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珞丹:那个抱着吉他的姑娘,现在长大了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211185/06accb9698136884.png)
一个真正喜欢音乐的女孩儿会变成什么样子?
或者把这个问题换一种方式问出来,一个内心始终知道自己热爱什么的女孩儿,生活会给她什么?
成长。
或者说,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境下,都让她能够找到自己。
这次想写王珞丹,当然是因为在《跨界歌王》的总决赛上,她和朴树的那场合唱。
一个安静的刚刚经历过成长的小女孩儿,一个永远带着赤子之心,归来仍旧如初的大男孩儿。
白衣和蓝色的牛仔,让刚刚经过了一场摇滚的喧闹的舞台一下子安静下来。
两个用音乐歌唱青春的单纯的人,永远都有这样的魔力。
时光对谁都不易,但对那些永远内心藏着孩子的人来说,时光会让结果变得看起来温柔
朴树的十四年,大家都说,归来的仍旧是少年,每个人都羡慕他将流年活成了一个平静而自我的样子,活出了所有人都想做而做不成的样子。
但是朴树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这十四年,他低下了头。
在朴树的表达方式里面,这也许含有很沉重很沉重的东西,只有他自己一个人才能体味,或者只有他的音乐才能体味。
还记得前不久的新闻吗?
那时候王珞丹抱着吉他在北京繁华的十字路口,唱了一首陈粒的《光》。
当时在微博和各大朋友圈被疯传,此时正值王珞丹正在各大新闻平台上并不活跃的时期,于是新闻的题目就纷纷变成了“王珞丹在北京卖唱”,一时间,关于卖唱,关于生活困难的新闻遍布了整个网络。
但是当时被王珞丹的这条新闻吸引的人,扒出来了这个短视频看,才发现那时候王珞丹真的很快乐。
她在拍戏的中途经过了三里屯的大街,发现了这个正在唱歌的乐队,于是走上前去,向别人争取到了唱歌的机会。
于是一个抱着吉他,穿着牛仔上衣,素颜如雪的姑娘,就站在北京的街头。
没有一丝羞怯,没有一丝夸大,只是安安静静的唱了一首《光》,也许声音里还有些颤抖和不稳,但是的确好听,让人觉得安静。
所以,从来都没有所谓的卖唱,也没有所谓的因为贫穷所以要走上街头的东西。
只是一个路经此地的小女孩儿,突然被音乐触动,突然很想在街头唱一首喜欢的歌,所以她就顺从心意去唱了一首歌,让时光变得安静了一些,仅此而已。
时光对谁都不易,不管是对王珞丹,还是对朴树。
现在总是会被媒体问起来关于“成长”的问题的两人,都很轻描淡写的说,成长却是需要经历一些东西。
但是他们将过程简易化,只说现在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两人接受采访的时候相视一笑,多少关于“成长”的默契,都潜藏在这里。
是我们这些旁观者只能感受,而不能了解的。
成长是当我穿过流年,我还能找到我自己
王珞丹唱了一首《左边》,让我们一下子想起来很多很多年前,我们一起追过的那部电视剧。
当时的王珞丹是里面那个叫做米莱的姑娘,敢爱敢恨,爱的深伤得也深,放手的时候却洒脱和彻底,在酒吧里唱了一首《左边》,眼泪落下来,唱完之后米莱说,我走了,于是她走出了电视剧,走向了米莱成长的下一个阶段。
当时那首《左边》的原声并不是王珞丹,而是另一位著名的台湾女歌手,这位女歌手的声音很美,这位女歌手也是人所喜欢的演唱者,她的确有实力,她的情歌辗转而温柔,有种甜腻但是却隽永的感觉。
而现在,王珞丹在舞台中央,自己抱着吉他,唱了一首《左边》,节奏放慢,仿佛时间从中间流过了这许多年。
而她再次回到“左边”,回到青春,却已经不是当年的青涩,更多的是时光给她成长的锤炼。
王珞丹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现在自己已经没有很多的勇气说“不”了。
其实不是失去了说“不”的勇气,而是终于成长到不抵抗生活,而是去顺应生活的程度了,接受一种不愿意接受的东西,或者就是成长或者说成熟本身。
但是在成长里,始终有个女孩儿,没有忘记做自己,她爱什么,就去表达什么,并且接受什么。
所以才有现在的王珞丹,当周遭混乱,起起伏伏的时候,她还有自己的“清白之年”。
《清白之年》
朴树说是自己小学聚会出门前随手写的一首歌,但是歌词里怎么有种似水流年的漫长呢?
最初的那些春天,阳光洒在杨树上,风吹来,闪银光
街道平静而温暖,钟走得好慢,那是我还不识人生之味的年代。
我情窦还不开,你的衬衣如雪,盼着杨树落下来,眼睛不眨。
心里像有一些话,我们先不讲。
等唱完这首歌,我们会一起长大,
有生之年再有一次机会,“回头望,把故事从头讲”。
哪怕“时光迟暮不返,人生已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