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的爱:蔡康永的爱是什么
首先要说,这部电影我打65分。
这是一部很私人的作品。私人到话语范围就是蔡康永和徐熙娣两个人。林志玲的戏份虽多,但其实与一干“康熙来了”的熟面孔并没有太大区别,作用都是为蔡康永的嘱咐站台撑腰;她的价值只是因为徐熙娣在乎她。如果这是一场求婚,那么林志玲和一干“康熙”熟面孔其实都是僚机而已。
说它私人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太过鲜明的蔡氏特点。蔡康永如何我不用赘述,这部电影无疑正是他人格的投射:顾及到方方面面,没有太大的矛盾冲突,连荒诞的地方也一定要有个合情合理的现实化解释。这就像一首平缓过头的钢琴曲,和声的发展还不到足够的紧张度,就立刻得到了解决。结果是,观众可以看得很轻松,不会有哪一点突然狠狠地戳中你的心,以致多年后想起,你还会倒吸一口冷气,并由衷地兴奋赞叹。
电影宣传图 来自电影官微即便如此,我认为“康熙”的粉丝们至少可以在两点上得到满足。
一是“康熙来了”众多熟面孔与徐熙娣互动的大乱炖。有的是把人物嵌入到剧情中,有的干脆是“康熙”某些内容的变形照搬。只不过当初在节目里被徐熙娣“欺压”的嘉宾们纷纷骑到徐熙娣的头上。你以为这是“还债”吗?不,“受难记”是对受难者的歌颂与升华。这一路甚嚣尘上的娱乐闹剧反而是用来衬托人物的坚韧和努力。徐熙娣通过一首《小丑》把自己在现实中这些年的辛酸与艰难也阐述了一遍。
另一点是蔡康永对徐熙娣和林志玲两人关系的理解。徐熙娣与林志玲“互撕”一度是电影的炒作点。但看过电影之后,观众大概会大失所望,因为两人撕得并不厉害;不光撕得不厉害,最后还来了个深情款款的大和解。我看电影时,旁边有位女生说为什么不找徐熙媛与徐熙娣一起演。如果真这样做,那就不是蔡康永想表达的东西了。在蔡康永眼里,徐熙娣与林志玲的关系至少有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就是两个女性的“争风吃醋”。值得注意的是,西施不会去跟东施争风吃醋,“争斗”是两个人势均力敌的体现。这就自然引出了第二个层面,相杀的两个人多半也是相惜的,就像西门吹雪与叶孤城、燕十三与谢晓峰。对手之间有较量,但针锋相对的背后是对彼此的激励。蔡康永在这一层面上比较“偏心”的一点是,他侧重在表现林志玲对徐熙娣的激励,正是有林志玲在,徐熙娣才会拼命地完善自己。
最重要的是第三个层面。如果只是前两个层面,那么不会有大和解的结局。能够和解,是因为两个人归根到底是血浓于水的两姐妹。这种设置固然会一定程度上增加戏剧冲突,但结果却是回归温馨鸡汤。把“恨”的根种到“爱”里去,岂不是消解了两人的隔阂吗?在蔡康永看来,两个人其实是同气连枝的,这让我很惊讶。
电影宣传图 来自百度百科但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电影最后的转折。本以为是上官娣娣梦到了许春梅,结果是许春梅梦到了上官娣娣。梦里面是现实的职场打拼,梦外面反而是荒诞怪异的游乐园。这种对比也有点隐喻的味道。
“康熙来了”停播之后,徐熙娣也有别的尝试,但是节目效果似乎并不太理想。有一次她在微博发了条短视频,里面她大约喝了酒,满脸酡红地大倒苦水,旁边徐妈妈笑眯眯地看着她。这哪里像三个孩子的母亲,分明还是一个少女,对世事的艰辛不得而知。
那么如果“康熙来了”就是一个纷繁吵闹又华丽缤纷的梦呢?一切荣光与欢呼,一切艰难与羞辱,是不是也不过一枕浮华迷梦呢?电影里蔡康永借林志玲的口告诉徐熙娣,梦醒了,你还是要继续生活下去。这是不是在嘱托她把世界当做一个游乐园,保持着一颗童心与真心,好好地继续生活,祝愿她得到想要的幸福呢?
如果说这是一封蔡康永写给徐熙娣的情书,我想这或许才是最深沉的用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