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习不好,因为我不喜欢现在的专业"
经常听到学弟学妹说:学姐,我不喜欢教育学专业,当初是被调剂过来的;学姐,当初我妈非让我报教育学,我根本不知道教育学是什么……
当我问他们你们喜欢什么专业的时候,他们有的说喜欢汉语言,有的说喜欢考古,有的说喜欢历史……有的甚至说不知道,反正就是不是教育学。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就想起我室友阿韦。当初她也是怀揣着一颗文学梦报的志愿,却也一不小心来到了教育学。起初当然也是不甘心呀,和她们一样的心态。
于是开学第一天她就火急火燎的去找我的导员,但是导员告诉她:必须专业成绩前多少多少才能转专业,因为人家其他专业的老师也喜欢学习好的呀。你如果能把你现在不太喜欢的专业越好,才有资格转专业。所以大学第一年好好学习,一年后再去找她。
为了自己文学梦能够早日实现的阿韦为了学好专业课,放弃了我们每天忙得不亦乐乎的学生组织;为了背书她会随便找个角落,在台阶上一坐一小时,大声朗诵读,有同学来往根本不在意;为了提高英语,每天背文章,在规定的时间里一篇篇做短句翻译,每天逼迫自己写一篇作文……
一年后的结局想必大家都想到了:通过努力学习,阿韦成绩名列前茅的同时深入的了解了教育学这一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最终爱上了它。
人们总喜欢说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别的事情。一般来说有两种原因,一种就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去了解现在要做的事情;另一种就是仅仅是因为他们还没开始做那件事情,所以还没有在那件事情上遭受挫折而已。
对于第一种原因,很多事情因为了解才会有兴趣,或者通过强迫自己坚持,渐渐的就会发现兴趣。很多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内质”倾向,所谓"内质"就是喜欢做自己熟悉的事情,对自己不熟悉的事情缺乏一定的热情。如果大家放任这种倾向的话,不仅仅会对很多事情形成固定思维和刻板印象,同时也会因为我们接受新事物的匮乏而丧失想象力。
就像《犀利仁师》中所说:“有些事并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而去坚持,而是因为我们坚持才能看到希望。”
把某件事情做好肯定是需要兴趣和热情在的,但对某些事情的热情并不是我们天生就具有的,而是在坚持的过程中去喜欢然后再去坚持的良性循环。
北大美女教授史蛟在"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成功和热情中"说到:“天赋热情”论说我们的热爱是命中注定,我们只能够接受安排、追随热情。但是如果热情是后天塑造的,那么,我们是自由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去选择对我们有意义的工作,然后日复一日地保持专注和努力。也许这听起来很单调,缺乏天赋热情论的浪漫感。但是,专注和努力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你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学习不好,因为我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走的不够快,而是我们不够坚持。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能走的最后的往往不是最快的,而是在自己的轨道上踏踏实实前行的人。
对于第二种原因,主要因为还没有遇到过挫折,还没有证明那件事情他们做不好,所以,那件事儿对他们来讲确实具备很大的吸引力。事实上,当很多人真的放弃原来做的事情,然后去做新的、所谓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他们最终会发现,这件事想要做好同样困难重重,挫折不断。没有多久,这些人又会因为做不好这件事而失去兴趣,然后开始幻想做另外的事情,并且将其行为“合理化”而后如此声明:“我(才知道)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并不是这个……”
说白了就是,我觉得兴趣并不是很重要。只要一件事儿你能做好,做到你自认为做的还不错的时候,你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兴趣,因为有一个叫成就感的东西会激励你继续做下去,你一般也不会拒绝这种"激励"。
说来说去,又是顺序出了问题——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很多人常常搞错顺序却并不自知。
尽管并不是绝对,但确实大多数事情都需要熟能生巧。但,同样,做得多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没兴趣,往往只不过是结果而已,却被当作不去做好的理由,最终的惩罚就是大量的时间白白流逝。
所谓学习上的成功,无外乎两种因素:坚持和策略。而坚持本身就是一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