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二》笔记1
上篇:生气通天论
顺应四时之序,该收藏的时候,收藏;
该生发的时候,生发。
这是《黄帝内经》里面的“眼”,是它的核心。
一 、生之本,本于阴阳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1、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要想明白“天”,就得先明白阴阳。关于阴阳,第一,何为阴,何为阳?第二,身上哪儿是阴,哪儿是阳?
以身体论,不算脑子,身体的前面一律为阴,背部为阳。手臂内侧为阴,手臂外侧为阳。大腿内侧为阴,其余三面皆为阳。大腿后面是足太阳膀胱经,锻炼膀胱经,可以靠压腿;侧面是足少阳胆经,可以敲打胆经;大腿正面整个区域,包括膝盖、脚面,是足阳明胃经。
锻炼胃经的方法就是跪着,保护膝盖最好的方法也是跪着,即屁股坐在脚后跟上,脚面便得到了拉伸,才是正确的方法。跪法,是锻炼胃经的上上法。
所谓老人家的膝盖退行性病变,无非是人老了,胃气衰败,膝盖才会疼痛。最好的办法就是扶着老人家在床上跪一跪,膝盖被挤压后会充血,并得到气血的营养。慢慢来,一次先跪3分钟,慢慢地能跪着往前走,过一段时间基本上就可缓解病痛。
中国文化的几个重要概念:阴阳、五行、气,要搞懂,若没有这几个概念做底子,就谈不上中医思维。判断任何一个病,都先要判断阴虚还是阳虚。
其实,只要谈病,就是正气虚,邪气实。治疗疾病的总原则就是:培补正气,销伐邪气。
什么叫阴虚,什么叫阳虚?
阳虚,就是阴气(邪)盛,以及血盛气衰。
曲黎敏老师说,一到下午就开始不舒服的一定是阳虚,因为上午有老天的阳气在帮你。比如有的病人会说,我上午还可以,一到下午别提多难受了,白天不太咳嗽,一到晚上就开始咳嗽。这就是阳气不足的阳虚表现。
阳气最大的作用是固摄,所以叫卫气,阳气保卫体表而且固摄气血。假如你没事坐在那儿呼呼地冒汗,就是阳虚!更有甚者,躺在床上睡着了,还在出汗,甚至是黄汗,这就是阴阳俱虚,就是阴的收敛功能和阳的固摄功能都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了。
以夜里11点为界,阴、阳之气到了晚上都要收,这时候阳气不收,阴气也不收,睡着了也出汗,就叫盗汗,所谓盗汗,就是说像有一个贼在偷你的元气。睡觉时,只有一种人出汗是可以的,就是婴幼儿,四五岁或者七八岁之前睡下时都有可能出汗,因为此时他身体太小,必须快速代谢,所以才会出汗。但一般来说,夜里11点以后胆气一振奋,他的汗也就慢慢停了。凡是大人盗汗,一定要及时看病,这时候属于阴阳俱虚。汗为心液,总出汗,不仅心脏会衰疲,五脏都会衰疲。
特别提醒:所有出汗,最好是“沾濡汗出”,就是全身微微出汗。手心微微有汗是心没事,脚心微微有汗是肝肾没事。
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脚有汗臭,说明他身体好。婴幼儿的脚是香的,因为他还没有沾五谷杂粮。等他开始吃五谷杂粮后,脚就开始有味了。糖尿病患者通常是上半身有汗,下半身不出汗,如果能把下半身的汗练出来,基本上血糖就正常了。
怎么练?在地上画“8”字。具体是: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先从右脚的脚后跟开始,慢慢重心移到右脚的脚外侧,然后这时候往前压,压到右脚小脚趾,然后一层一层地,第四趾、第三趾、第二趾、大脚趾,让每个脚趾都得到锻炼。压到大脚趾以后,从大脚趾那儿绕到左脚的脚后根,再重复先前的动作,重心移到左脚的脚外侧,从小脚趾压到大脚趾。左右脚都做完后,就像在地上画了个“8”字。练的时候,最好光着脚丫,在家里踩着垫子练习,效果会更好。
做这个动作之所以会解决身体的很多问题,是因为“手足天地机”,把手脚弄好了,就能解决很多问题。先说足,小趾走膀胱经,小趾次趾走胆经,大脚趾、第二趾、第三趾走脾经、肝经、胃经,而脚心涌泉,是肾经的穴位,大脚趾有一个重要的穴位,叫隐白穴,很多人的痛风先在此处痛,这说明痛风是脾经的毛病。所以肝脾肾三条大阴经全在脚上,而膀胱经、胆经两个阳气最足的经脉也在脚上,画8字这个动作就是先启动阳经,用“阳”转“阴”,很快身体里面的东西都开始转,很多人不是有便秘吗?转一会儿很容易解决问题。
转腿的核心秘密——八虚。
八虚,第一是肺和心有病,其气在肘,在肘部少海穴。少海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合穴。注意:凡穴位里有名字为“海”的,都是大穴位。
海为诸川之汇,深阔无量。少海穴所治病症为表里虚实寒热以及七情志意等,如癫狂、吐涎、项强、臂痛、齿痛、目眩、头风、气逆、瘰疬等。没事的时候常拨拨少海穴,很疼,但对强壮肺和心有帮助。
第二,肝有病,气在两腋,西医认为两腋是淋巴系统所在地,淋巴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防御功能系统,它遍布全身各处,尤其以锁骨、腋下和大腿根部为重点,这些地方恰恰跟肝经、任脉、冲脉等有关,其实腋下也跟肺心等有关,比如心经“出腋下”,比如“肺系横出腋下”,所以保持腋下的经脉畅通,对身体有大益处。关于腋下的锻炼,闲时可以两手交叉置于脑后,两肘外展,能够疏肝解郁。
