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的女性意识与反讽精神

2019-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月流瓦

《致橡树》《文学欣赏与文本解读》魏天无摘记100页

这首诗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坚持女性是独立的而非依附的

二强调女性意愿应当得到倾听,必须获得尊重。我这一形象坚毅果敢,这种坚毅果敢并非来自外表的强悍伟岸,而是来自内心柔弱身躯内信念的坚贞和决绝;正是这种外在形象与内心意志的反差,震撼着读者头脑里看似坚硬却不堪一击的成规习见。

这是公开的告白,所期待的听众不仅是你还包括所有人。主体意识空前凸显,以致遮蔽了其他。读者对“你”的“知情权”被剥夺了,“你”形象单一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刀剑戟是铜枝铁干的具象化描绘,是比喻,三者都指向兵器,在一个平面上铺开,强化甚至固化了男性的阳刚英武。而“沉重叹息”“英勇火炬”不仅是比喻,还是通感。刀剑戟虽然凸显了阳刚与英武,但透射出冷冰冰的寒气;“沉重叹息”“英勇火炬”既赋予静止花朵以柔情似水,又给她蓬勃燃烧的生机豪情。“红硕花朵”虽也象征女性的天生丽质与阴柔美,但同时被给予了与男性并无二致的“英勇”与威猛。她不仅要求获得与男性同样的独立地位和生存空间,而且因兼具“男性气质”优于男性:比铜枝铁干温暖,比刀剑戟美丽。

全诗本要以“我”的宣言,抹去两性之间既已存在却不应存在的不平等,但伟岸橡树、红硕木棉两个核心意象——挺拔树、娇艳花,无意间已经反射出两性不平等的既成事实已经备反抗者认可,积淀在她意识深处。女性意识觉醒依然依附男人,这种相互纠结、难厘清的女性意识,使诗歌文本成为宣泄女性不平之气的通道;文体形式上的庄重严肃,因为所指对象虚化而被削弱。

《文学欣赏与文本解读》魏天无104页

反讽:既是文本修辞手法,又是美学哲学观念。具体到诗歌,基本含义有两个:

1修辞手法,所言非所指。造成表层语义和深层语义的差异

2 诗歌文体的一般性原则:诗歌语言从不是也不该是单一、透明的符号系统,任何一首诗的语言,不论写作者主观意图是什么,都会由于语境的作用发生转义。

从批评指向上,反讽意在揭示作者“真实”意图,告诉接受者应如何注意诗歌语言中“所说非所指”现象,不被所说迷惑,以便正确把握作者所要传达的真实意旨。

一切

现代 · 北岛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这也是一切

——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

不是一切大树,

  都被暴风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

  都甘愿被折掉翅膀。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

  都只燃烧自己

  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

  都仅指示黑暗

  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

  都只掠过耳旁

  而不留在心上。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

  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

  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

  不是一切心灵

  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

  都是眼泪血印,而不展现欢容。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舒婷北岛是同一时代人,诗布满时代阴云,但她并不直接面对它,从青年女性立场出发,为恢复同情心和爱心、以及对于人的自尊和理应拥有的权力而歌吟

委婉地以人性的理想追求表达对时代的抗议。她把当代中国人理想失落后的感伤表现得十分充分。因为企望与追求的不能如愿,创造了“美丽的忧伤”她的声音代表了黑夜刚刚过去,曙光悄悄来临的蜕变期中国人复杂的心理和情绪。

巜这也是一切》反讽

1它是对《一切》质疑,对北岛诗中的怀疑提出怀疑。对“直陈”以及由此造成的“武断”怀疑、否定,是反讽的最表层意蕴

2 未全部否定北岛诗中的情感与立场,北岛诗主干句型是“一切都是”“一切……都”,而舒婷诗主干句型为“不是一切……都”,在北岛所说一切外还存在另外一种“一切”,她在用“这也是一切”对北岛作出反对、否定的同时,还予以了部分保留

全诗共六节,除末节从正面说理和呼吁,二、四节复沓,其他三节仅仅更换意象、改善说法,与诗歌意境、意蕴拓展关系不大

第一节十分明确地质疑否定

二节不容置疑地收束小结,且用感叹号强化

三节句型微妙变化,增加三个“而”字句。三个“而”字句虽体现正面的积极的价值判断,可显得有些多余。 实际上这“多余”的诗句,正显示诗人心理上的回旋、犹疑、矛盾,好像诗人自我辩解又自我说服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演示。

这说明,舒婷自己对北岛诗中的怀疑的质疑也是犹疑的:既质疑又不完全否定,既不完全否定又不赞成对方诗里的主导情绪

所以,反讽既是一种怀疑否定,同时也是对怀疑的怀疑,对否定的否定

反讽还有第二重特性: 超越性。超越性第一层意思是说,反讽所包含的种种复杂的否定、怀疑,事实都构成了正面、深入的价值探询,因此有超越对立双方的的特性。“一切都是命运”是他对充满苦难、悲伤的过去、对依然变幻无常的现实的否定性认识;对未来不抱太大希望。“不是一切都是命运”,我们经历的一切,有些是命运捉弄,有些可以通过自己“斗争”改变。究竟如何认识命运?究竟如何看待过去、现在、未来的关系?这就在引导我们进一步探究。

反讽有超越性的第二层意思是,既要站在更高视点以更宽视野超越对方,更要对自己的质疑是否合理合法不断质疑。既超越对方又超越自我,审视自己时把自己也当成一个客体

3 反讽具有交流与对话性。反讽来自理解的差异。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必须一开始就对文本异己性保持敏感。但这种敏感既不涉及所谓中立,也不意味泯灭自我;而是为自己先存之见与固有理解容让出一块空地。对自己偏见的觉察是重要的事,因为这样,文本才能呈现出它所有的他性,以及它相对于读者固有理解的真理”

如果我们不能在文本前敞开自己,以便感受容纳文本的“异己性”,接受它对自己“固有理解”的撞击甚至粉碎,就会把所有的文本强行规整入自己的“先存之见,从而丧失了接受新知、丰富自我、拓展经验的可能性

舒婷北岛这两首诗最早是双方通信往来,是真实的交流对话。反讽意味着文本阐释有多元性、开放性,不同读者依据自身经验进入文本,可以有各自相同、相近,完全不同的解释。

尾节“放在肩上”,这个世界上存在许多荒谬,而每个个体的人应当有所承担,而不是抱怨回避。正如西绪弗推石,承担幸福也承担苦难,并在此承担中体会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