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无雨更追思
又是一年清明节。
北方,我们所在的小城,阳光明媚,一点儿雨丝都没有。
我宅在斗室,想象户外,肯定有大车小辆,奔往各处墓地,去祭奠先人与亲朋好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似乎把雨与泪都蕴藉于清明节。
我却不苟同把清明节描绘成类似断魂般的说法,也历来不喜欢“活着不孝死了乱叫”的表现。
去墓地的人,无非是献上几束花儿,摆上几盘水果点心,烧上几张纸,磕上几个头。然后,呼呼啦啦的回来,或者在酒店,或者在家里,弄一桌酒肉,便全没了祭奠时的肃穆,大家欢声笑语,推杯换盏。这种形式上的孝道,不过就是一种籍祭奠而聚集的盛会。
我觉得,对故去的人,在清明节或者平素闲暇的时候,经常用心去追思,总比籍清明祭奠那种所谓的孝道,要深刻得多。
追思,是一种成长。人,无论到多大年龄,只要活着,就需要成长。我这里所说的成长,不是指身体,而是指心智。
譬如对父母,追思他们的勤劳,追思他们的善良,追思他们的正直,追思他们的无私。把这些优秀的品德继承下来,就是成长,就是在完美余生。
譬如对亲戚,追思他们的友善,追思他们的仁厚,追思他们的正派。把这些修为学习到手,就是成长,就是在自我提升。
譬如对朋友,追思他们的帮助,追思他们的坦诚。把这些作为自己的历练,就是成长,就是在正人正己。
追思,是一种反观。无论是父母、亲戚、朋友,人无完人,都会有缺点或者弱点。追思他们的时候,也在反观自己。你会省悟到,在自己的身上,有没有他们所存在的缺点或者弱点。如此,你就会自觉的去改变这些缺点或者弱点,去尽量弱化这些缺点或者弱点。
追思,是一种忏悔。无论对故去父母、亲戚还是朋友,在他们生前,你或多或少的有对不住他们的地方。追思起来,你会感到隐隐的心痛,你会感觉到心理的不安,你会感到再也无法补偿的遗憾。由是,你就会忏悔自己,这种忏悔不必在老天的面前,或者在主的面前,也不用长跪不起,双手合十,只需你自己勇敢的面对自己,检视自己,悔过自己。
我追思父母,亲戚,朋友。然而,我从来不追思同事或者领导。
清明无需雨,其实,更不需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