第三,脾有病,在两胯,画8字这个动作的玄机就在活动两胯。中医认为糖尿病也是脾胃肝肾的问题。你只要转8字一段时间后,会有好转。所以,活动两胯,至关重要。
第四,肾有病,其气在两腘(腘窝)。一般人岁数大后,膝盖后面腘窝处就会有筋结,腰痛、小腿痛,甚至头痛,可能都跟这些筋结有关,把这些筋结拨开了,头痛等症立刻解决,因为膀胱上入头顶,而且膀胱又主筋所生病,身体任何部位出现筋结,都与膀胱经气化不足有关。
心肺脾肝肾的病,初期反应全集中在这八个地方,所以平常锻炼要把这八个地方作为重点。总之,这八个点:两肘、两腋、两胯、两腘窝,平时站立时,都要虚着点,比如膝盖要微虚,就是别累着腰;松胯,就是松脾;沉肩坠肘,就是虚心肺;虚两腋,就是疏肝气。你这么轻轻一站,就调理了身体;站对了、站久了,还治病,这就叫“百练不如一站”--站桩。
2、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什么是六合?中国古代关于天地宇宙的描述,都是以“人”为中心,人的上下、左右、前后,就是六合之内,所以,六合之内,还是肉身。
“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中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说法叫天人合一,靠什么与天地合,靠九窍。所谓九窍,就是接受天地之气、和天地之气交通的地方。具体哪九窍呢?两眼睛、两鼻孔、嘴、两耳、前阴和后阴。
我们跟天地传递信息、传递能量全靠这九窍,假如你两眼模糊、两鼻孔不通、嘴巴不清爽,又耳聋、耳鸣,怎么跟天上的精气相沟通啊?前、后二阴若不清爽,也无法与地气相沟通。
我们的感知能力其实就是我们的九窍与天地自然的沟通能力。具体言之,肝开窍于目,一个人是否聪慧灵活,全看眼神。小孩子招人喜欢,就是他眉目灵动,就是肺气轻灵;眼珠灵活是心气灵,眼珠清澈是肝气清。人老了,眼珠子直勾勾地不会转,变成死鱼眼,这是心气已败。没事时转转眼珠,也是让自己年轻化的一个办法。
就九窍而言,男女是有差异的,男女的差异就在男根女阴。男人,尿道和精道走一个道,所以男子总有意志的博弈,哪怕是潜意识里的博弈,他总得在脑子里“扳道岔”,同时男子控制尿道的能力与控制精子的能力是一回事,尿道无力,精道也无力。要改变男子的精子问题,先要改变男子撒尿的能力。对男人而言,元气较充足时,尿窍易开,精窍不易启,因为尿窍开时,精窍必不能开;精窍开时,尿窍必不能开。这才是正常人。病人则是元气虚弱,尿窍更易开,而精窍也易启,于是,尿频、遗尿和遗精、白浊一般就会同时出现。而专治男子不育的中成药五子衍宗丸里面的车前子就是以利尿的方式来利精。相对于男子,女子就简单多了,尿道和阴道是分开的,所以女人不会担心撒尿的时候会流产。
男女还有一个差异常常不被关注,就是男女的视觉能力不一样。
眼睛入脑系,所以视觉能力的不同也决定了对大脑运用的不同。据说女性视网膜比男人有更多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所以女人的视野是散漫的,能够接收大量的信息,甚至超过了她所看到的。男人的视野是管状的,所以男人能更专注,更好地理解空间。而女人对人的脸和表情更感兴趣,女性的视觉记忆也比男人强。她看任何事物都不需要盯着看,一切尽收眼底,衣服上有没有油渍、裤线开没开,一眼就全看见了。而男人不一样,男人看女人喜欢盯着看,看完脸、再看胸、再看屁股、再看脚,他必须分段去看,所以男人未必都“色”,只不过男人的视觉技巧不如女人高。
我们若想活得好,要先把这些接天接地的地方整好,也就是把九窍整好。九窍,专门通五脏,五脏足了,就生十二节。十二节,是指什么?
在《灵枢·邪客》篇中,关于天人相应有过于具象的比方——“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
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所谓茎、垂,指生殖器和睾丸),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指女子怀孕靠子宫和卵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如此说来,十二节跟十二月有关,十二经脉也跟十二月有关。十二节,指人身体上的十二关节,上身是两腕、两肘、两肩,下身是两胯、两膝、两脚腕。这些地方都是人体最关键的地方,按摩的话,一定先要放松这些地方,经脉、气脉才可以流通顺畅。“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是指九窍、五脏、十二节,都与天之阳气相通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