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卡写作进阶班作业(2期)

卡卡写作课进阶作业:拼搏到感动自己,却越忙越焦虑?别让你只是看起

2019-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双子星的无名之猫

你是不是陷入了“穷忙”循环

我自己因为工作的关系,大量接触职场人士。2018年,尤其是2019年,经济下行,裁员的新闻每天不出几个,你都觉得活得不真实。

前一阵马云爸爸在阿里内部分享活动发表了对996的看法,引发了网友广泛热议。“上班996,生病ICU”。简单几个字,概括出了上班族的无奈和心酸。

身边的人爱学习的不爱学习的,这两年都焦虑得不行,报了各种培训班学习班。一年下来学费倒是交了不少,再和他们聊起来,大多和我说感觉没什么用,还是和之前一样焦虑,找不到突破口。努力到无能无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感天动地后,留下一地鸡毛,疲惫的身体,和依旧紧张焦灼的神经。

如何打破“越忙越穷,越穷越忙,越学习越焦虑,越焦虑越学习”奇怪循环?

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你是为什么在上班呢?为什么而学习呢?

警惕“穷人思维”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大家都听过。为什么呢?因为你在错误的道路上努力越多,坚持越久,就偏离适合你的道路越远。这样的努力,或许真的,也只能感动自己了。一开始航线就偏离轨道了,目的地不明确或者定错了,走得再远交通工具换的再多,也不能收获自己想要的结果。

从经济学角度上来看,你缺什么,就会把什么看得特别重要,不缺什么,这个东西对你的价值就会特别轻。

“穷人思维”,不是指“穷人”的思维,而是“曾经是穷人”的思维。中国人普遍是在资源相对不足的环境下长大的,所以多多少少都有点“穷人思维”。

《稀缺》一书中提到,“穷人思维”对我们最明显的2个影响就是:

喜欢用时间换钱。

这是一种“经济行为”。因为“觉得时间不值钱”,所以愿意用时间换钱。

另一个表现是,往往过于注重“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什么呢,你花了30块去电影院看电影,不管电影好不好看,这个钱都回不来了。而“穷人思维”的人,即使是个烂片,也往往会坚持看完。

如果你的口袋已经走出穷困,却仍然把自己的时间,以及别人的时间看得不值钱的话,说明你的脑袋仍然停留在“穷人思维”中。

“量入为出”,而忽略目标。

在资源匮乏情况下会注意力过度聚焦,变得更为专注拥有的资源本身,而导致判断力下降,忽略了另外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你的目标。

如果你只关注眼前利益,很可能,你赢得了一场战役,却输掉了整个战场。

穷人思维买房,会先考虑我有多少钱付首付,月收入这么多每个月可以拿出多少钱还贷?然后倒过来推算,自己该不该买房,买什么样的房。

事实上,好项目永远比钱少,只要目标正确,钱总有办法解决。你要先问自己,我要不要买房,想买什么房,然后再去看还差多少,怎么解决。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也是让我们在做事前做好准备。准备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收集有效信息,给自己更多选择。

而准备的大前提,则是你要先明白你要出发去哪里。好比,你去旅游,准备就像是去绘制一张地图,而清楚你的目的地,则是一切的起点。探索世界也好,成长自己也好,都是一样的道理。

防止进入只关注“眼前利益”状态

要培养自己“长远规划”的战略意识,就要我们拓宽视野,适当做一些眼前“无用”的事情。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这三种路径都是去了解自己,认识世界的好方法。

同时,我们要学着建立“时间价值观念”,多做一些“时间花的少收益多”的事情。

那么,读书,就是其中最便捷,可操作性最强的。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也可以获得大量书籍。

求助能力是一项重要能力。

这个时候就有人会头疼了,选择强迫症。那么多书,我该从哪里开始呢?

