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天看透商业世界叫兽2团-最冷团

#千日千文#【46/1000】归因谬误、单点定位和用新方法解决日

2017-08-05  本文已影响5人  六哥不是六阿哥

一、心理学与跨学科学习

在跨学科学习已经慢慢成为一个共识的前提下,要想构建完善的商学知识系统,心理学学科的学习就很有必要。
今天,首先我打算借李叫兽的文章共读活动,学习心理学里边的几个重要的概念。

1、基本归因谬误:

我们评价别人时,我们经常把别人的行为归因到态度和性格等内在因素;而我们评价自己时,经常把行为归因为环境等外部因素。
这点是不是就是我们中国人长讲的“宽以待己,严以待人”呢?
因此假设你是人力资源经理,当你的下属招聘进展不顺利,你第一反应是“你怎么不努力,连个人都找不上来?”而当你招聘高端人才迟迟没有到位时,你第一反应会是“哎,这个岗位人才太少。”

为什么会这样呢?

问题来了,怎样避免犯基本归因错误呢?

“三维归因理论”

心理学家凯利在1967年给我们提供了“三维归因理论”。
比如:当你看到下属迟到了,你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这样做,就可以显著的 把“对人”和“对事”给区分开,降低盲目乱喷的概率。

二、学习商业理论的正确姿势

用案例或对话的形式引入标题和要点。

直观感觉是不靠谱的。

安索夫矩阵——知识问题矩阵

知识-问题矩阵

定位理论:你需要聚焦定位,如果你想成为一切,你就什么都不是。
真正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把学到的知识练会,让它成为你的习惯。
李叫兽,花了超过3个月的时间去刻意练习《金子塔原理》,连给朋友发短信都要“背景-冲突-疑问-解答”。

三 刻意练习

今天有幸在威海认识的从北京来的小S老师,他带来了《刻意学习》的系统分享课。
刻意练习是指: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仍然使用更具有挑战性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如:决定今天中午去哪吃饭时,你为了练习自己刚学会的决策理论,使用高级的决策方法去分析吃饭的目的地,集市这时没有必要使用这种高级方法。
决定人长期成功的2个重要行为习惯就是“推迟享受”和“刻意练习”。

我想在低挑战性的日常生活中练习高级的商业技巧,不妨尝试:用新方法解决日常问题。

比如当你考虑如何在面试时自我介绍时,你可以看看能不能用新学会的理论:
使用定位理论,聚焦一个差异化定位点,而不是宣传多个优点。
使用推销理论,综合使用“中心路径说服”和“外周路径说服”。
使用组织行为学理论,证明自己的性格可以匹配你的组织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