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月亮山的故事(五)
坦人在临七十岁的几年中想方设法去远处游山玩水,浏览大自然的风光。虽资金窘迫,总口挪肚减地积攒几块用于旅游的消费。
六月初和王禄寿、刘世海两位先生去湖南旅游返回后就急切地联系邵金保先生去月亮山。
邵金保的子女都已成家立业,分别在深圳、兰州、白银居家并工作。老婆近几年在深圳照看孙子,家里就只有他一个人生活。
承包地不种了,零敲碎打的生意也放弃。一条狗、一只猫和数箱蜜蜂就是陪伴他的几种活物。除了给狗和猫供食和操弄几箱蜜蜂,其余的时间看书、上网、记述些生活过程中的趣闻轶事就成他的干事。
近年来坦人一到老家就和邵金保谝闲,令许多乡亲大惑不解。家乡的亲朋都很忙,许多六十来岁七十左右的人都作为主要劳力奋战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唯有邵金保可以三五天甚至一半个月不出家里的大门,其他人根本没有那种环境和条件。
6月22日邵金保开车和坦人去月亮山,依照邵金保的提议,顺路看望一下他的亲朋和同学,于是就去新塬乡上南沟村邵金保的表兄家。
邵金保的先人在1920年海原大地震过程中全家其余的人罹难,只幸存邵金保五岁的姑姑和一岁的父亲。
这次所去的表兄家正是他姑姑的儿子家,他的表兄已七十岁了。
邵金保表兄两口子身子骨都硬朗,养羊喂驴终日不得消停。两个儿子分别务农和承包工程,每年收入成百万元,算是村子里的富户。
第二天沿老庄河去邵金保的外甥家和同学家。
老庄河地方有山有水,盛产五谷杂粮,适宜羊只牲口放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立公社驻地,后来辙销了公社成为一个行政村。
一二十里的一道川,川的中间一条苦水河,河两岸的平川里清一色的塑料大棚。是乡政府投资给村民种植经济作物的具体设施,如今还在继续扩大。
由于水的质量不好并且不是十分充足,多数的塑料大棚里种植着洋芋。籽种、农药、化肥由政府供给,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被收购的洋芋每市斤一块六毛钱。
认真种植塑料大棚作物的农户每年大致收入十来万元。
邵金保的外甥今年才开始接受塑料大棚种植,在三十亩地里正建塑料大棚。儿女们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他们夫妻二人,耕种着160亩旱地,饲养着160只绵羊。
坦人和邵金保到他家里,男人在修缮羊圈,女人在山上放羊。
邵金保的同学近些年没有耕种土地,没有经营塑料大棚,又没有打工做生意。
他的儿子在部队里当军官,女儿在外地工作,不过老两口却饲养着一头毛驴,种着几亩苜蓿。算是坦人在一路见到的最清闲的一家人。
距离西吉城二三里的砂葱洼,是邵金保挑担的女儿家。
去年邵金保领上七十八岁的老挑担到北京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这次老挑担的女儿见到邵金保第一句话就问怎么没有领他爸到西吉。
邵金保挑担的女儿才五十来岁,已有了几个孙子。两个儿子分别各住一个院子,她和丈夫在砂葱洼的半山修了前后两院房,花费了几十万元。庄子连着羊圈,说住到半山好养羊。
坦人和邵金保一路每到邵金保的亲朋家总受到热情的接待。在沙发上还没坐稳,主人就立即炖茶烙千层油饼子。
邵金保提前着急慌忙或明说或暗示总之是苦口婆心阻拦不要花时间搞破费。可是那些亲朋不多时就将鸡肉羊肉新鲜菜高档酒摆上餐桌。
山区百姓饲养宰杀的鸡肉羊肉和种植的蔬菜味道纯正,鲜美可口。肉菜一投入锅里就满院飘香。特别是没吃过草的小羊羔,其肉白嫩细腻,入口即化,是饮食之中的上品并大补。
坦人临行前听从邵金保的建议,将书画用品毛毡、宣纸、毛笔、印章、墨汁放到车上。每离开邵金保亲朋的家之前均给他们写几幅字作为留念。
那些山区人家多数的用玻璃装饰画布置厅堂。近些年富足之家也买些书画家的作品布置在主房和卧室里,价格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坦人和邵金保起身去西吉的两天里朗日当空,万里无云。在西吉城郊砂葱洼邵金保的亲戚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准备上月亮山时天却下起了小雨。
坦人心想去城里逛一天,晚上住宾馆,不再打扰邵金保的亲戚。一路打扰邵金保的亲朋令坦人确实于心不忍!可山区农村没有旅店可投宿。砂葱洼离县城中心也不过五里路,住到宾馆大家都方便舒心。
待到天气晴朗了上月亮山,然后去离县城15公里的火石寨观赏丹霞地貌。但一想出门已三天了,邵金保得按时赶到家管理喂养蜜蜂,就打消了要求邵金保的念头,急忙冒雨上山。
月亮山长树的地方不多,可是植被很好,满山遍野一片翠绿,山花竞相怒放。山顶上用于风力发电的高大风轮很有规律的旋转着。公路直通山顶。从西南到东北跨越月亮山的公路旁没有村落,也没有提供游人观景、食宿的设施。一切景致保持得很原始。
上山冒着小雨,到山顶转悠了多半个钟头大雨即来临便匆匆下山。冒大雨中午十二点赶到关庄乡政府所在地,在一家饭馆吃饭休息。当天下午三点左右返到家。
天降大雨迫使坦人和邵金保上山匆匆下山匆匆,但并没感到扫兴。坦人落实了元玉琴的嘱托,了却了一桩心愿。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