太阳底下无新事。你所面临的问题,大概率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会碰到。当我们遇到一些东西想不通,就不要闭门造车,立马去求助专家,这个专家可能是对该领域比较精通的人,也可能是你的朋友或者老师。在读书方法论领域,不得不提一部经典之作,《如何阅读一本书》。

说实话,我耳闻这本书是几年前,但是真正拆封阅读却是最近。当时也是朋友推荐,我甚至买来了纸质书,但一直放在书架上积灰。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很搞笑啊,自己好歹也是大学毕业工作多年,怎么也读过大量书籍了,还需要别人教我怎么读书?难道我之前的书都白读了?出于这种傲娇心态,一直刻意没有去读。

那为什么最近又读了呢?原因也很简单,最近身边焦虑的人太多了,很多人向我求助,我自己也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可以推荐,自己虽然经常给他人建议,现在也被这个问题困扰。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去往何方。除了哲学上的探讨,我相信一定有前辈也在这个道路上有更落地的实践,所以就想找些这个领域的书来读。然后发现清单太长,反而无处下手。就抱着寻找一个快速筛选书籍方法的心态,打开了这本书。

去认识自己,成长自己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系统地给出了一套完整的读书方法论,从四个角度去协助你阅读:首先,为什么要阅读,阅读有啥好处,其次,阅读的4个层次和如何做到,再次,阅读时怎么记笔记,最后是,不同书籍的针对性阅读方法。

读完后,发现这本书和自己想象的很不一样。它并不是一个理论性书籍,而是一本“教辅书”。先讲知识点,然后有练习题,测试题,甚至,还良心附赠了建议阅读书目(作者把各领域的清单都帮你列好了,不需要自己一个个去找),看完之后一个直观感受就是性价比极高,买一本书,送一套的既视感。更重要的是,阅读就是学习,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老师缺席”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发现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是如何阅读自己,阅读这个世界。

如果你想通过读书来高效学习,来加速自己的成长,又不知道读什么好,我强烈建议你从这本书开始,会帮你节省很多挑选时间,大大缩短绘制“地图”的准备过程时间。

关于“快速学习”的实用技巧

一旦你有一个目的,想要快速了解新领域,那么随便看看,显然不行,会浪费大量时间。另外一方面可能选择了一本很细枝末节的书,比如你想学心理学,结果你不幸找了本打着心理学旗号的鸡汤书,而且居然很认真的看完了,这个时候,大呼上当已经为时已晚,因为你花出去的时间已经“沉没”了。又或者,你已经通过大咖推荐,获得一本该领域的最好的经典著作之一,你也知道这本书,一定会帮到你,但是时间有限,你想尽可能快地吸收书中的精华。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使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介绍的,第二个阅读层次:速读,来开展你的阅阅读之旅:

速读的六个步骤:

第一步,快速看书名页,副标题,有序就先看序:

这样做,可以帮助你快速把握书的主题。

第二步,研究目录页:

“出发前看一下地图”,对书的基本架构做了解。

第三步,如果有索引,翻翻看:

快速评估这本书涵盖的议题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作者和书籍种类等。

第四步,读一读出版者对本书的介绍/推荐:

一般这是在作者协助下写出的文案,作者会尽力把主旨准确摘要出来,如果你啥也没看出来,或许这本书本来就没谈什么重要的东西,在一开始有效节约你的时间,避免“踩坑”。

完成这四个步骤,已经得到足够的资讯,让你判断要不要读,以及值不值得接着细读。

最后两步:

第五步,从以上的阅读印象中,挑几个看起来和主题密切相关的篇章来看:

特别是,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结尾有摘要的时候。

第六步,把书打开,随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着细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记得不要忽略最后两三页,因为很少有作者能拒绝,在结尾将自己认为既新又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的诱惑。

找对方向,让你轻松阅读大部分读物

这个场景会不会很眼熟:对一本很难的书抱有很高期望,比如名著,或者某些领域的经典之作,以为它能启发我们,结果挣扎后发现读不下去,觉得自己书选错了,一开始就不该读。作者提到,这是因为你没找到对的方向。

那什么是对的方向呢?

一个重要却简单的阅读规则。

第一次面对一本难度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继续读下去,略过哪些看不懂的部分,很快你就会读到你看得懂的部分。

集中精神读完,在读第二遍的时候,你对那个顽固的段落可能理解就会多一些。因为你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的理解,就算只有50%甚至更少,也能帮助你在后来重读时,增强对一次略过部分的理解。

就算你不重来,一本高难度的书了解了一半,也比什么都不了解好很多,对不对?

事实上,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是用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看的,这让我没那么害怕和抗拒去阅读。

生活中其实也是一样,我们不能总是去注意困难的地方,无作为的等待,想要迎来我们想要的结果,真的只能靠运气。更多时候为了那个想实现的目标而坚持做下去,时间会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做一个对自我有要求的人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作者很强调主动阅读,主动思考。他认为阅读的本质就是自己提问题,然后尝试去回答。

他认为,阅读的艺术,就是以适当的顺序,提出适当的问题。

关于一本书,你需要提出四个主要问题: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说些什么?

