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好物不坚牢——《我们仨》

2020-01-08  本文已影响0人  Le_pku

1997年3月4日,阿园因患脊柱癌逝世。

钱钟书,1998年12月19日逝世。

2004年7月,《我们仨》出版。

杨绛,2016年5月25日逝世。

犹记得杨绛先生逝世的那天。

这个不幸的消息在网络上传开,文艺界为之哗然。朋友圈被先生去世的消息刷屏,人人扼腕痛惜。

当时,对于杨绛先生的了解仅仅止于著名作家的头衔,钱钟书妻子的身份,钱老的著作也仅拜读过路人皆知的《围城》。

看到满屏的“‘‘我们仨’’团聚了”“,暗暗将《我们仨》列入了必读之作。

未曾想一耽搁,就过了三年。

在本书中,杨绛先生以简单平实的笔触,回忆了三口之家的几十年的相知相守、相离相聚的经历。读起来像看一条安静的河,在汹涌的暗潮中不急不躁的流淌,起伏,分叉,合流。

钱老和杨老志趣相投相濡以沫让人艳羡。不论是异国求学,还是和平年代、文革期间,他们始终不争不抢,淡泊名利,精心耕耘着手边的一亩三分地,以极大的热忱读书、写字、生活。

他们爱吃,爱冒险,再小的日常也能从中找出乐趣来,再大的苦难也作美酒细品。三人在生活上互相关照、扶持、敬爱,工作上各谋其事,互不打扰。

我真希望这条河流永不停歇。可惜,人间从来没有单纯的快乐,它们总是和烦恼携手而至。

钱老的身体每况愈下,阿园的旧疾再次复发,幸福的生活笼罩上了一层阴影。杨绛先生每日在阿园和钱老的病榻间往返,她热爱的那个三里屯的“家”,只成了梦里那个羁旅倦客歇脚的“客栈”。

《我们仨》是可贵亲情的浓墨抒发,人格精神的宁和凸显,爱国情操的本然流露。作者更是用朴实的语言,告诉了读者:只有家,才是最好的港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