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号消零专题走自己的路!想法

我听到了梦破碎的声音

2022-06-09  本文已影响0人  红狐珠珠

曾经的我,一直都梦想着,能每天与文字打交道,所以,出版社编辑成了我一直梦寐以求的工作。

我原以为,出版社编辑是一种特文艺、特高尚、特别理想主义的工作,每天都可以陶醉在书的海洋里,过着诗意一般的日子。

但在看完了出版界相当有权威的书《老猫学出版》后,才明白这些都只是我以为,我对编辑工作的看法太理想化了。

编辑工作有理想化的一部分,但更多的还要落实到现实方面。

编辑一本书,表面上很单纯,但实际上却是个千头万绪、整合调度、指挥号令的工作。

你有许多任务,必须切割分派给不同专长的人,你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必须转达指令、追踪进度、验收结果(最后还要结算付钱)。

“你总是因误会而入行,然后因了解而离开”,这是书里面非常经典的一句话,也是很多抱着理想化态度进入出版行业的新人的现状。

每天可以看书只是编辑工作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可以说在整个编辑工作中占比是微乎其微。

其他更多的时候,是在跟作者,宣传部,发行部,美编等不同的人打交道,还要涉及文字如何排版等非常细节化的东西。

这本书算是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我对出版行业的理想化看法,让我看清了现实。

自己之前对出版行业的认识只是一个非常粗浅的理解,真正了解之后,也发现自己对出版编辑的喜欢,还没到愿意心甘情愿把自己丢进如此庞大繁琐又细致的工作中去的地步。

此刻,我听到了梦破碎的声音,但内心却是欢喜的。

认清现实后,果断放弃一份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也未尝不是一件可喜的事。

所以,我还是老老实实回到写作本身的练习中来,静下心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不要好高骛远,想东想西的,要专注在写作本身。

另外,这本书里有很多不错的金句,发人深省,现在把它分享出来给大家看看:

你不能说我只负责理想的部分,铜臭的部分与我无关——如果把理想经营成仅供凭吊的“文人事业”,其实才是对理想最大的辜负。

我们的常识里总认为,为了理想,你必须含辛茹苦、散尽千金,你不能赚钱,不能日子过得春风得意。要嘛,就是为理想献身;要嘛,就是市侩商人,二者不可得兼。

可惜出版的本质却非如此。那些赢利越丰厚的大学出版社,他们所推动的出版理想,事实上越广博而高深。

出版的内容可以不商业化,但出版的经营却不行。

书的竞争太激烈,人为的淘汰就越严苛,从这个角度看,整个出版市场活生生便是个物竞“人”择的人工生态圈。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书那么容易绝版的原因。

但是图书出版和自然生物有一点不同,就是灭绝的物种无法重生(至少目前不行),但绝版的书倒很容易复活。

抗拒诱惑让出版业成为好生意,而诱惑本身,也一样是,甚至是更好的生意。出版业不但教你如何减肥,同时还教你如何做出好吃的食物(各种食谱)……你看出这中间的诡谲吗?

美食与对抗美食,减肥与堆肥,在出版业里获得矛盾的统一。

这个产业因为充满文化气息,而需要内部工作者严密备战,学得一身商业技术但是外表还要优雅从容。

“我们脚踩在水深火热的亚当斯密世界,脸上却要摆出优雅高贵的微笑。”

出版社为什么总是担心新人入行呢?因为你总是因误会而入行,然后因了解而离开。

如果我们不知道那些辛辛苦苦的额外设计,都是对阅读设下罗障,逼迫读者废书而叹,我们所花的力气,岂不是反而变成自找麻烦吗?

我们理当让读者用全部精神去对付作者的思想意念,而不是先在辩读文字上埋设关卡。

书市如丛林,如果你要把某人送进蛮荒野地,好歹你得训练他,改造他,给他足够的知识和装备,祈祷他在野地里存活繁衍,瓜瓞绵绵。

出版一本书也一样,你把书送进书市从林之前,好歹也得改善它,武装它,让它具备在书市丛林中存活的能力,赢得读者青睐。

应征编辑工作之前,要有的心理准备:

编辑是与人互动的工作,不是埋首纸堆的工作;编辑最重要的能力是如何“推”书,而不是如何“做”书;编辑的写作能力需要能清楚表达观点,而不是辞藻华丽;编辑大部分时候都在处理琐事;编辑确实可以在上班时间看书,但你看的是书“稿”,而不是书。

编辑工作的乐趣:

你可以和整个社会的智识阶层对话;你可以成为某种价值的催生者;你可以整理保存这个社会的某种智慧或记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