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名著《飘》3
第三部分:(第24—32章)
思嘉从亚特兰大逃回到自己的家陶乐后,出人意料的是,家里的房屋依然完好无损,但出门迎接她们的却只有父亲郝嘉乐和一个黑奴管家;她的两个妹妹重病在床,而她的母亲已在前一天离开人世了。年老的父亲几乎连自己的女儿都认不出来了。
整个庄园满目疮痍,一片废墟,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母亲得伤寒死了,父亲精神异常了,100多个黑奴跑了,两个妹妹还患有伤寒没有渡过危险期。现全家仅有老父亲、两个妹妹、三个黑奴和思嘉、媚兰及两个小孩子。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思嘉这个只有19岁的寡妇肩上。“危险和死应该是最能够激动人的。”这时她想起了那些孩提时期从父亲那里听到的故事,那些全凭自己的一双手开创家业的爱尔兰父辈们。
摆在眼前的首要问题是自救,寻找吃的。思嘉天天提着篮子到地里去挖,到废墟里去捡。她的两个妹妹都是五谷不分的娇小姐,何况还身患重病,是完全指望不上的,就连三个黑奴也说他们是家庭佣人,从不干地里活的。苦难的生活磨炼着思嘉,但也使她变得冷酷无情,家里的大小人都怕她。从这时候起,她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决心恢复陶乐庄园昔日的风采:餐桌上摆满银质餐具、透亮的酒杯和丰盛的食品,马厩里拴着一匹匹骏马,车房里放着豪华的四轮马车,成群的黑奴在陶乐的田间采摘棉花……
前面说过,陶乐庄园的房屋还在,原因是北军把这儿当做了司令部,离开时房屋保留了下来,家人也没受到伤害,但财物全被洗劫一空,连价值15万元的棉花也被付之一炬。现在家里唯一的财物就是思嘉带回来的那辆破马车和在半路上拣到的那只奶牛,那匹老马回来后就死了。
这里有一个情节是感人的。为了这10余口人不被饿死,思嘉徒行几十里地,到十二根橡树(卫家)、含羞树(方家)、汤家等庄园去看,一是了解战后邻舍情况,二是寻找食物。卫家那高大气派的庄园全都化为灰烬了,希礼的父亲卫约翰死了,两个妹妹蜜儿、英弟逃离到梅肯去了,唯有方家、汤家幸免于难,但黑奴都跑光了,家里仅剩弱老病残、孤儿寡女。方家剩3个女人,即方老太太、儿子媳妇和孙儿媳妇。方老太太快八十岁了,她对思嘉母亲向来是极要好的,全区里面她就只对郝太太一个人是瞧得起的。老太太得知思嘉家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思嘉是为一家人讨吃的来了,便非常慷慨地说:“你叫阿宝放一辆大车过来,来把我们的东西分一半去吧,米啊,油啊,火腿啊,鸡啊。”她又对思嘉说:“孩子,你要知道一个女人经历过大难,实在是不幸的。因为她经过了大难之后,她就再没有什么可怕了。一个女人到了再没有什么可怕的时候,那就是大大的不幸。”接着她又回忆起自己一生凄惨的经历。她说,她因为再没有什么可怕,才遭到了许多麻烦,牺牲了不少的幸福。她劝思嘉一直留着一点东西害怕害怕吧,犹如一直留着点东西爱自己一样。方老太太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她老人家的这些话思嘉是听不明白的,但随着故事的发展都应验了。
思嘉这次邻舍之行,使她从精神上得到了不小的补益。一是方家、汤家还都存在,她感觉不孤单了。二是方家汤家都是慷慨人家,她们把自己留下来的粮食尽量分给思嘉,不肯收一分钱。这种邻舍帮助邻人精神,原是这个区里世代想传的一种美德。
经过自救和邻舍的帮助,最恶劣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但小灾大祸仍然不断。一日,一个北军士兵骑马闯进了庄园,思嘉用手枪干掉了他,得到了一匹马和从这个士兵口袋里搜出来一笔钱。这又解了她的燃眉之急。还有一次,北佬又来扫荡了。幸好方家孙媳妇及时报信,把家禽都赶到烂泥地里去了,食物被抢空了,采摘的棉花被烧光了,那几个钱还在,但钱花不出去。可这次邻舍却遭殃了,汤家的妙峰山庄已烧成平地,孟家在洛夫乔伊附近的房子也已被铲平。方家含羞树庄子的木造厢屋也被烧掉了。
1865年4月9日战争结束后,每天都有一些士兵路过陶乐庄园返回他们的故乡。有一天,思嘉发现门口躺着一个昏迷不醒的年轻人,便把他救起。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这个名叫彭慧儿的年轻人逐渐恢复了健康。彭慧儿无家可归,便留在了陶乐,并慢慢地担负起了庄园的许多管理事务。慧儿人很聪明,有经营头脑,又特别能吃苦,他认为陶乐救了他的命,她要报答,思嘉却觉得这是上帝派来帮忙的。
卫希礼终于活着回来了。他衣衫褴褛,面容憔悴,原有的那种气质己消失殆尽。第二年春天,新政府命令陶乐庄园限期交纳新附加税300元,否则就要拍卖庄园来抵税。原来,几年前因过失而被母亲开除的管家魏忠当上了新成立的解放黑奴委员会的头头。现在,他企图报复思嘉,侵吞陶乐,故此想出了追缴附加税的主意。思嘉一筹莫展,希望卫希礼能帮忙想点办法,但卫希礼的胆小无能使她很是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