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起跑线的十个习惯》之“五”
把依葫芦画瓢变成小妙招
——让孩子养成举一反三的好习惯
小学阶段的习惯养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孩子一旦有了基础,养成了习惯,就会自觉主动地坚持下去。但孩子习惯的养成是一定要家长和老师加以引导才能养成的,咱们家长可千万不要认为所有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系统会自动更新配置的。
想起我多年前的一个五年级学生,很调皮,习惯比较差。我批评他,他说:“老师,您不用担心,我现在是表现不好,到十八岁那天我就能马上变好了!”实在令人哭笑不得。其实,咱们很多家长也是这么觉得 ,孩子还小,由他去吧,长大就好了。有这类想法的家长其实还不用等到孩子真正长大,只需要到三年级,大多数家长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难题——孩子的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已经养成,也不再听家长的建议,这时候想下定决心狠抓孩子,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未必有效。因为,自由不是放纵,从来就没有绝对的自由。
让孩子从小养成的各种良好习惯中,对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有帮助的习惯就是“举一反三”的习惯。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老师或家长启发孩子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孩子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提高孩子灵活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而“举一反三”这一个习惯一旦养成,孩子们就能从中获益良多,自然就愿意和它形影相随,终身不离不弃。
我们今天仅选择一个角度来解读“举一反三”,就说大人小孩都头疼的习作吧。
一、旧壶新酒,简单仿写
习作,大都说难,那么,写诗呢?更难。好,我们就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写诗歌。很惊讶,是吧?不是说简单仿写吗?怎么一来就是诗歌啊?是的,写诗,多难啊,六年级学生都不一定能写,一年级怎么写出来?不急,我们来看看一个一年级小朋友写的诗:
四季
柳树绿绿/他对燕子说:我是春天
西瓜红红/ 他对瓢虫说:我是夏天
落叶黄黄/他跳着舞说:我是秋天
小树脱掉一身衣服
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怎么做到的呢?就是举一反三。不知道家长们平时有没有留意孩子们的语文课本,没错,这首诗和小学一年级的一篇课文相似度很高。如下图:
一年级课文 这个小朋友正是从课文中得到启发,触类旁通写出了这么美妙的小诗。大家看,是不是很简单,咱们家的小朋友也可以吧?其实,我们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孩子们学习习作的最佳范文,让孩子经常练习仿照说一说,写一写,那么孩子的习作水平一定能得到快速提升,到了高年级,那就非常厉害了!也许咱们的孩子错过了一年级成为小诗人的机会了。不怕,三年级以后能成诗人也是很了不起的。三年级以后,孩子们的仿写就更好了——
二、触类旁通,巧妙传情
先请大家来看看五年级的学生是怎么写诗的:
我的学生习作《等我也长了胡子》这是一个调皮的男孩子写的诗,其实,这首诗全班都写了。孩子们写这首诗是因为我偶然在某本参考书看到一首诗,题目就是《等我也长了胡子》,当时觉得特别好玩儿,和孩子们一起欣赏,结果孩子们瞬间就有了表达的欲望,说他们的爸爸也有类似的情况,于是我就让孩子们尽情表达,说着说着,我觉得他们说出来的话稍加润色就是一首诗,于是男生写《等我也长了胡子》,女生写《等我也穿了高跟鞋》:
我的学生习作《等我也穿了高跟鞋》 这些小诗,让我惊喜也让我心酸,诗中,都传递了孩子什么样的情感啊:委屈、不满、期待、包容……突然觉得,这就是一种新形式的沟通。如果家长看到这样的沟通方式,还忍心拒绝孩子的合理要求吗?
