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始源假想论,传统定义的形成取决于个人定义的流传

2019-05-02  本文已影响0人  平易年华

感谢阅读‘情感始源假想论’系列文,此系列文为假想论,仅供阅读娱乐,作者尽量让每一篇文章独立,但仍需辅助阅读,希望你喜欢这里的设想与段落,上一篇为“情质坐标,情感始源假想论,你心里的定位是你认知的导航者”。

传统定义在本文亦可指传统文化、道德、风习、制度等等明文或人们普遍熟知、认可而未明文规定的一切规则与准则。当然,本文并不是要说这些,所以就先姑且略过。

生物在幼体时期,即在‘白纸’阶段是怎样知道并了解自己种族的习性?生物为什么在生理机能不变时能被人为驯化或者返祖野化?人为驯化或者返祖野化是否是物种变化的伊始?为什么同一个幼儿在不同的语种区域都会把自己长大的地方的语言当成母语。为什么一定范围下人都认为自己的家乡风习制度合理而否定异乡。所有这些类似的问题,都指向了一种答案:可塑性。那么生物有什么可塑性?思想、观念、意志、欲望、认知还是行为?若是这些原因或者其中的一种。那这些在生物身上又是怎么产生出的?是它(们)这些原因影响导引着其他心理元素,还是其他心理元素影响改变着它(们)这些原因?

或许应该找一个能影响引导所有心理元素而不被这些心理元素改变或者可被影响的元素——做为这里的答案——但这种回答的讨论古之至今都没有定论。

情质是不是一种心理元素,或说情感、情绪有没有基础元素,这里并不能肯定,但本文并不赞同将一个定义分解成多个定义,并用这多个定义去解释原有定义的方法。因为公孙龙子就是用拆合定义的方式说服了人们相信“白马非马”,而否定了人在通常感知上的主观事实。因此,对于情质来说,情感、情绪这些词概念上并不是它所谓的派生,三者的并不交集仅是限于谁是谁的元素。

在没有‘元素’之虞,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幼体是怎样在不知一切的情况下学会语言并开始了思维、认知和理解?这不同于不懂外语的人和外国人交流,可以相互拿物体举例,肢体语言,表情表达以而进行对错判断,也不同于人与动物之间以相互猜想、判断情绪或者其他主观臆测的交流方式,因为交流就是在指思维、观念、逻辑、情感上的沟通及交换,并不是单方向的概念灌输。

同时幼体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也不是被‘灌输’,或者主动选择接受的过程,这种过程自然而然似无痕迹,但发展的动态一定有其过程相应的轨迹(及原因)。

(人生下来或未出生时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情质,因为在母体时他已经有了各种感官的感觉——上一篇“情质流态”的内容)

幼体能对外界做出反应的唯一途径虽是情质,但情质本身并不是一种意识、思维、逻辑及理解方式,它只是一种情感,情绪,感情在心理上总体的表述。这种表述在某一方面虽也能理解为性格、人格,但它更多的是在表述一种状态以及这种状态下自身与外部所有情感情绪的互动与灵活。

对于生物本身,生物的情质只能是一种情质状态,幼体的情质也处于一种状态,但并不是这种状态让他们懵如不觉,而是懵如无知决定了他们的心理状态。

他们(幼体)朦胧的思维并不一定知道笑是表达开心和喜爱,但他们的情质一定能对比出喜、怒、哀、乐是几种不同的情绪,这种情绪的观察与辨别是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初次认知,也是认知世界的基础依靠。

他们通过别人的情绪来感知信息,虽有时迷茫别人情绪的含义而在自然而然间自动忽略这种情绪表达,但多次看到这同一种情绪表现一定会让他们‘在意’。而所谓的在意,对于他们而言也仅仅是这个情绪有了个模糊的含义。

当这种含义明确或这种情绪他们也在表达恰巧别人的情绪表达与他们同步时,别人对这种情绪的行为或语言表达就会被他们主观地认定为是这种情绪的表达方式。但他们并不一定去模仿,他们咿咿呀呀的口语也能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对于我们的语言,他们也只是认为是一种纯粹的声音或旋律。但当这种表达情绪的语言简单易学,在他们并没有看到他人的情绪而仅仅听到这一词语时,也多少会回想到与之相对应的情绪,而这就是幼体的简单认知及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学会了‘逻辑’:即情绪的流态及人们表达这一流态的方式。学会了‘思维’:某一情绪会在哪些情况下被人表达,情绪的表现行为以及源于什么而被表现出这一情绪——同样,这些也只是最普通的心理过程。

有一种断论说幼儿感觉多样并/或强调的情绪有助于认知,对于这种论断,改成儿童感觉到多样的情质流态有助于认知,本文持有保留意见的态度。因为不确定的这里,不想再添有一个武断。

但不得不说一种事实:胡扯用严肃的语言说出来也能多少让人信服。就如希特勒诚恳地对他的士兵说:我们是为了民族和正义。于是很多人都被他鼓动投向了对别人的侵略。当然,这些话让人觉得儿戏,但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话语会给人有不同的感受,这句话用于‘哲理’上一样适用。所以,再用另一种表达重复这段的第一句话:能在不同的人中引发出固定的情感或情绪的话语或就是‘哲理’。

当然,万不要用‘脏话引发的情绪也是固定的’来进行反驳,因为这种反驳者对其理解的只是:波动情绪的话就是道理。而且,为了没有其他的反驳,这儿用情质流态或情质坐标代替情感、情绪——让概念模糊、朦胧。

是的,朦胧而又引发情感、情绪的意识形态最易于个人的主观‘哲理’的创生。但当创生的不再朦胧而仍有最初的情质流态并被传播而流传时,主观就会被人们换成客观,个人换成普遍,成为一种传统定义。

章节总结:婴儿因于情质或说情感情绪认知事物。波动情绪的话就是道理。引发情感、情绪的意识形态就是个人‘哲理’的创生。个人哲理被传播而接纳就是传统定义。

以上观点都是假想,仅供娱乐,感兴趣的同学,你有更好的想法吗?可以在评论区留下意见,如果喜欢,可以转发、享给,关注作者帐号阅读更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