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准备了6小时,终于讲成功了

2019-03-09  本文已影响0人  子夜观

今天完成了一项壮举:
一天之内,完成了一篇8000字的分享稿。

从初稿,到润色,到分享,
最重要的,是突破了自己写作的局限。

一、

昨天晚上在牛人进化营做了一场《认知天性》的书籍分享,花了很长时间,效果并不好。(见文章:《我准备了8小时,但还是讲砸了》

所以,今天紧接着又要准备一场分享,其实心里是没底的。

一方面,昨天刚刚产生的对写案例的感悟,还没完全消化,今天就要立刻用起来。另一方面,前两天没有及时准备,今天一天就要赶8000字的成稿,实在是有些极限。

但这次,我要讲的是一个准备了6个小时,然后讲成功的故事。

二、

忘了有谁说过,写作,就是找到感觉的时候能够一日千里,找不到感觉一天也憋不出来几行的行当。

今天上午,总算是体会了一把什么叫“一上午都憋不出来几行字”。

因为昨天的分享并不是很成功,而且今天的分享主题有些过大了《半天完成阅读和分享,我是怎么做到的?》

原本想借着我昨天分享《认知天性》这本书的案例,讲一讲我是怎么拆完这本书并分享的, 但到了要写的时候,发现三个巨大的问题:

第一、《认知天性》这本书本来理论基础就比较深,不适合作为案例,而且大家都没读过,不知道和自己有什么关系。既帮不到老铁什么忙,老铁也很可能没有兴趣。

第二、就是这个主题实在过大了,需要同时涉及到快速阅读、素材提取和材料写作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不是一个小话题,想要在一次分享中讲清楚这么多,很难。

第三、就是昨天的分享其实并不成功,以一个并不成功的案例来讲成功经验,结果必然是别人更不感兴趣。

所以,整整一上午,我都在这个并不是很好的选题中挣扎,直到中午小凡连长给我发来了消息:

子夜,你方便不我语音跟你聊几分钟。”

由于我的分享稿的完成度还差的很远,于是抱着有些忐忑的心情,接通了小凡的语音。

“子夜,你的稿子我看了,干货很满,内容也OK。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做一周学委分享,你的目的是什么呢?”

“呃……目的……是什么呢?”

“在牛人进化营里,你的分享,就是你的个人品牌。之前很多老铁的分享,都让其它老铁了解了自己的个人品牌,也和更多老铁产生了链接。”

“嗯嗯,这个说的确实非常对,但是我能怎么做呢?”

“猫叔前两天在分享中说过,你分享一本书也好,分享道理和干货也好,这些都是别人也可以讲的,那别人为什么要听你讲呢?有什么是独一无二只属于你的呢?”

“我的经历和……故事吧?”

“对,把你的故事讲出来,会不会让别人对你这个人更感兴趣,而不是学完知识就完了呢?”

“是的,但是……讲故事我并不擅长,不知道该讲什么样的故事怎么办?”

“你在哪方面是行家,是你最擅长的呢?”

“高效阅读吧,快速阅读和重点提炼方面。”

“对,那在这方面,你有没有自己的故事呢?”

“……我知道了!那……我这次的选题确实有点太大了,那我是不是可以更换一下,只讲快速阅读和重点提炼呢?”

“当然可以啊!这个主题非常好。”

“正好下期主题营就要开营了,那我就以上一期打卡书籍为例进行拆解,帮助大家更好地阅读下期书籍,可以么?”

“没问题,非常棒!”

三、

就这样,经过小凡的开导,我一下子就从一上午什么都写不出来的状态,变成灵感迸发的状态了。

我首先从自己的印象笔记中,找出了前几天在剽悍行动营四连分享的名为《快速阅读和重点提炼》的逐字稿。

然后,花了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把稿子中所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标红,但暂不写明要如何修改,这一标记就标记了近一大半的内容,所有的案例全军覆没,只留下了通用的干货。

之后,我看了剽悍晨读写作班里晨读君的分享逐字稿,认真揣摩她的讲话和行文方式,发现她的分享特别真实:对于话题过大,没有时间讲透的内容。她就先指出整体是怎样的,然后挑其中的一点讲深讲透。对于每一个知识点,她都融入自己的经历和理解,讲了很多细节在里面。而这两点,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于是,我按照晨读君的风格去修改了开头,把一个干巴巴的扎心道理,变成了我个人成长经历上的暖心故事:

在修改之前,稿子的开头是这样的:

今天能够受邀来给大家分享呢,嗯,非常开心,我们今天要分享的主题就是如何快速阅读和提炼重点。

不知道各位在阅读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本书总是习惯于逐字逐句的读,并且愿意从头到尾读完,生怕落掉了书中某一个部分的内容,这种方式虽然非常有助于我们去理解书中的内容,但是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在行动营打卡中,因为咱们的阅读频率是一天一本书。而且在这些书当中,很多书的页数是非常多的,所以,如果我们再用这种方式去读书的话,进度明显是跟不上的,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从书中提取出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呢?这也就是今天我们想要分享的主要内容了。

而在修改之后,稿子的开头是这样的: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说到快速阅读,曾经我是非常不喜欢快速阅读这个概念的,总觉得书就要逐字逐句的读,快速阅读就像囫囵吞枣一样,不仅是对书的不尊重,更是对作者的不尊重。阅读的速度是提上来了,但是真正能吸收的知识未必能提上来。

但后来有一次,我在樊登读书会参加了一场快速阅读的线下沙龙,里面有一位老师说了的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快速阅读不是一种标准,而是一个工具。工具是好是坏,完全取决于你怎么使用它。就好像一把菜刀,你既可以用它来抢劫,也可以用它来做菜。同样,快速阅读的方法,如果你把它用在阅读文学作品上,那么很可能会失去很多乐趣。但如果把它用在快速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上,那它就是一把无往而不胜的利器了。”

“当你掌握一个工具之后,怎么用,在哪里用,完全在你。但如果你没有掌握这个工具,那么在需要用到的时候,你也就没法使用了。所以,你会因为觉得没用而不去学呢?还是愿意让自己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可以多一种选择呢?”

当开始讲自己的故事的时候,因为这些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所以,写起来就会特别自然。

而后,就着这份良好的状态,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一口气改完了稿子的所有部分。最终在19点50分的时候,完成了包括逐字稿、PPT的所有分享物料准备。

最后,八点的分享如期进行,整场分享我都处在非常自信的状态,最后不但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小凡连长还专门给我发来了祝贺:

下午这一稿特别棒,故事很容易有代入感,感觉有灵气了许多。

这个评价,是我做了这么多场分享以来,最让我最开心的一个评价了。

因为,我终于突破了曾经只会“讲干货”的局限,终于讲出了自己的故事。

以及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交出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答卷。

尾声

好了,故事讲完了,最后上干货:在这次的经历中,我收获了什么?

001 道理和干货人人都能讲,独一无二属于你的,只有你的故事。

002 想想你在什么领域是自己专长的?每当你领悟一个道理的背后,背后都有什么故事呢?

003 如果不知道怎么讲,那就多看看那些讲的好的人是怎么讲的。也许其中的一段话,就讲出了你想要的感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