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六月美景天,感受不一样民国风情

2020-06-06  本文已影响0人  在途中Ontheway

人生就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美景,在乎的是看美景的心情,旅行不会因为美丽的美景终止。走过的路成为背后的美景,不能回头不能停留,若此刻停留,将会错过更好的美景,保持一份平和,保持一份清醒。享受每一刻的感觉, 欣赏 每一处的美景,这就是人生。

假日海滩

假日海滩

假日海滩

海口丁村万人海鲜广场位于海口市龙昆南路延长线,项目按4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160亩,总投资1.3亿元。广场设有海鲜平价超市、游客自助用餐区、集散广场、生态停车场、海洋文化展示馆以及儿童游乐场等配套设施,其中共有海鲜加工档位88家、小吃档位40家、海鲜零售档位150家。

而要说丁村万人海鲜广场最吸引人的,那莫过于这里的海鲜了,在丁村万人海鲜广场中,有各种丰富的鱼、虾、蟹、螺等海产品,很多海口本地人也会在这里买海鲜,很多游客都会在丁村万人海鲜广场中购买自己喜欢想吃的海鲜,然后拿到海鲜加工店去加工,活蹦乱跳的各种鱼类、虾蟹,经过蒸、炒、烹、炸等做法,不一会就成为了游客餐桌上的美味。

味道真的很不错,值得推荐给大家!

骑楼老街作为一种廊式建筑,骑楼最早起源于炎热、多雨的 南欧 。20世纪初, 东南亚 的华侨间接的把这些建筑风格带回了 中国 。 海口 的建筑风格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了一批,加上暗八仙、梅兰竹菊、浮雕的融入,多元化的民族里也加入了穆斯林风的卷草图案, 罗马 式的柱子,于是就有了现在世界性,多元化的文化建筑风格大融合。

主要分布于 海口 市区的得胜沙路、文明东路、 中山 路、博爱路、长堤路等几条 老街 区,是 海口 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其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2009年6月10日,在由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主办的首届“ 中国 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中,骑楼 老街 凭借其极富中西特色的建筑风格和历史风味的文化底蕴荣获首批十大“ 中国 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骑楼 老街 上有很多小吃和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商店。

当古老的街道拂去历史的尘埃,当陈旧的骑楼剥落遥远的印记,留给了后人古老的质朴和清新的时尚,骑楼老街, 海口 的名片,文化的扉页。光阴荏苒,也许很多人都不会再去追忆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有过多少往事,今日走在这里,依然可以让人感受到 海口 最早的城市记忆。如果说一座城市可以带给外人最初感动的话,那么回忆历史一定会触动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在这片老城区有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也可以感受到 海口 老城的样子,到 海口 百姓的市井生活,700多年的时光过去了,这里斑驳的老墙依然散发着南洋的迤逦风情, 海口 在1924年城市改造拆除了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城墙,整个城市的格局沿着海岸线发展了起来,于是骑楼老街成为了这里曾经繁华喧嚣的标志,走进骑楼老街,随处就可以看到古朴的廊柱、露台、窗楣、浮雕,带给人们优雅的古韵和艺术的美感。

如今, 海口 的生活节凑并不像我国其它都市那样的匆忙,或者可以用“慢节奏”来形容这里,在老街的茶馆中、咖啡店里,可以看到很多人一坐就是一天,无论什么话题谈的都是津津有味,让外人一点都感觉不到他们的生活压力,也许他们并不 富裕 ,可是过的却很幸福,久居在都市中的我也很羡慕他们的这种生活状态,内心的自由。

海口 骑楼老街是我国历史文化名街,因为横跨人行道而得名,骑楼最初是 西班牙 和 英国 人在南洋殖民的时候传到了南洋,下南洋回来的华侨又把骑楼的形式带回了我国的华南沿海地带,并逐渐的流行了起来,因为这个地段夏季炎热而且雨水很多,骑楼这样的建筑能防晒和躲雨的作用,而这种墙挨着墙、楼挨着楼的设计也让大家彼此像一个大家庭一样,骑楼的楼层一般只有两三层高,下面是商铺上层是居住的房屋。听当地人说,在城市化的进程中, 海口 老街上很多破旧斑驳的骑楼也在逐渐消失。

海口骑楼老街

万绿园位于 海南 省 海口 市龙华区东部,滨海大道的中段,总面积1070亩。万绿园将蓝天、绿水、原野、现代化高楼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热带风光和海滨特色。万绿园曾经来过,当时初建成,树木还很小,好多设施都不完善,海岸很脏,海水黑臭,印象不是很好。如今的万绿园已旧貌换新颜,走进万绿园看到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满眼绿色 ,大片大片修剪整齐的草地,草地上点缀着一丛丛灌木和高大的乔木,椰子树己高耸入云,给人开阔、大气、心旷神怡的感觉。园里建了2700米的健身步道,步道两侧是各种健身器材,草地上、树丛中建有许多小亭子,是 海口 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住在万绿园旁应该幸福感很强。离正门入口处不远用手机拍了一张全景照,这是全景照片的一部分。由于前一天下过雨,空气中有一层薄薄的雾,使得远处的建筑模模糊糊,隐约可见,增添了一份美感。

层次:远近高低各不同

树林的那边是大海

海口

一棵歪脖树

两棵鸡蛋花

海口

与众不同

海口

海口 火山口地质公园是 海口 旅游的第一“打卡地”,游 海口 不来此地,将终生遗憾,关键在于你是如何欣赏的?又是如何思考的?