作者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和我有什么关系?

这话第一次看到,真的让我有如醍醐灌顶,大呼妙哉!成长不也是一个同样的过程吗!一个对自我有要求的人,他一定不会盲从他人的观点,也不会不假思索全盘否定。他会通过相同的思考过程,去形成自己的观点,给出自己的回应。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也是形成一个人成熟自我价值观,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打游戏的时候,练级苦逼,偶遇已经通关的大佬,大佬还愿意主动带你练级,这是怎样的奇遇啊!

怀着这种相见恨晚希望再加下大佬微信后续多勾搭多带我玩的感情,我又去多看了下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的介绍。遗憾的莫提默大佬已经在2001年过世了,(很长寿,活了99岁),此处默哀一分钟。然后发现,大佬除了写这本书,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1974年第15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

这是什么概念呢?就好比世界版本的新华字典升级豪华版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也叫《不列颠百科全书》)是世界三大百科全书之一,也是至今最权威最全面的百科全书,集合了全世界各国,各学术领域学者撰写,包括非常多的诺贝尔奖得主。

特别一提的是,参加原15版书撰稿的的,总计4300多位专家、学者来自130多个国家,100多位诺贝尔获得者。能把这些权威大佬跨领域专业知识进行梳理汇总的人,必须会阅读会总结。这样看来,能写出这本书,也是实践出真知,浓缩自己经验传授的结果啊!

莫提默这段独特的经历,让他非常讲究客观,严谨和落地性,这可能也是这本书自1940年出版后至今,依旧长久盘踞在各大书店以及推荐畅销榜的主要原因。

身心健康的秘密:保持心智的活力和成长

人作为万物之灵,有一个和其他动物最主要的不同特质:身体有限制,心智却没有限制。人基本到了30岁左右,身体状况就达到了巅峰。随着时间变化,身体会逐步恶化。但是我们的头脑却可以无限地发展和成长下去。

我们的心智,不会因为年纪而僵化停止成长,除非大脑失去活力。而其他动物似乎发展到某一个层次之后,就不再有心智的发展。

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有可怕的证据显示,心智的萎缩也可能要人的命。生活中,经常听到很多忙碌工作的人一旦退休后,就显现出各种病态,痴呆,甚至死亡。这很可能是因为工作需要人的心智运动,一旦外界的人为要求消失,如果这个人本身没有内在的心智活动,停止了思考,那么死亡也会尾随而至。

外界的刺激毕竟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有主动的内在的生命力量。主动阅读,主动思考,不仅是阅读,也对我们的工作和事业有帮助,帮我们保持心智的活力和成长。

找到内心的热爱,完成自己独一无二使命

你来人间一趟

你要看看太阳

和你的心上人

一起走在街上

了解她

也要了解太阳

                                  —海子·《夏天的太阳》

其实,所有人都一样,都是面临一样的挑战,如何找出自己内在的资源,过美好的人生。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做选择的过程。现在这把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就在你的手中,一切都在于你的选择。你选择自己承担从自己出发,那么遇到问题,就可以去寻找方法解决,如果你选择都是别人的错,那么遇到困难时,只能说你倒霉运气不好了,因为,你没法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是自己的问题,就有解决的可能性。

4月12日,马云在微博发表长文回应网友抨击,认为重要的不是996,关键是思考人生的方向和意义,找到自己的快乐点,不快乐每分钟都是折磨。所以他常常思考“我有什么,要什么,放弃什么”。这一定是主动思考进行的过程,没有人能强迫你坚持。

学习,是让你对以前不了解的事情开始了解。不管是有没有人指导,你越主动,探索地越多,收获得越多。而主动思考,探索自己,了解自己的需要,为自己负责,是一生的功课。我很喜欢的一个心理学导师的比喻,了解自己就像是剥洋葱,一层又一层,但是每一次都会让你更接近自己。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灵魂”。一颗橡树种子,本身已经包含了日后成为橡树的一切信息,而且不会成为其他东西,只会成为橡树。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他独特的使命,祝福你早日找到你的使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去过自己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生。

“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已经有人做了。”

                                                    ——王尔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