成本不是驱动因素

“能够不做哪些事情”思维方式基于假设:对需求的理解是稀缺资源【特定需求知道其对客户的价值所在】、日程安排至关重要、项目成本非常重要。

身背多个项目时的估算:不要估算,也不能估算,想都别想。项目必然会延迟、无法按要求交付、无法按质量交付。跟出资人讨论提供这些人。

有些人不需要专职投入,可以主动安排人们进行多个任务,一时需要的人员以周为单位切换项目,结束?周迭代?背负多项任务的人要完成工作会花更长的时间。

使用波浪式规划产生初始日程,在项目进行新调整日程,并在必要时重新规划各种活动-持续不断只覆盖几周内容,力所能及做好工作安排。无论团队的估算有多好,总是会有突发事件阻止他们按计划完成项目。

按照里程碑规划,下面写下任务和任务之间的关联,让团队参与任务拆解,更多时间看团队的进展并帮助他们移出障碍。

如何在短迭代开发大任务?拆分团队,确保团队保持持续集成。迭代不超过四周。

尽可能使用小石子将大任务拆分为小任务,每个小任务完成不超过两天,通常一天,估算任务和监控进度都算。小石子只有完成和未完成两种状态。

当任务不清楚时创建并使用小石子:不使用时间盒,通过问问题来知道一项任务何时完成。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再到怎么做。

铭记在心

绝对不要提供确定的项目结束日期

任务越小,估算起来就越容易

寻求估算的准确性,而不是精确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