这两点,可能是我们深度旅游的最核心的东西……………………!

这两图,是公园入口处的标志,也是精心设计的一处标识性艺术品。

上面是一块巨石雕刻——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石料近乎扇形,除雕刻处外,石皮似乎保留完整(上面看不到)。

看点在下面——一座由各种纹路形态构成的火山熔岩石,垒砌的特殊基座。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七、八种火山石纹路类型,其中,以“绳纹”(也可称之为“水流纹”,纹路,是因岩浆喷发流动的环境条件不同而形成的)最多,最抢眼!

不同凡响!

景区内,究竟还有什么样的奇特纹路呢?刚一进门,它就立刻把人们的注意力“抓住”了………………!

果然“厉害”!

这两图,是园内一组 石柱 造型组合景观。

第一图, 石柱 与两边对称呼应的绿植有机地融合,很雅致!

而 石柱 高低错落,矮石弯曲逶迤,形成甬道,尽头的 石柱 群依偎簇拥,规整林立,展现出“刚猛”的“性格”。

第二图,是 石柱 群的特写,我仔细观察,看到的是 石柱 的石皮完整,我认为,它天然就是这种形态,(前左二上部有一缺损,也是对其它部位原生态的有力佐证)。

至于为什么 石柱 会呈现这种“条状节理”?它和火山喷发和火山熔岩是什么关系?我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只能将来向专业人士请教了。

这组画面,很有特色,也很有“看点”。

这几图,是园内道路两旁放置的火山熔岩“观赏石”,直观地展示出熔岩流动所产生的不同“纹路”。

第一图,熔岩流动的方向应该是从左上到右下的,岩浆主流的质地较为“细腻”,因而纹路也较为“精致”,似“绳纹”,旁边的纹路显示,“石块”杂质较多,堆涌在一起。

第二图,则是熔岩内的“杂质”石块较多,形成表面大小不一、各种类型的“圆球”状,尤其是仔细观察,“圆球”上面还呈现出岩浆流动时的细细的纹路,很有看头!也很有意思!

关键在于你的细心和思考!

最后一图,右侧显示,岩浆流动的方向是从下到上,流动的力度较大,纹路也较粗,但看点在中间,似乎有一股细微的从上到下的“回流”,进而也说明火山喷发,岩浆流动的走势是非常复杂的,这才是大自然的魅力所在!

这两图,是山间流动的熔岩凝固后形成的整体原貌。

这是火山口地质公园特别维护保留的。

第一图以熔岩为主,纳入绿植和远景,使整个画面彰显出生机和活力!特别抢眼的是右上角的一簇彩色花卉,她仿佛在俯瞰和守卫着下面那远古的遗迹……………………。

第二图,是熔岩的特写,它的表面赤裸,没有什么泥土覆盖,我们可以细细地观察和品味熔岩推挤、流动的走势和形态,有粗有细,有凹凸,有弯曲,让人们切身感受到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

这两图,是我看到的保护区内最神奇的熔岩纹路。

主要是:

1,熔岩有一个流动方向的交汇和翻转,表面的绳纹或水流纹异常的细腻(第一图细细的水流纹非常的长,可清晰地观察到水流的延伸),使得整体结构非常的漂亮!

2,熔岩中有一些气泡的破裂,形成一些纹路硬朗的凹凸和塌陷,增加了纹路的层次和内容的变化,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洞”,更具有观赏性。

3,熔岩有大量的部位出现球块状扭曲,而扭曲的部分又呈现各种“诡异”的纹路(第二图最为突出),似树根部的树瘤树疤,让人感受到了“奇”!

这部分熔岩,彰显出了观赏石“瘦、漏、透、皱”的特殊效果,实属罕见!真可谓鬼斧神工!

我为大自然无以伦比的魅力所折服!也为工作人员的眼光和付出的劳动点赞!

我轻轻地抚摸一下熔岩,感觉质地还是异常坚硬的。

这两图,就是从火山顶部(不是制高点)俯瞰火山口的照片。

第一图,是全景图,可见火山口大部已被树木绿植所覆盖,只有一个小小的“洞”口,火山口处的植被更为茂盛,我分析,可能是因为底部的水份更为聚集。

深深的火山口内,有着幽幽的神秘感………………!

第二图,是火山口的特写,下面依然是层层叠叠的植被,“洞”底到底是什么样子?

还是一个迷!

这一图,是游客进入火山口底部的石阶梯。

我们正是由此攀缘而下,去探究火山口底部的神奇。

这是火山口底部平整的木制观景台,是为了方便游客的。

人们在此驻足观赏、拍照。但是,远处那深深的洞底,是什么样子?到底还有什么?依然不得而知………………。

我们从左侧来到“风炉岭”火山口最底部,站在塌陷的熔岩上,仔细观察着眼前的“洞穴”。

第二图,是熔岩的特写,它的表面赤裸,没有什么泥土覆盖,我们可以细细地观察和品味熔岩推挤、流动的走势和形态,有粗有细,有凹凸,有弯曲,让人们切身感受到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这两图,是我看到的保护区内最神奇的熔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