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者的自省千字文谈写作

我的文字职业生涯

2014-07-20  本文已影响264人  大可

开通简书已经半年了,而寻找一个放自己文字的新平台已经不止半年。
活了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总觉得人一天天地增加履历,文字其实也有它的职业生涯。
只是写的少,还是写的少。

从最早的 Web 1.0 时代,用 QQ 空间存零星的想法,写了三四年,寥寥两百篇,当时觉得获得了类似在朋友圈里更新动态的快感,这个产品九年后的今天,我们都长大了,当然觉得曾经落笔的大多不过生活琐事和无病呻吟。
再到部落格时代,曾经的新浪已是如今的渣浪,五年的微博更是轻松革了自家博客的命;不可避免这同样命运的还有网易博客、点点。但是这样的文字平台,还是培育了最早期 Blogger 的写作习惯,甚至遗留为如今的生存土壤,当然也培育出像徐静蕾、韩寒这样的个人品牌,也有后来的可能吧、扯氮集这样优秀的个人博客。
这大抵是 Web 2.0 时代的产物了,其中还夹杂着各种 UGC 和 PGC,包括现在运营了十年的穷游社区、以游记沉淀起家的蚂蜂窝和丧心病狂小清新们爱扎推的豆瓣。
业内早有人提 Web 3.0,在2007年,Google 的 Eric Schmidt 就被问到这个概念,当然当事人只是非常嗤之以鼻地说一句"这只是个被人发明的行销概念",之后的2010年,Mary Meeker 则抛出自己对 Web 3.0 的理解:Social Networking、Mobile and Search。只是在人人被谷歌的今日,和谷歌越来越不济的天朝,谈这些概念显得很讽刺。

我并不像历史系的学生那样,纠结于梳理文字历史或者互联网历史或者商业史,尽管我也曾做出这样的傻事(注1),如今还有人美其名曰“聪明人要下笨功夫”,其实这只说明年轻时体力好。世上哪有那么多脑力活,即使你从事的脑力行业,但归根结底,“无他,为体力活尔“。
到后来上了北京的贼船,头两年把自己的行程塞得满满的,像个记者一样到处参加挨踢大会,采风刷脸,拍照留念,肾上腺素爆棚的时候也给科技媒体投稿,写过较早地关注手机屏占比的文章(注2),也写过因为“你把我的演讲领悟得太透,为了商业机密麻烦先撤下缓缓再发”的商业项目(注3)。
误打误撞进了旅行行业,在 Qunar 打杂的十个月里,写指南、写攻略、写文档、写日报、写心得、写分享。在前半年码字的波峰,一天能到一万字,在波谷,每天也有2000字,到了带新人干活的阶段,自己自然的产出也就少了。
后来的后来,文字变得散漫而浅薄。写过几篇豆瓣影评(注4),没有耐性,逐渐沦为满足于给读书和电影标星;玩知乎、玩脸书、玩微信公众号;刷微博、刷推特、刷朋友圈;注册 Loft、注册 Tumblr、注册 Medium;搞机搞毛线搞了几百个 App……在喧哗多于思索、概念多于事实的今日挨踢圈,总觉得这么下去能把自己搞得情冷淡性冷淡外加面瘫,没有什么真正的沉淀。
只是写的少,还是写的少。

这不是广告,但是看到简书“找回文字的力量”的标语,还是动了心。虽然不像专栏里的坐家那样想坚持每日千字文,或者整天分享自己那拴不住的野马情绪,但总归觉得把自己的文字放在这里,不跌份儿,毕竟我没有心思去打理独立博客,与其让博客名称或者写作平台做我的代言人,不如让我的文字(其实是我的名字)为我带盐。
起个【大可说】的文集名,也算是为了日后的吹牛逼,和为了不忘却的纪念吧。

这便是活在世间二十多年留下的一点线索。你看,不过如此啊。

注1:http://weibo.com/1320478060/AauJSa82U?mod=weibotime#_rnd1405815732777
注2:http://www.geekpark.net/read/view/190038
注3:http://weibo.com/3236803332/AfvvO80E5
注4: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289962/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