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和被面试经历

2018-06-19  本文已影响0人  乾木木

在北京待了许多年,虽然年岁不大,但我面试的经历估计是比我上一辈的“大人”们要丰富一点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犹记得上次问长辈取经怎样面对面试,得到的答案真是简洁的过分,追究细问原来他们是数十年不换工作的稳定型职场人,不得已只好自己摸索着前进。

对我来说面试像一场场考试,大家如果还记得高考的感觉,每次面试大概就是一次摸底考试,每次考完都头脑空空,然而发现你马上又要面对下一场,循环往复,一段时间后就能提炼出一篇大纲来了。到后来,每次照大纲答题,面试官问什么答什么。同时,这个回答很有机动性,可能因为面试官的穿着长相、公司的装修风格之类的因素影响到了回答的热情,回答每个问题的时间一到十分钟不一而足。可能也因为这个原因,面试反馈的结果也大相径庭,这点在大体上看来不怎么好。

从面试者到被面试者只隔着一个行业选择。我来到猎头行业资历尚浅,但听boss说“普通猎头面试过100人,优秀的猎头面试过1000人,卓越的猎头面试的人数以万计”,我有幸参与到了过程。

面试有时候是个长久的过程。在面试者看来是一试、二试、三试、终试的流程,在猎头看来是初试、复试、终试、offer、入职的过程。前者是置身其中的竞争姿态,后者是抽身出来的引导状态,殊途同归,最终是把优秀的人和优秀的企业配对起来的过程,类似帮助结两姓之好的红娘,虽然比喻不是很恰当,但是猎头前景是可以媲美其程度的。

面试是个包含运气的过程。如果刚好碰到企业急招人,你又恰好满足企业要求,刚好面试时没出什么错时,顺利进入心仪的企业当然是最好的结果。

这就要说一下金三银四、金九银十的职场趋势,说的是每年的三四月、九十月是职场跳槽频率的顶峰,同时也是各家企业大换血的时机。当年知道这个理论的时候还感叹了一下职场人总结智慧,但是仔细想想真的如此吗?让我们反推结论时发现,如果大家都在金三银四和金九银十选择换公司,这时人们的目标当然是比目前发展更好的公司或者更适合自己的公司,那么处在公司一方则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公司同一岗位面对众多优秀候选人时当然会选择优中择优,平均到每个人入职的机会就小了很多,反而抛开淡旺季概念,目标认定心仪的公司,入职机会会大很多,偶尔反其道而行之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我的一个朋友每每找工作都碰壁而归,又一次碰壁以后我和他一起分析了整个面试过程,面试官怎么问的、他怎么应答的一一复盘,最后得出结论:不是他不优秀,是他没有把他的优秀展示出来,让面试官得出了不符合他实力的评价。如果是这样一种情况,有运气也会被耗费掉。

有意思的是,当马东在他的访谈里回答,为什么当他拥有澳洲永久居住权时他却选择回国,说“当你有了选择的权利时,你恰恰就有了放弃的权利”。依次类推,世间道理大多可以通用。就工作这件事来说,拿到一个职位的offer这一步比要去哪里工作要重要些。

最近听说了一件事,猎头们的面试大多靠听觉靠视觉,最近他们遇到了一个候选人,让他们用上了嗅觉,面试这个候选人时距离一米已有一股“奇怪”的味道传来,经过交谈了解后得出了此人风格懒散的结论。要是我那个朋友去面试,面试官估计会跑在他耳朵边问问题,让他能多说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