于是,我把这些作业一一拍下来,做成美篇分享给家长。
我在“美篇”与家长分享学生的习作一石激起千层浪,家长们看到孩子写的诗,激动之余也开始反省,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额外的福利。那时候,这群孩子在上五年级,诗歌的种子就这么播下了。六年级,有一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叩响诗歌的大门》,那颗五年级埋下的诗歌种子瞬间发芽,舒枝展叶,孩子们一时间诗意喷发,人人都写了好几首诗歌。比如他们读了《致老鼠》之后,写了《致蚊子》《致小猪》等等。
我的学生周末小练笔作业上了六年级,我也要求学生们在读到好诗好文章后动笔写写,比如读了《山中访友》之后,他们写了《竹林访友》《海边访友》等等;读了《草虫的村落》之后,他们写了《蚂蚁的村落》《蚕的世界》等;读了描写美丽自然风景的文章《索溪峪的“野”》之后,他们写了《丹霞山》《罗田的梯田》;读了《威尼斯的小艇》后,他们写了《广州美食》《广州趣记》,其中《广州趣记》的小作者从 “情牵粤美景”、“品味粤文化”、“尝鲜粤美食”等三个角度写下了他对广州由衷的爱和赞美,图文并茂、洋洋洒洒几千字,如果不是我的学生,我一定会认为是网上复制粘贴的。
我的学生仿《威尼斯的小艇》写的《广州趣记》全文这些文章是我们的周记作业,我只是收录,并没有动手修改,其实也不需要改动,有些时候,我发现孩子们的表达比老师的更入情入境,真正达到了“我以我手写我心”的境界。
三、别出心裁,娓娓道来
不要害怕仿写多了思维被禁锢,孩子会没有自己的表达,仿写的过程其实就是给孩子一个框架和方向,孩子们还是需要自己组织语言的,表达的情感也是自己的,日积月累,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表达就很顺畅了,随意定的习作也能一气呵成,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有时候因为他们没有好好做好作业登记导致作业没能按时完成,我让他们写一千字的作文,题目就是《我和作业登记本的故事》;去年“3.8”节,孩子们在感恩主题班队课中回忆我和他们两年多的点点滴滴,说着说着,他们哭了,我也哭了。最后,我红着眼问他们:“三年了,你们对老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有个孩子说对“玉老师来了”印象最深,孩子们纷纷响应。于是,那个周末的练笔作文就是《玉米老师来了》,我们选一篇画面感比较强的习作来感受一下孩子们的习作水平:
“叮铃铃……”听见了上课铃声的我们,并没有很快安静下来,而是趁着玉米老师没来的时间继续疯玩打闹。
起初只有前面几个同学议论的声音:“你说老师去哪儿了?”“也许去开会了吧。”听着听着,全班渐渐沸腾起来了。这里的人聊《斗罗大陆》那里的人聊“王者”,有的站在讲台上跳舞,有的在玩石头剪刀布,有的在补作业,还有的在兴致勃勃地玩捉人游戏……
这时,教室里就像游乐场一样炸开了锅。突然一个淘气的同学大喊一声:“玉老师来啦!”马上,喧闹的游乐场一下子没了踪影,同学们都进入了学习的模式,整齐有力地读起了课文。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我们也没忘时刻关注着窗外玉老师的行踪,大概过了三分钟,别说玉老师了,连个人的影子都没有。只听见那个淘气的同学发出了哈哈的笑声,我们恍然大悟——被骗了!于是大家都气愤地向他反击,一个个的纸团如同万箭齐发,那名“骗子”同学早已躲到桌子底下,再也没有了幸灾乐祸的张狂。
我们又沸腾起来,突然走廊传来一阵清晰的脚步声,似乎一股杀气正涌向我们。没有人敢抬头看,个个都屏息凝神,此时我们只有一个想法:玉老师来了!慢慢地,我们用余光看见窗外飘过一个高大威猛的身影,才知道是体育科的林老师,我们再一次喧闹起来。
可是事与愿违,就在林老师走过不久,班里喧闹的声音渐渐小了,教室越来越安静,直到坐在前面的同学小心翼翼地回过头去,又慢慢地转过头来,班里全都安静了。
玉老师真的来了!
学生习作《玉老师来了》
虽然是随意定下的习作题目,写的也都是他们唯一的“玉老师”,但孩子们写得各具特色,事例鲜活生动,选材角度也各有不同,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味道。那天上午,我一口气看完了40篇习作,被孩子们大胆真实又加了艺术手法的表达逗得笑出了眼泪,周一固有的疲乏感无影无踪,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和愉悦。周末小练笔,我允许孩子们交打印版作业,这样他们既可以轻松些,还可以锻炼自己的版面设计。交上来后,我没有作任何修改,但一定会用一整节课来和孩子们欣赏品读,然后发回给他们自己修改。我总是这么想,等孩子们长大了,重新读一读自己的作品,如果觉得不够好,再自己动手改一改,收获会更大!
好像很少有老师会像我这样天马行空般地布置孩子的练笔习作。但是,我觉得,习作嘛,就是表达,就是“我以我手写我心”。为什么我们只教孩子写那些考试可能出现的作文题目呢?考试之前,我是最不会猜题也不愿意猜题的老师。试想,如果孩子对什么稀奇古怪的题目都能达到“我以我手写我心”,那么,考试的那些题目还能难得倒他们吗?如果这样的习惯能从一年级开始引导,咱们家长还用担心他到了高年级不会写作文吗?还用残忍地剥夺孩子的周末时间、到处给他报读大大小小的补习班吗?
其实,不光是习作能通过“举一反三”得以提升,社会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举一反三”的影子:远的,鲁班从野草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近的,莱特兄弟受到了蜻蜓的启发制造了世界上的第一架飞机;更近的,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等等,现在,我们日新月异的时代受益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正是受益于善于“举一反三”的人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举一反三”的习惯能让我们每一个人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