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

2023-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叶飘萍

我们这一代

文/ 一叶飘萍

写于2023年6月3日

从孝字的结构看,上半部同老,下半部是子,按我的理解是人老了,要有子顶着。“养儿防老 ,积谷防饥”古已有之。孝在中华文明里有浓墨重彩的描绘,二十四孝流传至今,其中不乏封建糟粕,但不得不承认其中有许多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孝在新时代也有了不同的解读。

前一段看到一篇报道说一对老夫妻生病,远在国外的两个儿子都不能回来照顾,外人议论纷纷,说养这样的学霸儿子有什么用,远在天边,父母病重住院都没人照顾,还不如养个学渣儿子守在身边,最起码生病时还有个人给端茶倒水跑跑腿。

我们的文化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比如有“好儿女志在远方”,也有“父母在,不远游”。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父母的期盼,虽然成龙成凤微乎其微,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是平凡人,但梦想是前进的动力,是一代代人生生不息的追求。离乡背井让梦想变现,特别是出生在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走出去不仅有父母的希望,更有他们对外面世界的憧憬。努力学习出乡出县出市出省甚至出国,就这样一步步地远离父母,在异地他乡学有所成,成为了父母和乡亲眼中的骄傲。看着别人羡慕不已,父母心中乐开了花,这时对于父母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孝?

在晋东南长子县流传一段佳话,因为这个县出了一个省委书记。据说这位省委书记衣锦还乡时跪在父母的坟前说,“爹呀娘呀,你们可知道你儿子当了多大的官吗?我当了和阎锡山一样的大官。”如果父母泉下有知,一定会笑醒的。光祖耀宗在国人眼里是最大的孝,也许这种孝,对于早逝的父母来说,可能并不能得到一点物质上的实惠,但精神上的荣光是无上的荣耀。

多子女的家庭,父母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些偏心,家里年龄偏小的孩子,或是体弱多病,或是聪明听话乖巧懂事的孩子往往会被父母偏爱,也有其它原因可能是属相相合气场一致等都会被偏爱,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对男孩的偏爱也多于女孩。有的家庭里父母脾气不好,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不听话和难管教的孩子,受到的责罚比较多,慢慢有些孩子就会被棍棒驯服,不敢忤逆父母,也变成了别人眼中的孝子。有些孩子不服管教,也许会和家庭决裂,从此不再和父母来往,成了别人眼中的不孝之子。

突然有一天,那个别人眼中的不孝之子成了大富翁,有了钱,也和父母恢复了关系,让他们过上了体面的日子。父母脸上有光,逢人便夸原来的那个不孝之子是多么地孝顺。而原来的那个孝子却因为各种原因过得不如意,连自己的日子都过不好,甚至还要啃老,父母也许嘴上不说,心里却是很失落的。如果有两个儿子做比较,父母心中的“孝子”也许会从经济基础来定位。虽然没出息的儿子能守在身边,病时端屎倒尿,却因为没钱给父母看不起病,让父母脸上无光,更让自己蒙羞,痛恨自责自己是不孝之子。

我们的长辈,是被解放的一代人,好像他们也不属于自己,更不懂得怎样培养子女,怎样爱子女,但养儿防老是懂得的,依赖儿女天经地义。我们这一代或多或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一些,只不过是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的观念在慢慢转变。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目前的社会环境,房子教育医疗三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晚婚晚育甚至丁克成了许多人不得已的选择。不管他们做出怎样的选择,也许心里不同意,但嘴上不会说,因为知道干涉也没用,只能选择接受。只要子女开心快乐,结不结婚要不要孩子都不重要。

一个“孝”字太沉重,让无数人背负着精神枷锁。我们自己带着孝的精神枷锁,却不敢道德绑架子女。我们这一辈和上一辈不同,因为只有一个孩子的缘故,更加输不起。为了孩子的生存、事业和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拼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让他们远走高飞,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有一个好的事业发展。他们肩负父母的无限寄托,拼命在考试的路上挣扎,拼命在职场上挣扎,我们深知他们的不容易,从没想过老了以后要依靠孩子。

养儿防老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几乎是难以实现的囧境,我们知道不能奢望子女为我们养老,但我们也深知孝顺父母是我们不能推卸的责任,曾有人说“中年的我们,注定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也是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不知道是我们这代人的悲哀还是幸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