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

2015-11-24  本文已影响143人  文艺圈儿
关于读书

自己算不算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呢,说起来好像算,从小看的书就不少,前几年也一直保持着买书的习惯,可谓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读越读越少,越来越拿不起来了。不读书的理由越来越多,整个社会进入了读图时代,工作忙工作累,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刷不完的朋友圈,读一本书越读越慢直到放弃,因为要做读书笔记所以阅读兴趣下降等等。

而这段时间因为要做每日一写的工作,我发现想要每天有一定的输出必须保持每天一定量的输入,目前自己每天要花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在每日一写上,可是有没有花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在读书上呢?答案是没有。所以越写越觉得困难,越写越觉得自己是在掏空自己,掏着掏着眼看就要被掏空的感觉。池建强在《MacTalk》中说:高晓松为做《晓说》这期节目做足了很多的功课,第一季做完,高晓松就感觉他的知识就差不多都抖出来了,于是在准备做第二季的时候就赶紧去恶补,翻书看,补史料。做每日一写的目的不是不断地输出自己,而是本着提升自我而做的,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也是一种提升自我的方式。今天下午在看知乎牛人战隼关于”每天读一本书“的计划,自己远远没有到每天一本书的节奏,但其实想想一个月读上两本的时间其实无论如何能够挤出来的,先从每月两本书开始尝试。

自己为什么要读书?

1 培养阅读和学习习惯

2 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

3 保证不断输入才能输出

4 加强时间管理意识

广告天后李欣频在《14堂人生创意课》提到关于每天一本书的读书建议:

从培养阅读习惯开始,建议人在18-28岁人生的精华岁月中如果能够养成阅读的习惯。

从兴趣开始读,形成阅读脉络,先从自己感兴趣的展开阅读,慢慢地形成延伸阅读,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来设计阅读的书单。

保持每周去书店的频率,知道出了哪些新书,建立自己的知识情报网。

留下读书的痕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留下阅读的心得。

建立自己的体系,除了书本,还要利用好杂志和网络等知识来源。

一半经典,一半新知搭配着阅读,往最老和最新两端延展自己的智慧。

那如何读书呢?

1940年出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提到——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阅读时间量化:

读书常常碰到一个问题就是懒散,不能坚持,哪怕是翻一翻书,创造阅读的愉悦感保持小步迈进的节奏,每天一小时,每周另外花半天时间专门阅读。

读什么书?

列出一个主题的清单,每天往这个主题里不断填充,譬如说《与邬达克同时代》,那就往里面填建筑或历史类的阅读书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