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の心创业谈写作

写作 | 想要成就经典,就不能止步眼前

2016-11-07  本文已影响789人  木小溪V

刚到北京的时候我利用周末时间在一个艺术画廊做义工,结识了一个做剪纸的艺术家。这个艺术家最初是学油画的,后来研究生学习了动漫设计,现在她最大的成就却是她独创的色彩剪纸艺术,作品在国外颇受欢迎。我最开始留意到她并不是因为她的传奇故事,而是她干净利落的板寸头。好奇心吸引着我接触她,一个留着犀利发型的姑娘,性格却十足温和,内敛羞涩。

她的作品展结束后,我们一起坐在阳光下喝茶,那个时候我正困顿于自己的爱好过于广泛而不精,于是向她请教,我说了自己热爱的摄影、写作、手工,甚至还讲了一大箩筐创业经历,然而她并没有打开话匣子跟我深聊,只是淡淡的说了句:“任何艺术都是先从技术开始的,而从技术踏入艺术,是讲究机缘的。”忽然间,我眼前一亮,像是明白了什么,但蓦地又像是陷入更大的思想漩涡里,重新开始打捞自己。

说起艺术,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会不自觉的跳出一些名字和作品,不论从音乐、文学还是绘画等诸多方面,经典的被人记住的作品往往是个性的、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而不是热门的、普遍的、速食的。音乐有贝多芬,文学有莎士比亚,绘画有莫奈,国内也有诸多名人是从技术的精进跨进艺术的大门而成就经典,梅艳芳、李宗盛、刘德华、周杰伦等,都是从模仿别人开始,不断打磨锻造,不断蜕变成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开始思考“机缘”的意义始于罗辑思维的一期节目《怎样成为一个高手?》,节目中讲的就是如何精进“技术”这一层,节目的主题思路是“万事皆有套路,针对特定的套路加强练习,效率翻倍。”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我那时候恰好开始写作,就根据这个思路每日研究热门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模仿练习,效率出乎意料的好,随着阅读量的不断攀升我也坚定的相信套路是让自己技术成长的速效药。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瓶颈的出现比想象中快。

那个时候我一心想在大媒体上发表文章 ,所以参照着每个媒体的热门文章写了很多,后来投稿无果我又开始根据自己经验写理财文章,收效还不错,再后来我也跟着比较热捧的作者写影评,偶尔也写写热闻时评,但几个月下来,虽然收获了一定的阅读量,我却开始觉得离自己想要的方向越来越远了。这个时候我开始回忆起那个艺术家曾对我说过的话,“机缘”到底是什么?我开始深度思考这个词,两周没有任何产出的为这次思考让路,后来在与朋友的聊天中突然想到我应该拆开来读,“机”应该是方向、动机,而“缘”是时间加上一点点运气。

“机缘”就如此让我参透了?我开始努力向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写,既然一直想写小说,那我就不能计较一时的得失,更不能因为时下被捧得热火朝天的“靠写作赚钱”而失了本心。写作于我而言,既不是谋生手段,又不是锦上添花,而是融入生命里的一辈子的信念,“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初心既已坚定,又何必执念当下的热点和目光?

对于“机缘”的悟道思考就像我这些年的成长弯路一样必不可少,我做过设计,尝试过策划,也苦干过市场,最终发现我更适合当个码字匠人,而机缘,正是这一切的交汇点。犹记得刚毕业时,我也曾坚定的想写东西,最终却跟随工作的脚步沦为商业文字搬运工,甚至一度对文字产生了抵触心理,后来辞职下决心开始创作,却终因不够自律和忍受不了孤独而短时间内放弃。探索的路上沟沟坎坎,却是在为最好的“缘”寻找合适的“机”,机缘一旦形成,与理想便只有几步之遥了。

有人把修行之路叫做“苦行”,我却觉得这个探索之旅可谓惊险有趣,偶尔绕路,偶尔折返,偶尔深陷,偶尔迷茫,若最终能寻得正道,却是多少苦难都变成美丽风景,看似无关却一步一个脚印带你找到了方向。

一个同样热爱写作的朋友总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大多人欣赏不了,我却极为喜欢,或许只是觉得她的路比我走的坚定果敢,我坚信“机缘”更青睐这样的人,所以我热爱这姑娘,就像热爱现在的我一样,为着成就自我的经典和不凡,我们愿意接受生命的所有馈赠,包括沉重、挫折和挑战。

(原创文章,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