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大学生世界

名校制霸中国,万亿地产江湖中的那些985/211们

2017-09-14  本文已影响534人  何涛JerryHe

1985-1990,万物启蒙

1984年,20岁的吴亚军从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工程系本科毕业。

那时大学生们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吴亚军被分到重庆前卫仪表厂做技术员,一干就是四载春秋。

直到1988年,市场经济的春风吹拂大江南北,人们才开始有了更多选择。

吴亚军去了《中国市容报》做记者,该报主办单位是建设部城建司及重庆市建委。这段经历让吴结识了不少人脉资源,也为她未来经营地产事业埋下了种子。

孙宏斌本比吴亚军大一岁,但因为在清华大学读研,参加工作反而比吴晚了一年。

孙的本科和硕士都是流体力学专业,有很强的物理与数学功底,智商出众。

1985年走出清华园后,这位学霸先到中国环境科学院干了三年学术。同样在1988年,孙宏斌选择“下海”改变命运,加入当时成立不久的联想。

到1990年,在联想两年的孙宏斌被破格提拔为企业部经理,手握18家分公司。但没想到却因树大招风遭受牢狱之灾,那时他才27岁,儿子孙喆刚满4个月。

这一年,万科对外放话:“对北大、清华的学生不问专业,来者不拒。”

宣言成功引来了北大经济系毕业的郁亮,他带着一份“商业连锁模式”建议书与王石面谈,完后他毫不犹豫的从当时很牛逼的国企——深圳外贸集团,跳槽到了万科。

也在这一年,厦门大学经济系毕业的林中,毅然放弃国家分配的工作,当了一名房产销售员。

一个高材生跑去卖房子?这个选择即使在今天都难以被人们理解,但林中硬是顶着亲友们的压力走上这条路。

很多年后,作为地产20强旭辉集团董事长的林中,回忆起那段往事总会感慨的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在那个万物启蒙的时代,抛下金饭碗,勇敢走出体制的吴亚军、孙宏斌、郁亮和林中们,都因为这样一次与众不同的选择,开启了传奇般的人生轨迹。

1990-1995,踏上风口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鼓舞了一大批热血青年,郭广昌、冯仑、潘石屹等地产名人都在那时下海创业,史称为“92派”。

林中其实也属于“92派”,年仅24岁、只有两年工作的经验的他,1992年在厦门创立了自己的房产中介公司。

到1994年,29岁的郁亮已经成为万科集团董事,帮助王石成功抵御了君安证券的恶意收购,奠定了坚实的江湖地位。

这一年,30岁的吴亚军在重庆创办龙湖,而孙宏斌刚刚刑满释放,31岁一无所有。

可老孙毕竟是清华人,“自强不息”的校训是他骨子里的精神,出狱仅一月,他就在天津创立顺驰,进入地产销售中介领域。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今天叱咤风云的地产大佬们,几乎全部是在1990-1995年左右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除了已经提到过的几位,同期创业的还有万达王健林、碧桂园杨国强、恒大许家印、绿城宋卫平、新城王振华等。

是个人开创时代,还是时代成就了个人?

毫无疑问,那一代地产人精准的踩在时代机遇的风口上,发现市场的爆发点,将全部身家ALL IN,成就了他们后来的辉煌。

1995-2005,重仓人才

1995-2000年,国家明确将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停止福利分房、放开融资限制、完善信贷按揭等政策逐步落实,使地产市场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2000年前后,随着地产商们逐渐完成原始累积,聚焦于单城市、单区域的开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不断变大的胃口,于是行业的第一轮“军备竞赛”悄然打响。

这一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时任万科HR总监的解冻操刀了两件大事。分别是针对中海优秀骨干挖猎的“海盗行动”,和从知名高校批量招生的“新动力”计划,这是地产史上第一次重仓名校生的系统性工程。

“海盗行动”一年从中海挖猎56人。包括清华的刘爱明(曾任万科上海区域总),东南大学的杜晶(曾任深圳万科总经理),合肥工大的张旭(现任万科首席运营官)等;

而“新动力”计划18年来为万科输送了上千位名校管培生,如今万科管理层30%来自新动力。如武汉大学的王蕴(现任万科副总裁)、中国人民大学的钱嘉(现任西安万科总)、哈工大的李嵬(现任杭州万科总)等。

到2003年,完成团队能力升级的万科,打响了全国化扩张的第一枪,进入上海、沈阳等地。而孙宏斌也不甘落后,带领顺驰在华北和华东攻城略地,甚至公开宣布:“三年内超过万科,成为行业第一。”

可好景不长,随着政策调控不断收紧,根基并不牢固的顺驰出现资金链断裂,逐步走向绝境。2006年,孙宏斌忍痛把苦心创业12年的顺驰出售给香港路劲,将主要精力转移到融创的经营上。

另一方面,龙湖的吴亚军也计划着走出西北,但她并不像孙宏斌那样着急,而是找来了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人力资源专家房晟陶,帮她完善人才体系。

老房重新梳理了龙湖的企业文化理念,建立了有竞争力的薪酬政策,明确了用人标准并从全国吸引顶尖人才加盟。

2004年,他设计了龙湖首届“仕官生”计划,从985高校选拔最优秀的硕士和博士加盟,并在几年内快速培养成管理人才。

2006年,为帮助龙湖进驻北京,他将中国人大毕业的邵明晓推荐给吴亚军,并亲自辅导其融入组织。后来邵明晓带领北京公司三年破百亿,于2011年升任龙湖CEO。

万科、中海、龙湖三家典型房企,分别在2000年、2001年和2004年开启全国化校园招聘,重仓年轻人、重仓名校生。

此后,新动力、海之子与仕官生逐渐成为行业顶尖人才的代名词,而这三家企业不仅实现了业绩的高歌猛进,更获得了“黄埔军校”的广泛赞誉。

名校制霸中国

纵观中国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所有那些取得惊人成就的地产前辈们,其实无非是在早期做对了下面三件事:

1、走出舒适区:他们都放弃了金饭碗和踏实稳定的生活,勇敢的走出体制开创自己的事业;

2、ALL IN风口:他们都准确的看到了地产行业崛起的大风口,毫不犹豫的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

3、重仓年轻人:他们都敢于提拔和重用年轻人,在事业早期就建立了一支由名校生组成的高潜团队;

如今,多数地产公司都已经由985/211背景的人才担任核心职位,几乎所有房企都搭建了管培生发展体系。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985/211将逐步变成这个行业人才招募与提拔的必要条件。

很多人会质疑说,凭什么给名校生更多机会,他们就一定更强吗?

事实上,学历是人才学习能力和坚韧毅力的佐证,针对性的培养体系会集合大量资源帮他们快速成长,而校友和管培生关系网又会使他们更容易的获取内外部信息。

因此,天赋、培养加人脉,便是名校生们超越一般人的优势所在,这种优势随着时间推移被不断放大,最终形成了个人能力与成长速度的巨大差异。

名校制霸中国,万亿地产江湖终将会成为 985/211 们的天下。


涛哥,房企人力资源总监,著有多篇地产职场10万+热文,关注地产行业趋势,解答职业发展困惑,公众号:涛哥杂谈,微信:taogezatan01,欢迎交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